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隨“十三五”規劃進入開局之年,中國農業銀行迎來成立65週年紀念日。
65年前,為適應土地改革和農村經濟不斷發展的需要,農業銀行前身——農業合作銀行經黨中央、國務院批准組建,成為新中國設立的第一家國家專業銀行;65年來,在黨中央、國務院的正確領導下,農業銀行為服務“三農”、服務經濟社會發展做出重要貢獻,成為網點網路覆蓋廣闊、服務功能齊全、總體實力強勁、品牌形象良好的世界大型商業銀行。
經過65年發展,特別是上市6年來,農業銀行取得顯著進步,體制機制不斷完善,經營管理能力和服務實體經濟能力明顯增強,主要經營指標均達到或超過監管要求,市場表現引人注目,其中凈利潤的年均複合增長率達到22.5%,居同業前列。2014年起,農業銀行連續兩年入選全球系統重要性銀行。2015年,在美國《財富》雜誌世界500強排名中,農業銀行位列第36位;2016年,在最新出爐的英國《銀行家》雜誌全球銀行1000強排名中,以一級資本排名計,農業銀行位列第5位。
服務農村經濟金融事業發展
中國農業銀行與新中國國民經濟特別是農村經濟相伴而生,榮辱與共。
新中國成立初期,百廢待興。1951年7月,中國農業銀行的前身——農業合作銀行建立,隸屬中國人民銀行領導,承擔金融服務新中國農村經濟社會恢復與發展的職責。農業合作銀行建立後,按照中央“深入農村,幫助農民,解決困難,發展生産”的農金工作方針,發揮職能作用,積極開展農金工作,有力支援和促進了農村經濟和農業互助合作運動。1952年7月,與中國人民銀行合併,職能併入人民銀行。
為適應當時我國農業生産發展的需要,支援農業合作化運動,打擊農村高利貸活動,中國人民銀行于1954年10月向國務院報送了《關於建立中國農業銀行的請示報告》。1955年3月25日,中國農業銀行正式成立。這一時期,中國農業銀行在中國人民銀行的領導下,積極開展農村金融業務,組織辦理了貧農合作基金貸款、極貧戶貸款以及農田水利、國營農業、牧業貸款,支援農業生産和農民生活。由於人、農兩行業務並存等原因,1957年農業銀行的各級機構與人民銀行合併,只存在了兩年時間的農業銀行再被撤銷。
1963年11月12日,根據統一管理國家支援農業資金的要求,中國農業銀行再次建立,作為國務院直屬機構。第三次成立後,按照中共中央、國務院的決定精神,在統一管理支農資金,建立貧下中農無息專項貸款,對農貸資金實行基金制,接辦投資撥款監督工作,全面清理1961年以前的農業貸款,接辦社隊會計輔導工作和整頓信用社、打擊高利貸等方面,均取得了較大成績。1965年,中國農業銀行與中國人民銀行第三次合併。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後不久,農業銀行第四次恢復建立(1979-1993年)。1979年3月13日,中國農業銀行正式恢復建立。自此,中國農業銀行進入穩步發展時期。
從1979年2月恢復建立到1993年14年專業銀行時期,中國農業銀行員工隊伍發展壯大,從恢復初期的27.47萬人,迅速擴大到1993年的53.62萬人,遵照國家賦予的各項工作任務,在支援推行聯産承包責任制、農林牧副漁全面發展、農副産品收購、貧困地區脫貧等方面都扮演著極其重要的角色,開創了農村金融工作新局面。
實現專業銀行向商業銀行轉軌
1994年起,中國農業銀行經歷了機構分設、行社脫鉤和資産剝離——即“一分一脫一剝”等一系列重大金融體制改革,完成了專業銀行向商業銀行的華麗轉身。
1994年4月,中國農業銀行向新組建的中國農業發展銀行劃轉了絕大部分政策性業務,此謂“一分”。1996年8月,根據國務院《關於農村金融體制改革的決定》,中國農業銀行不再領導管理農村信用社,與農村信用社脫離行政隸屬關係,此謂“一脫”。1999年7月中國農業銀行向新組建的中國長城資産管理公司剝離不良資産,此謂“一剝”。
在成功完成一系列重大改革的同時,農業銀行按照現代商業銀行的要求,積極推進內部管理體制和機制的改革,不斷提高經營管理水準,成為國內網點人員最多、業務範圍最廣的大型國有商業銀行,對支援國民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邁入股份制改革發展新時期
2007年1月19日,第三次全國金融工作會議確定了中國農業銀行“面向‘三農’、整體改制、商業運作、擇機上市”的股份制改革總體原則,標誌著股份制改革正式拉開帷幕。
2008年10月21日,國務院常務會議原則批准了《中國農業銀行股份制改革實施總體方案》。同年11月6日,中央匯金公司向中國農業銀行注資1300億元人民幣等值美元,與財政部共同成為發起人股東。2009年1月15日,中國農業銀行完成工商變更登記手續,由國有商業銀行整體改制為股份有限公司;1月16日,在人民大會堂隆重舉行股份公司成立大會,宣告中國農業銀行股份公司正式成立。從此,中國農業銀行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與其他國有大型商業銀行一起,邁上了建設現代商業銀行的改革發展新征程。
2010年7月15日,中國農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A股在上海證券交易所掛牌上市;7月16日,H股在香港聯交所上市。在金融危機之後全球資本市場持續低迷、銀行股估值低谷徘徊的困難條件下,以超記錄的速度,高品質完成了全球融資規模最大IPO項目,一舉成為當時A股第3大上市公司,全球第7大上市銀行。全額行使超額配售選擇權後,募集資金總額達到221億美元,實現了多項發行制度創新,創造了“同時路演、同時簿記、差異化定價”的IPO新模式,成為享譽全球資本市場的經典案例。
按照現代企業公司治理的基本機理,借鑒國際領先銀行公司治理的成功實踐,結合國內有關監管法規和自身實際情況,中國農業銀行在股份公司成立之始,同步搭建起了規範法人治理架構,並依據公司章程制定了相關工作規則和議事規程,明確了各公司治理主體的職責許可權,初步建立了治理各方獨立運作、密切配合、相互制衡、有效監督的現代商業銀行公司治理機制。圍繞公司治理建設目標要求,制定了中國農業銀行三、五、十年的中長期發展規劃,持續加強和改進董事會履職能力建設,完善董事會和行長授權管理制度,健全多層次的監督控制體系,公司治理的有效性不斷提高。
在全新的公司治理框架之下,中國農業銀行堅持以改革促發展的指導方針,推動了人力資源綜合改革、資金財務改革、審計內控體制改革、全面風險管理體系建設、新一代核心銀行建設工程等多項內部機制改革的重要舉措,力求在體制機制層面實現與現代商業銀行的逐步接軌,為轉變發展方式、提升價值創造能力和實現可持續發展提供保障。
打造現代金融服務集團
“三農”問題是全黨工作的重中之重。中國農業銀行按照黨和國家賦予的神聖使命,把服務“三農”作為永恒主題,積極為現代農業發展、農民增收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提供優質高效的金融服務,充分發揮在農村金融體系中的骨幹和支柱作用。特別是近幾年,在服務“三農”的廣闊實踐中推動科學發展,初步找到了一條以縣域規模化融資和中小企業服務為基礎,以農戶為重點,以惠農卡為載體,以農戶小額貸款為驅動,以三農金融部為組織保障,服務到位、風險可控、發展可持續、具有農行特色的服務“三農”新模式。
在堅持做好“三農”金融服務工作的同時,農業銀行準確把握國家産業振興和區域發展規劃的市場機遇,面對經濟金融全球化、一體化的新形勢,面對我國經濟金融改革發展的新要求,農業銀行提出了要逐步建設成為一家“面向‘三農’、城鄉聯動、融入國際,致力於最廣大客戶群體,提供優質服務的現代化全能型銀行”的目標。
建設國內一流零售銀行。農業銀行堅持大零售發展戰略,把零售業務轉型作為一項系統性、持續性工程,以管理體制和經營機制創新為先導,以網點轉型項目為驅動,以流程再造為突破口,不斷加大零售産品的整合創新和市場行銷力度,不斷提升優質客戶管理和維護能力,推動個人金融、個人信貸、銀行卡、電子銀行等各項零售業務快速發展,著力建設國內一流零售銀行。
提升對公業務競爭實力。農業銀行深入貫徹國家宏觀調控政策,堅持“區別對待、有保有壓”信貸政策,完善行銷服務體系,強化高層行銷和總對總合作,建設三級核心客戶群,先後與30多家省級政府簽署戰略合作協議,與一批大型優質重點客戶建立全方位合作關係,大力支援機場、鐵路、港口、高速公路、水利電力、現代製造、高新技術等優質項目建設。
推動國際化、綜合化發展。農業銀行開辦外匯業務始於1983年引進世界銀行貸款,1988年全面開辦各項業務,目前外匯業務在全行得到普及,國際業務已經成為戰略性主體業務。中國農業銀行積極拓展海外機構全球佈局,目前設有香港分行、新加坡分行、農銀國際控股有限公司,積極推進紐約、倫敦、東京代表處升格為經營性機構,在法蘭克福、首爾、雪梨新設代表處,並與10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1200多家銀行建立了代理行關係,國際化經營戰略逐步實施。
同時,農業銀行投資銀行、基金公司、保險公司、租賃公司等綜合業務有序開展,綜合化經營穩步推進。
當前,中國農業銀行已經跨入大型公眾持股銀行的新時代。站在打造優秀大型上市銀行新的歷史起點,中國農業銀行秉承誠信立業、穩健行遠的核心價值理念,發揚服務“三農”的責任擔當精神,堅持城鄉統籌協調發展,為建設城鄉一體化的全能型國際金融企業,推進我國全面小康社會建設而努力奮鬥。
(責任編輯:羅伯特)
免責聲明:中國網財經轉載此文目的在於傳遞更多資訊,不代表本網的觀點和立場。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