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11月9日電 (記者 趙建華)中國兩位知名經濟學者林毅夫、張維迎,圍繞産業政策存廢的爭論仍未塵埃落定。9日,兩人再次交鋒,繼續堅持己見、針鋒相對。
9日下午,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舉行産業政策思辨會,邀請二人面對面地進行學術思想交鋒。
率先登場的林毅夫以《産業政策與國家發展:新結構經濟學的視角》為題發表演講。他認為,經濟發展過程中,必須有充分競爭的有效市場,也必須有因勢利導的有為政府。
林毅夫表示,二戰後,有13個經濟體在25年或更長的時間裏,實現經濟每年增長7%或以上。根據兩位諾貝爾獎獲得者的研究結果,這13個經濟體的共同特點包括,有效的市場、積極有為的政府。它們都有産業政策支援新産業發展。
林毅夫還引述他人的研究成果説,16、17世紀英國追趕荷蘭,19世紀美國、德國、法國追趕英國,二戰後日本、亞洲四小龍等成功跨越低收入、中等收入(發展階段)成為高收入經濟體。追趕過程中,這些國家都用産業政策支援新産業發展。除了石油生産國,沒有發現不用産業政策而成功追趕發達國家的發展中國家,也沒有發現不用産業政策還能繼續保持領先的發達國家。
隨後登場的張維迎,針對林毅夫提出的論點、論據逐點進行反駁。張維迎更看重發揮企業家的作用。
張維迎説,上世紀80年代中期,一些中國經濟學家崇拜日本的産業政策。1987年,自己訪日半個月,得出基本結論:對日本産業政策的作用估計過高。日本早期的産業政策之所以沒有産生災難性後果,是因為錯誤的産業政策總會受到企業家抵制。汽車工業就是一個典型例子。如果沒有本田宗一郎等人的抵制,也就沒有日本汽車産業的今天。80年代之後,日本産業政策的失誤比比皆是。
張維迎同樣引述他人的研究結論指,在日本最成功的20個産業,基本沒有産業政策。産業政策是穿著馬甲的計劃經濟。産業政策之所以失敗,是因為人類認知能力的限制、激勵機制的扭曲。産業政策註定失敗,應該為企業家施展手腳廢除障礙。
張維迎認為,創新和新産業不可預見,30年前沒有人預見到今天的主導産業(網際網路、新能源、生物制藥等),今天也預測不了30年後的事情。沒有政府資助,瓦特和博爾頓仍然發明和生産出了蒸汽機,斯蒂文森父子發明和生産了火車,卡爾·本茨和戴姆勒發明瞭汽車,萊特兄弟發明瞭飛機,愛迪生發明瞭電燈,亞歷山大·貝爾發明瞭電話,IBM發明瞭電腦,比爾·蓋茨生産了視窗平臺軟體。
張維迎説,林毅夫把創新者比喻為“第一個吃螃蟹的人”,政府應該補貼第一個吃螃蟹者。“我沒有考察過人類吃螃蟹的歷史,但我相信,第一個吃螃蟹的人一定是因為自己想品嘗美味佳肴的冒險衝動,而不是因為政府和其他什麼人補貼才吃螃蟹的。林毅夫完全低估了企業家的冒險精神。”
張維迎説,“政府不應該阻止任何人吃螃蟹,但也沒有必要為吃螃蟹買單,因為那會誘使許多人假裝吃螃蟹,但實際上不過是拿出吃螃蟹的姿勢啃饅頭。從啃饅頭中得到的經驗對吃螃蟹沒有什麼意義。”
針鋒相對的林毅夫隨後反駁説,産業政策有失敗的教訓,但不是必然失敗。否則,如何解釋中國經濟過去能保持長期的高速增長。中國仍處於追趕階段,仍需借鑒發展水準更高國家的經驗。
持續了3個小時的思辨會上,林毅夫、張維迎都未能説服對方。兩人自今年夏天開始的這場新一輪辯論,吸引了中國經濟學界、媒體甚至官方的關注。不少經濟學者撰文加入到辯論之中,兩人各有支援者。
9月14日,中國國家發改委政研室副主任、新聞發言人趙辰昕回答媒體就此提出的問題時表示,從目前的國際情況看,不同發展階段的各個國家都在運用産業政策。改革開放以來,産業政策對中國的發展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當前中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現有産業政策確實存在與新常態不相適應的地方,存在一些迫切需要解決的突出難題,要調整政策適應新常態需要,有必要統籌謀劃好産業創新發展和産業政策轉型。
普通民眾對這場辯論也給予了關注。思辨會舉辦現場座無虛席,4家網站同步直播,其中僅一家門戶網站的直播觀看者就超過9.2萬人。林毅夫、張維迎的支援者,同樣各不相讓。(完)
(責任編輯:羅伯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