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余向東
廣東省汕頭市,被譽為我國民間工匠的聚居地,其紡織服裝、工藝玩具、化工塑膠、機械裝備、音像材料等多項支柱産業,融合了傳統工藝與現代技術,有品有格。在汕頭市澄海區,就有這麼一家極具“工匠精神”的製造企業——廣東飛翔達科技有限公司,在全自動農用植保無人機領域一直堅持高新技術研發和精密功能設計,立志要在農用植保無人機這一重大領域爭做領航者。正如公司董事長江超順所説,農用植保無人機市場大幕剛剛拉開,已經展現出農業機械化領域的“一片藍海”。在推進我國農業現代化的進程中,負責任、用心力、強素質的企業,必將擁有未來的“一片紅海”。
不下苦功啃不下植保無人機這塊硬骨頭
在農村長大的江超順,年輕時種田務農,手工操作灑藥噴霧器的事不僅幹過,而且痛苦得記憶猶新。怎麼能讓辛苦勞作的農民徹底告別“人背藥桶”的植保作業方式,一直是他縈繞於心的夢想。
經過多年市場打拼,積累了一定的資本與市場經驗之後,江超順將目光轉向無人機領域,于2009年成立公司,專門研發無人機技術應用及整體解決方案,累計投入研發資金3000多萬元。截至目前,“飛翔達無人機”投入批量生産,以全自動、高性能的特點強勁起飛,在國內設立多家子公司、5S服務店,逐漸被市場接受。
記者看到,飛翔達公司的生産車間,是一層層上千平方米的寬闊操作平臺。組裝下線的每一台無人機,在車間內就可以進行反覆放飛調試;所有模具與部件的生産,都源於自主創新研製。公司的操作工人與飛行技師,大多是過去做航模和玩具遙控飛機的“高級工匠”,同樣經過生産線上多年的打磨與檢驗。
江超順説,植保無人機作為農業機械化“最難啃的一塊硬骨頭”,不下苦功是不行的;只要肯下苦功,“外形似烏龜”的無人機定能飛上天。和江超順一樣,投身這一領域的企業家,既看到市場的誘惑,也是全程機械化的使命使然。
據了解,我國農業病蟲害品種達120種左右,每年發生面積70億畝次,危害巨大。而植保機械還停留在發達國家上世紀50年代左右的水準,2015年背負式手動(電動)噴霧器保有量約5800萬台,佔植保機械93.5%,而植保無人機保有量僅有區區2000多臺架。
人工操作噴霧器施藥,基本上是“1人1小時1畝多地”的低效率水準,重噴與漏噴現象嚴重,造成農藥過量使用、利用率低,還造成了農業面源污染、病蟲害抗性增加等問題,而且對長期的田間勞作者帶來身體上潛在的威脅。
與傳統噴灑方式相比,植保無人機把噴灑效率提高許多倍,高濃度噴灑,節水節藥,防治效果好。隨著土地流轉進度加快,植保無人機受到農民合作社、種糧大戶、家庭農場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青睞。“植保無人機是今後農機發展的一個方向,一個主攻方向。”中國農業機械工業協會執行副會長范景龍説,假如我國20%的耕地面積使用無人機服務,需求量將達到20萬架。
江超順他們要做的,實際上是用智慧機器取代人力,把第四次工業革命的成果直接與農業嫁接,讓農民站在田埂上就能輕輕鬆鬆解除農作物病蟲害,不僅要補上全程農業機械化的短板,而且要補上一塊“智慧板”。
高精準度和傻瓜化操作
是核心優勢
正如軍用無人機的開發,被公認為我國與西方發達國家在航空業差距最小的領域。察打一體、指哪打哪的智慧戰機,已成為我軍空中利器。
得益於航空航太科技的強有力支撐,在低空領域,我國民用無人機技術應用的空間正在打開。截至去年底,無人機企業超過400家,其中涉及農用植保無人機的生産企業200家左右。落後的農業植保機械將逐漸被高效率、高智慧的新一代多旋翼植保無人機替代。
無人機産業的起步階段,既馬力強勁,又眾聲喧嘩,有人形容為“爆發前期”,企業競爭已呈山雨欲來風滿樓之勢。企業重研發的風氣已盛,全部擺開了苦練內功的駕勢。
江超順説,植保無人機的總體設計、動力系統、飛控系統“三大核心技術”中,智慧軟體設計才是真正的核心。
飛翔達公司聘請了北京航空航太大學教授,以及曾經從事航太高科技攻關的專家任高級顧問,在北京、深圳、汕頭分別設立研發中心團隊,對無人機自動飛控系統、動力驅運系統、噴灑系統、供電系統等優化組合,尋求整體解決方案。雖然起步較晚,卻是農用無人機市場上異軍突起的奇兵。
據介紹,飛翔達農用植保無人機的核心優勢,在於“全自動功能”:
第一,為無人機設置App軟體平臺,通過手機、電腦下載或GPS資訊定位獲取作業地塊區域位置,設定作業範圍和作業路徑。輸入遙控器,它就能自己找活幹了。
第二,當藥箱中的農藥噴盡時,無人機能夠自動檢測到並自動返航飛回原起飛點加藥;加完藥後再飛回斷藥位置,按原設定速度與劑量繼續噴灑,不會迷失方向。
第三,當電池容量達到最低時,無人機自動返回起飛點更換電池,再飛回返航點繼續作業,絕對不會斷電折戟。
第四,對農作物和地形高度自動感應檢測,自動調節飛行高度,從而能夠靈活地避開不同高度的障礙物,翅膀就像長了眼睛。
第五,操作極其簡便,掌握操作方法“一小時速成”,一人可以同時操作3台以上,非常容易駕奴。
在汕頭市郊區的大面積水稻種植區,記者目睹了飛翔達無人機的上述性能展示。每次作業完畢後,能平安降落到原起飛點,誤差不過幾釐米。
江超順認為,高智慧的植保無人機,在實際操作上具有兩大優勢:一是精準度高,不多噴少噴,也不漏噴;二是能夠儘量簡單化、傻瓜化。
也正是由於具備全自動、高智慧的優勢,飛翔達植保無人機續航能力強、作業半徑大,連續工作8小時,作業面積可達5000畝。而作業成本平均每畝僅需1元多錢,算是便宜到頭了。
沒有“金剛鑽”,攬不了“瓷器活”。飛翔達無人機系列研發産品,不僅用於植保與播撒,還涵蓋了地理航拍、測量測繪、管線巡查、氣象監測、海事監察、抗震救災、應急搶險、反恐防暴等領域,均已投放市場。
行業健康發展需要匯聚多方力量
去年夏天,江超順帶著産品去新疆找市場,通過朋友關係邀請到一家大型農場的負責人見面。對方開門見山地説:“這兩年到府推銷農用無人機的企業,見過多了,都是花架子,不實用。”現場測試的機會也沒給他。
江超順明白這位農場主抱怨的原因,主要在於市場上魚龍混雜,有不少機型農藥噴灑的精準度不夠,“高低偏漏”現象嚴重。再一個,人工遙控操作很麻煩,幾個人按不住一台機子,飛到視線模糊的遠處,需要靠搖動旗幟“喊停”;有些地方或企業為了用戶能熟練操作,頗費力氣地搞起了專門培訓班。
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儘管對自己的産品信心十足,但江超順也更加知道客戶“求之愈切,責之愈深”的需求心態。他不急不惱,返身回來,繼續提高性能、改進技術,甚至是信心更足了:“不怕不識貨。只要有領先技術,一定能領航無人機市場。”
今年春季,江超順再到新疆,見面、交流、試飛,客戶的眼睛睜開了,新疆十四兵團決定選擇3台飛翔達無人機試用。
隨之,飛翔達與新疆伊犁農墾簽訂50萬畝的服務合同,其中30萬畝棉花、10萬畝小麥、10萬畝玉米;服務費每畝棉花5元、其他8元;200台機子運往伊犁。當地一家農資經銷商預購100多臺飛翔達無人機,開展植保服務經營。
隨後,與東北地區種糧大戶洽談供貨,福建安溪茶園的老闆找到府來……
今年4月,重慶市軍工展上,飛翔達展出的多款軍用與農用無人機引起圍觀,中央電視臺《發現中國》欄目跟蹤拍攝專題片,肯定“中國製造業向智慧製造、向機器人領域推進的過程中,汕頭一家民營企業所作出的努力。”
“機器換人”將在現代化農業發展中發揮重大作用,農用無人機市場前景非常廣闊。我國有18億畝農田,如果一半採用無人機噴灑,每畝次按10元估算的話,那麼就是幾百億的市場。而像水稻田等一年噴灑幾次,簡單估算一下就有幾百億的植保服務市場。
江超順呼籲,面對市場缺乏法規與行業標準的現狀,農用植保無人機企業應通過政府或協會組織搭橋,結成産業聯盟,推動相關標準和行業規範的完善,為有序競爭、健康發展共同努力。
(責任編輯:羅伯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