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週前,坐落在寧夏賀蘭山東麓的“賀蘭神”酒莊捧回“2016年WINE100中國最佳葡萄酒大賽黑金獎”以及“2016年度中國酒莊”兩項大獎。
酒莊負責人陳德啟自豪地説:“半年剛過,已斬獲國際國內四金四銀銅獎數個,榮譽證明實力,再接再厲。”
寧夏有塞上江南的美譽。七月,瓜果飄香,在賀蘭山東麓成片的釀酒葡萄基地內,葡萄開始大面積挂果,再過兩三個月,成熟的釀酒葡萄就會被送到酒莊,釀造具有“中國國家地理標誌産品”稱號的賀蘭山東麓葡萄酒。
今年60歲的陳德啟正是在這裡經營著他的葡萄酒“王國”。
賀蘭山東麓的“五大優勢”
1956年出生於福建晉江的陳德啟,年少時即闖蕩泰國,憑藉獨到的商業眼光和敢幹肯吃苦的精神,生意越做越大,涉及貿易、旅遊、房地産等諸多産業,擁有“世界福建青年聯會永遠名譽會長”、“泰國福建商會創會會長”等諸多頭銜。
上世紀90年代初,他開始將生意版圖擴大到香港,並獲得了香港身份,這更加方便他從事國際貿易,隨後他將生意觸角伸向中國內地,在江蘇辦食品公司,在山東開發房地産……
然而,在其充滿傳奇色彩的創業道路上,如今更令人稱道的應是用近十年時間內,將一片荒無人煙的戈壁灘變成富有生機的“葡萄綠洲”。
2007年,機緣巧合,陳德啟來到寧夏考察,初識當時仍“養在深閨人未識”的賀蘭山東麓。用他自己的話説,對賀蘭山東麓,那是“一見鍾情,再見傾心”。
“我本來是來做房地産生意的,當地幹部把地圖拿給我看,我看到中間有一大片空白的土地,問‘這裡是什麼?’他們回答‘這是片戈壁’。我就説我要去看看。”站在被白楊樹包圍的葡萄基地內,陳德啟回憶道。
在當地幹部的帶領下,第二天,陳德啟看到了這塊面積達十萬畝的戈壁。陳德啟裝了一袋土壤,連夜讓人送往法國檢驗。檢驗的結果讓他欣喜:“這裡可以種出世界上最好的葡萄。”
他馬上帶領公司團隊第二次來到銀川,與銀川市永寧縣政府簽訂了合同,拿下了十萬畝荒地的使用權。
北緯40°是世界上公認的釀酒葡萄生長的黃金地帶。在這條線的西邊,法國波爾多早已享譽國際,在這條線的東邊,正是“含苞欲放”的賀蘭山東麓。
陳德啟常對人説,賀蘭山東麓有“五大優勢”。土壤,荒漠戈壁,富含礦物質,是從未開墾的處女地;日照,光能豐富,全年日照時數達3000個小時;緯度,位於北緯37°-39°,恰好處於世界葡萄種植的“黃金”地帶;海拔,1000米到1500米最適合釀酒葡萄生長,而這裡是1100米到1200米;水分,年降雨量不超過200毫米,但又有便利的引黃灌溉條件和豐富的地下水源,天旱而地不旱。
“全世界的葡萄酒都分年份,有好有壞,關鍵因素就是當年的降雨量,而賀蘭山東麓將會是全世界少有的生産葡萄酒不分年份的産區,我相信我一定能釀出世界級品質的葡萄酒。”他説。
為釀葡萄酒先造林
於是,在年過半百之際,陳德啟遠離家人,放棄泰國和香港優越的生活條件,也放手集團的其他生意,一門心思撲在了這片荒灘上。他住著彩鋼房,吃著泡麵,既是老總,也是技術總監,手把手將從法國波爾多學到的東西教給員工,因此有了“拓荒英雄”“葡萄狂人”等眾多稱號。
“這裡風沙大,要想種出葡萄,就得先造林。”陳德啟説。然而,在戈壁灘上種樹豈是一般的難。他引進滴灌系統,將事先推平的近5萬畝地按一定面積劃分成小塊,四週全種上白楊樹。這一種,就是五百多萬棵,僅樹苗就花了近億元,整個滴灌系統更是耗資巨大,超過兩億元。
“先造林後種葡萄,沒有一個商人會這麼做吧?但我做了,因為必須做,葡萄也需要好的生態環境。”陳德啟説。
如今,戈壁變成了綠洲,這些高大挺拔的白楊樹護衛著葡萄園。據了解,為了保證葡萄的品質,陳德啟葡萄産業園內的所有苗都是來自法國、義大利的嫁接苗,它們抗寒、抗鹽鹼、抗凍,生命力強,吸收好。同時,葡萄園同樣引入滴灌系統,用礦泉水標準的賀蘭山水源進行灌溉,嚴格控制葡萄灌溉時間。葡萄基地整體投資已超過15億元。
“葡萄不是産量越高越好,葡萄每畝限釀300瓶紅酒,最高端的只做150瓶,其他多餘的葡萄必須毫不吝惜地摘除。”在陳德啟的觀念裏,只有高標準的要求才能種出好葡萄,釀出好酒。
記者在採訪中發現,與其他葡萄基地不同,陳德啟的葡萄樹是斜著長的,便問他為什麼。他很自豪地説這是他的發明。原來讓葡萄傾斜成長,方便其冬天埋土進入休眠期,等到葡萄樹一齣土,發芽比較均勻。通過這種辦法,他已經基本可以控制葡萄同時發芽,同時開花,保證了成熟度的一致性。
“在那裏,我正在進行一項新的研究,如果試驗成功,可以更好地解決寧夏釀酒葡萄過冬的難題,大大節省人工成本。到時候你一定要來看。”陳德啟指著一片被白楊樹圍起來的葡萄園説。
目前,陳德啟共種植了2萬畝葡萄,挂果的1萬餘畝。跟隨他“巡視”葡萄基地,他時不時撥開葡萄葉看看葡萄長得怎樣,指導一下正在幹活的農民。“你看,這些二次果、三次花都得摘掉,不然葡萄成熟程度不一,會影響酒的口感。”“這邊怎麼葡萄還沒上架?太晚了,濃密的葉子會擋住光照的,趕緊上架。”
陳德啟説,除了釀出最好的葡萄酒,他還有一件引以為傲的事:解決了附近閩寧鎮生態移民的就業問題。他的葡萄基地用工高峰時每天達3000人,而且他推行“承包制”——葡萄種好後,村民可以承包幾百畝,按照公司的要求進行管理,這樣村民的收入會更高。
“我們村裏人現在基本都在這裡打工,像今天干葡萄上架活一天可以掙一百來塊。大家日子都好過了。”閩寧鎮原隆村村民邵軍説。
從法國聘請釀酒師
2013年,在度過漫長的“只有投資,沒有回報”的6年時光後,陳德啟終於迎來了葡萄的大豐收。他採購最先進的釀酒設備,年薪百萬聘請法國最好的釀酒師,開始釀造葡萄酒。
陳德啟為自己的葡萄酒取名為“賀蘭神”,意為“賀蘭山的靈魂”。而“賀蘭神”也不負眾望,先後在國內外多個比賽中奪得金獎,同時也深受消費者的喜愛,大量銷往廣東、上海等地。
據了解,目前,陳德啟的酒莊已釀造出價值6-7億元的葡萄酒。等今年的葡萄收穫了,其葡萄酒産量將大大增加。
“我們的酒高中低端都有,最高的可以賣到1200元一瓶。對於懂行的人來説,葡萄酒一口就可品出好壞,我希望喝過賀蘭神的消費者難以忘懷、久久想念。”陳德啟説。
走進樸素的酒莊中,記者看到上百個橡木桶整齊排列,就像在等待它們的“國王”來巡視。與其他酒莊不同,陳德啟酒莊的酒窖是在地上的。
“葡萄酒是有生命力的,要讓他們呼吸新鮮的空氣。”陳德啟告訴記者,以前酒窖建在地下,是因為受到客觀條件限制,它需要一個恒溫環境,但地下潮濕的環境很容易滋生霉味。如今,在法國波爾多的很多酒莊裏,酒窖越來越多建在地上了。
另外,他還告訴記者,他引進了一台機器,可以調控葡萄酒的PH值,以讓葡萄酒的口感最佳。
“我們的回頭客佔了90%,這點我非常自豪。”陳德啟説。
2015年,在寧夏投身葡萄酒産業8年之後,陳德啟收穫了他在寧夏的最高榮譽——寧夏“六盤山友誼獎”。評委會給他的頒獎詞是:“香江來客,德業競進。十萬畝田廓談笑間;回鄉至賓,熱心公益,關愛平常老少人家。業如日月,人若其名,抱定赤子之心。他是心靈富豪,也是慈善大家。”
“能獲得這個獎是寧夏人民對我的肯定。我將不遺餘力,勇為戈壁綠洲人。”陳德啟説。
以“有機”為最大賣點
十年前,“賀蘭山東麓”對於外界來説或許還只是個地理概念;如今,這裡已成為中國種植釀酒葡萄面積最大的産區。
數據顯示,截至2015年底,寧夏全區葡萄種植面積發展到59萬畝,其中釀酒葡萄51萬畝,已建成酒莊72家,年産量20萬噸、近1億瓶,形成年綜合産值達65億元的葡萄酒大産區。
當然,寧夏的期望不止於此。根據《中國(寧夏)賀蘭山東麓葡萄産業文化長廊發展總體規劃》,到2020年,寧夏葡萄種植規模將達到100萬畝,建成100家以上高品質酒莊,實現1000億元綜合産值。
身處其中,陳德啟並未迷失。
他的10萬畝有機葡萄産業園還只開發了五分之一。但他並不打算盲目擴大面積,而是計劃慢慢來,每年按八千到一萬畝的速度擴大葡萄種植面積。
“新鮮葡萄採摘下來後,要馬上送到釀造間去釀酒才能保證最佳品質,因此擴大葡萄種植面積必須有配套的葡萄加工能力做後盾,每萬畝的投入約在2億元左右。我還有這麼大面積,還有得投。”陳德啟説。
9年過去了,在陳德啟的眼中,整個寧夏就像賀蘭山東麓的葡萄園一樣,正發生著日新月異的變化。特別是中國發出“一帶一路”倡議後,越來越多來自香港、東南亞以及中東阿拉伯國家的普通民眾、商人來到銀川,探尋這曾經的絲路重鎮,尋找合作的商機。
今年3月,中國外交部首次舉辦省區市推介活動,向全球推介寧夏,陳德啟也攜帶“賀蘭神”參與了這次活動。
“寧夏政府特別推介了賀蘭山的葡萄酒,讓我們的葡萄酒走進更多人的視野。”很少發微信的陳德啟專門在朋友圈發佈活動現場照片,並自豪地發文:“中國最好的葡萄酒在寧夏”。
在陳德啟的藍圖裏,10萬畝有機葡萄産業園將會是一個世界葡萄酒博物館,他要讓來到寧夏旅遊的人一走進産業園就能感受到濃郁的葡萄酒文化。
當然,農業産業化利用必須建立在規模和品質上。陳德啟告訴記者,他將堅持有機化種植葡萄,並在適當時機在産業園區養殖牛羊、種植蔬菜,就連産業園區內的白楊樹噴的藥也將是有機藥。他相信,“有機”也將成為今後賀蘭神葡萄酒和産業園區的最大賣點。
“我會繼續為葡萄狂下去,種出最好的葡萄,釀出最好的葡萄酒,讓全世界認可中國的葡萄酒。”陳德啟説。
(責任編輯:羅伯特)
免責聲明:中國網財經轉載此文目的在於傳遞更多資訊,不代表本網的觀點和立場。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