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的新疆塔城,鮮花盛開,芬芳怡人。走進14個民族混居的塔城市哈爾墩社區,在各式民族特色小院和翠綠葡萄藤的簇擁下,一面鮮艷的五星紅旗映入眼簾。
“飄著國旗的小院,就是沙勒克江·依明的家。沙勒克江是自治區勞動模範,兒子沙拉依丁是自治區民族團結進步模範,他們一家人都助人為樂,維護民族團結。”塔城地區文明辦的工作人員于新英説。
今年70歲的沙勒克江原是塔城地區食品廠的職工,1992年離開單位後,開了一家“放心肉店”,每月都會拿出三分之一收入幫助困難群眾,並將助人為樂的精神傳遞給下一代。
我們是一家人
在沙勒克江家的榮譽室裏,記者碰到孟廣志的親戚為老人送來生日禮物。
1962年夏,孟廣志隻身一人從山東來到塔城市建築公司當工人,在租房時遇到沙勒克江。熱心的沙勒克江騰出一間20平方米的小庫房,讓孟廣志免費居住。3年後,孟廣志將妻兒接到塔城,兩家人在一個屋檐下生活了20多年。
“那時生活不好,一家人全靠父親的工資,有時吃不飽,沙勒克江叔叔就想法讓我們吃飽。”孟廣志的兒子孟昭友回憶説,“一次午飯時,沙勒克江叔叔端著一大盤拌面,讓哥哥聞聞味道,乘機按了一下哥哥的頭,哥哥的鼻子沾上菜湯。沙勒克江叔叔就笑著説,飯粘了你的口水,你得吃掉,不能浪費”。
1985年,孟廣志一家搬進單位分配的樓房,兩家人仍保持來往。1997年,孟廣志患肝癌住院,沙勒克江每天到醫院陪護。不久,孟廣志去世,沙勒克江親自為相處了30多年的異姓兄弟料理後事。
2006年,沙勒克江的妻子患上尿毒症。已回山東生活的孟廣志家人得知後,專程托親戚送來1萬元,並在電話裏告訴沙勒克江:“以前你把我們當成親人,現在我們就是一家人,理應互相關心。”
做好事受父母影響
“做好事溫暖人心,我深受父母的影響。”沙勒克江指著榮譽室墻上一張有解放軍的黑白照片説。
1950年,有支解放軍隊伍來到塔城,無處棲身。沙勒克江的父母便騰出家裏的4間房讓他們住,還拿出幾畝地讓他們種菜。1958年隊伍離開後,失去了聯繫。
“那麼多年了,沒想到還能再見到家裏住過的解放軍。”沙勒克江拿出一份陳舊的信激動地説,“1986年,一位名叫關富榮的解放軍找到我,請我到烏魯木齊做客。他拉著我對身邊戰友説,‘當年沙勒克江的父母待我們如親人,給我們洗衣、做飯。今天,我找到了失散多年的弟弟沙勒克江,我們應該表達對他們的感激’。”
助人為樂代代傳
在沙勒克江家裏,兒子沙拉依丁已悄然接過父親助人為樂的接力棒。
“現在我的獎狀比兒子多一點。兒子的獎狀要是超過我了,就説明我的教育成功了。”沙勒克江説。
15歲那年,沙拉依丁聽説全國都在抗洪救災,悄悄拎起兩個裝著攢了許久零花錢的啤酒瓶子到學校捐款。老師將他帶到塔城市抗洪救災辦。看著兩個瓶子,工作人員問:“怎麼把錢取出來?”沙拉依丁説:“砸開就行。”就這樣,沙拉依丁第一次用自己積攢的45元零花錢做了好事。
“現在你主動去幫助別人,説明你已成長為一個讓我放心的人。”沙拉依丁記得父親得知自己捐款後説的話。
如今,已是塔城地區醫院一名外科醫生的沙拉依丁,傳承著助人為樂的家風。
2004年的一天,癱瘓30多年的趙玉娥老人來到醫院治療,認識了沙拉依丁,就此結下母子般的情誼。13年來,沙拉依丁為老人免費做了兩次大手術,還常到府為老人服務。“我有了個比親人還親的兒子。”談起沙拉依丁,老人眼中泛起淚花。
除了趙玉娥老人,沙拉依丁還默默幫助著5位曾經醫治過的老人。“現在有能力就多幹點好事。”他説。
2009年8月9日晚,沙勒克江召集家裏的14口人,説出了自己的決定:要在自家院子裏升國旗。
沙勒克江説:“家裏有3名黨員,我是勞動模範,沙拉依丁是民族團結模範。我們都享受過黨的好政策,維護民族團結不能當局外人。我們從家裏開始,通過親戚朋友將這種精神傳遞出去。”
老人的決定變成一家人的行動,買旗桿、訂國旗……從申請到獲批,當年的10月1日,國旗就飄揚在沙勒克江的小院上空。“每年我都要親自升國旗,我升不了就交給兒子,要有這份家國情懷。”老人説。
(責任編輯:羅伯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