“科研項目孵化期間,科技人員心無旁騖。含苞欲放時,一些人心思活了,外面的圍獵也開始了。等到瓜熟蒂落時,一定有人要跑。怎麼讓科技人員不跑?”6日中午,政協經濟界分組討論接近尾聲,東方電氣集團原董事長王計委員提出了自己的疑問。
“不少人鼓勵我們成為中國的‘通用電氣’,和世界一流公司相比,我們不弱在生産能力,不弱在裝備,但弱在創新能力上。”王計説。
“我們已確定把未來能源作為科研方向,但在培育創新能力的過程中,遇到不少問題,比如職工持股分紅問題。”王計説。
為解決這一問題,王計去年提交了相關提案,希望“承認智力勞動是一種資本,建立多元的股權激勵方式,讓科技人員獲得更多穩定感和獲得感”。
後來,提案得到詳細回復,已有多部門出臺國有科技型企業股權和分紅激勵的暫行辦法。“這説明全社會都關心這個問題,已經從過去的號召走向實踐了,但我今年還要進一步提這個提案。”
“不是已出臺相關辦法了,還不行嗎?”國家發展改革委原副主任杜鷹委員問。
王計説,根據暫行辦法,國有科技型企業要提供三年財務報表。我們投資的初創科技型企業處於孵化期,財務指標往往達不到要求,很難被認定為“高新技術企業”,這意味著股權和分紅激勵難以實行。
“那企業再等三年不行嗎?”另一位委員問道。
“對我們來説,這三年孵化期是寶貴的成長期,最需要激勵機制。只有明確科技成果與每一個科研人員的關係,才能調動他們的積極性。”王計説。
“我補充一個不合理的地方。”坐在王計對面的中國通用技術集團董事長賀同新委員接過話茬,國有科技企業還受限于工資總額問題。“如果我照顧科研工作者,給他們高待遇,就會擠出從事經營性工作職工的收入,那些人又不滿意了。”
賀同新説,搞創新真的很難,可能大額産出,也可能零産出,就像風險投資一樣。
“對,就是像風投!一些有眼光的民營企業家,拿出幾億元吸引全球人才,他們投10個領域,只要有一個爆發就行了。”王計説,但實際創新中仍有不少障礙,需要寬鬆的環境。
“這是一個體制問題。”“這個問題必須要解決。”多名委員附和道。
“所以政府工作報告提到‘落實股權期權和分紅等激勵政策’,我非常贊成。一定不能再讓科研人員為分享成果的事分心了!”王計説。
“你講得有深度,這是一個關係創新的重要問題!”杜鷹説。
(責任編輯:王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