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7日,證監會網站上公佈了福建傲農生物科技集團(以下簡稱“傲農”)的招股説明書。這家兩年實現資産增長九成,産能翻倍的公司擬登陸上交所。
于2011年6月成立的傲農集團堪稱飼料行業的黑馬,不到5年的時間,公司已完成在全國31個省市的佈局,獲得“中國十大最受歡迎乳豬料品牌”等獎項。
“這正式開啟了創建世界領先的農牧企業的宏偉征程”,在講起公司5年前成立的經歷時,傲農在官網上不無豪邁地説。
然而新京報記者發現,在迅速成長的背後,傲農的資金鏈卻處於長期緊繃狀態,併為此付出了鉅額的融資成本;同時,在承受著資金壓力而擴張的傲農業績並不理想,旗下子公司虧損面超一半,甚至福建老家也“後院起火”,銷售業績開始下滑。
幫客戶“背書”實現急速擴張
招股書顯示,傲農為飼料行業公司,起步于福建,目前正快速向全國擴張,實控人吳有林現任公司董事長和總經理,其直接和間接持有公司共計64.88%的表決權。吳有林年紀不大,生於1978年,此前曾在飼料行業巨頭大北農在福建的事業部任職。
官網資訊顯示,傲農創建於2011年6月,創建五年來,飼料板塊已投産生産基地30個,在建及籌建基地10個,市場佈局已覆及全國31個省、市、自治區,現有員工5000多人,獲頒“中國生豬業風雲榜最佳新銳企業”、“中國十大最受歡迎乳豬料品牌”等獎項。
相比于截至2013年底7.1億元的總資産,傲農截至去年底資産增長了九成,升到13.5億元。相比于2013年76.8萬噸的飼料産能,傲農2015年攀升到168萬噸,兩年間産能翻了一倍多。
那麼,成立不久的傲農是如何實現快速成長的呢?
傲農應收賬款的迅速增長揭開了這一問題的部分謎底。招股書顯示,2013-2015年,傲農應收賬款賬面價值分別為0.99億元,1.6億元和2.7億元,佔流動資産的比例分別約20%、29%和35%。
傲農表示,應收賬款金額較大、佔比較高的原因在於開發新的市場時候,採取積極的銷售策略,為新客戶提供適當的付款信用期等優惠條件來打開市場,在當地建立穩定客源。
不僅是放寬收款期限,為提高客戶黏性,傲農還為客戶提供融資支援服務,簡單來説就是幫客戶融資。
截至2015年底,傲農協助福建、江西兩省區374家下游優質客戶辦理銀行個人信用卡授信額度3335.4萬元。此外,協助江西南昌、吉安20家下游客戶辦理銀行個人貸款820萬元,為上述貸款向銀行提供保證金396萬元。
在客戶融資支援服務模式中,下游客戶為向銀行借款的主體,公司作為客戶推薦方,承擔了擔保責任風險和部分保證金繳納義務。傲農承認,如果部分客戶延期償還貸款或無法償貸,可能會對公司的業績和業務發展産生影響。
負債率超六成,四處尋“金主”
傲農為拉攏客戶而在資金上大做文章,其付出的代價是迅速增長的應收賬款、鉅額的保證金和不確定的信用風險,這都加劇了公司的資金緊張局面。
事實上,由於處於擴張期,傲農目前還有大量在建工程,這也推高了傲農的負債。
截至2013年末,公司在建工程金額為1402萬元,到2015年底達到6018萬元,兩年間增長了超過300%。相比于2013年的6.04億元總負債額,到2015年底已經增至9.03億元。
在高負債情況下仍然在資金上為客戶“讓利”,這樣的發展模式導致公司流動性出現緊張,衡量償債能力的指標——流動比率就處於行業較低水準。
新京報記者發現,相比于同行業上市公司流動比率1.50,傲農僅為0.86,更遠遠低於行業巨頭——大北農(1.89)和禾豐牧業(1.86)。在合併口徑下資産負債率指標上,同行業平均值為35.47%,而傲農高達66.97%。
在這種情況下,傲農不得不四處尋找金主進行融資。
首先是股權轉讓。新京報記者發現,2015年10月改制之前,傲農經歷了六次股權轉讓和八次增資。相比于2011年的1000萬元註冊資本,到2015年3月時,傲農的註冊資本增至1.21億元。
2015年10月改制後,傲農在短短三個月之間又經歷了三次增資,註冊資本增至3億元。其中,最引人關注的是2015年12月的增資,當時傲農引進了被稱為“新三板四大PE巨頭之一”的矽谷天堂,增資318萬元,另一名股東九源長青增資424萬元。
在引入矽谷天堂等財務投資者之後,傲農流動比率雖然仍然大幅低於行業均值,但一改2013-2014年的下跌趨勢,在2015年提升至0.86。
傲農的另一招數是依靠旗下迅速建設的固定資産向銀行借款。
截至2013年末,傲農短期借款餘額為5750萬元,而到了2015年底,這一數字攀升至2.08億元,兩年間翻了近四倍。傲農表示,2014年以來在各生産基地的固定資産迅速增長,通過銀行等金融機構獲得融資的能力大幅增強,各銀行給予的授信額度也不斷提高。
高負債情況下迅速擴張,再依靠這些新建固定資産進行貸款,這種模式必然導致利息等融資成本不斷提高。
新京報記者注意到,公司2013年的利息支出僅為439.13萬元,2015年翻了三倍,達到1489.51萬元,導致公司的財務費用從2013年的493萬元快速增長到2015年的1912萬元。
56家控股子公司31家虧損
然而,頗為尷尬的是,在頂著資金壓力在全國四處擴張的時候,傲農的“老家”福建卻出現了業績滑坡。
新京報記者看到,相比于2014年17.8億元的銷售額,傲農2015年在福建市場僅取得了14.2億元的銷售成績,同比下降約兩成。
自從公司創建以來,福建一直是傲農最重要的收入來源,雖然公司一直在開拓外省市場,但直到2015年,福建市場的銷量依然佔到了公司總銷售額的35.35%。
招股書顯示,2013年,傲農前五大客戶全部屬於福建市場,每家客戶平均為傲農貢獻了超過1300萬的銷售額。到了2014年,僅有第四和第五大客戶屬於福建市場,每家客戶為傲農貢獻的銷售額不足1300萬。而到了2015年,除了未標明屬地的客戶“虎軍”之外,福建客戶已從前五大客戶榜單中消失了。
不僅僅是“後院著火”,傲農在全國迅速擴張的公司也並未迅速實現造血。
在招股書中,傲農公佈了在各地的56家控股子公司2015年業績。新京報統計後發現,其中有31家處於虧損狀態,虧損面超過了一半。
其中,虧損最嚴重的是哈爾濱傲農,去年虧損額為265.37萬元;該公司凈資産已經跌至負值,為-311.26萬元,處於資不抵債中。
對此,公司表示,部分子公司出現一定虧損,主要原因是成立時間較短、尚在籌建期,經營尚未完全走上正軌。
然而,福建老家的“著火”和新市場沒能迅速打開局面,已經導致傲農銷量出現轉折。
2013-2014年,傲農飼料産品銷量從74.7萬噸增至109萬噸,而2015年仍原地踏步,銷量仍為109萬噸。
伴隨著飼料主業的滑坡,公司整體營收也開始出現下滑。2014年,傲農營收41.8億元,同比增加了超10億元;但到了2015年,傲農營收萎縮到40.1億元。
産能擴充,利用率大幅下滑
既然飼料賣不出去,新擴張的産能便只能閒置。
數據顯示,2013-2015年,傲農産能翻了一倍多,但新京報記者發現,與此同期,傲農的飼料産量卻增長緩慢,2013年為75.6萬噸,2015年為109.2萬噸,兩年間增速僅為44.4%,與産能增速並不匹配。
産能迅速擴張與産量增長緩慢將導致産能利用率下滑。事實上,相比于2013年高達98.37%的産能利用率,去年傲農飼料的産能利用率大幅滑落到了64.99%。
在頂著資金鏈緊繃風險四處擴張産能的同時,傲農在市場上遭遇挫折,大批新建産能也處於閒置當中,其未來如何支撐起其資金鏈也將成為公司發展的一大考驗。
不過,從目前披露的資料來看,傲農目前仍然志在擴張。本次IPO募集的資金將用於新建飼料生産項目,建成後飼料産能將再增長50%。
新京報記者上周致電傲農方面相關人士,對方表示不願接受採訪。
□新京報記者 趙毅波 北京報道
(責任編輯:羅伯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