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 斌徐 成田 碩王建忠
摘要:科技特派員制度是我國科技支援“三農”發展的重大機制創新和制度創新。本文以河北省科技特派員創新創業典型案例為例,總結不同主體的創業過程和模式特點,並以此為基礎提出了新常態背景下科技特派員創新創業工作啟示,進而提煉出具有代表性、指導性、可操作性的政策措施,對指導科技特派員工作,推動“新三農”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關鍵詞:科技特派員;創業驅動;新三農;河北
黨的十八大對推動“四化同步”發展進行了全面部署,提出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將科技創新擺在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科技特派員制度是我國科技支援“三農”發展的重大機制創新和制度創新。經過多年探索實踐,河北省各地涌現了不同特徵的科技特派員創新創業典型,從中提煉出具有代表性、指導性、可操作性的政策措施,對指導科技特派員工作,推動“新三農”[1]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一、典型案例分析
科技特派員是將科技、資訊、人才、管理、資金等現代生産要素導入農業農村,開展創業或服務的自然人和法人。自然人科技特派員是指有關科技人員、鄉土人才、管理人員和創業人員等農村科技創業服務個體。法人科技特派員是指針對農業農村發展需求,以整體服務産業或區域,轉化科技成果,發展特色産業的企業、科研院所、高等學校、職業院校和農民專業合作組織等法人單位[2-3]。
1.1提供全産業鏈服務的自然人李保國
河北農業大學李保國教授主要從事山區開發治理和經濟林栽培技術研究,長期在農村農業生産一線,致力於技術推廣和山區農村發展問題研究。先後開發推廣了“石質山區溝狀梯田整地技術”“太行山高效益綠化配套技術”“早實薄皮核桃綠色栽培及深加工産品開發技術”等,建立了邢臺縣前南峪村、內丘縣崗底村等十幾個山區農村綜合開發治理、興辦農業産業脫貧致富的典型村,指導農民創辦了板栗、蘋果、核桃和紅樹莓産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李保國教授提供的全産業鏈服務模式主要包括:
一是,根據自然條件和市場需求,選擇適宜種類品種打開市場。如在崗底村發展紅富士蘋果時,根據當時國內急缺高檔紅富士蘋果,超市幾乎都是只好看不好吃的美國進口“蛇果”現狀,大膽定位發展高檔紅富士蘋果,讓蘋果既好看又好吃,從1996年到現在市場反映非常好。其團隊打造的“富崗蘋果”已穩穩佔據高端果品市場,售價每公斤達到26元,年年供不應求。
二是,整合高新技術,保證産品品質。針對蘋果産業,制定了企業、邢臺市和河北省的生産技術規程,出臺了“128道工序”的通俗標準,使“富崗蘋果”成為國家名牌,形成了5萬畝規模的蘋果産業帶,生産出了高品質果品,創出了國家馳名品牌。針對核桃産業,整合了溝狀梯田機械整地技術、聚乙烯醇涂幹防寒技術、矮化密植栽培技術等多項實用先進技術,並先後制定了邢臺市和河北省的綠色核桃生産技術規程和果品品質標準,使臨城的薄皮核桃享譽國內外。
三是,打造名牌産品,服務興辦企業。注重産業初期品牌培養,首先保證有一個“好吃、好看、好放”的産品,然後註冊一個品牌,保證一個標準,加大宣傳力度,不斷增強品牌知名度,逐步讓消費者接受認可,進而發展成著名或馳名品牌,從而廣泛佔領市場,現在“富崗蘋果”和“綠嶺核桃”已經馳名全國,走向世界。
啟示:河北省自然人農業科技特派員多以公益性為主,服務領域集中在技術研發和推廣方面,但在品牌推廣、市場行銷領域投入精力的較少,真正形成全産業鏈服務對接模式的就更少。李保國模式的重要啟示就在於,把一、二、三産業打通,通過嚴格的標準化管理體系,形成了一套全産業鏈服務模式,並經受市場的考驗,真正實現了“實驗室到消費者”的精準對接,開闢了一條自然人科技特派員服務農村的新途徑。
1.2科技特派員生力軍——大學生村官基層創業
組建民營蔬菜花卉研究所的李剛。河北省滄州市青縣清州鎮司馬莊村大學生村官科技特派員李剛,上任後認真分析司馬莊村的優勢和劣勢,確定了一條以特色蔬菜種植銷售為基礎,以農業觀光、採摘體驗、餐飲、娛樂為一體的鄉村旅遊為主體的農村可持續發展道路。依託司馬莊的産業基礎,借助中國農大、河北農大、河北農科院等單位的專家資源提供技術支援,開辦了滄州市唯一一家民營蔬菜研究所。現該研究所共試驗種植了綠島系列黃瓜、滿田系列羊角脆及其他圓椒、圓茄品種共100余種5000多株,篩選出高産優質品種20余個。
創辦葡萄種植農業科技企業的任煥煥。河北省邯鄲市邱縣香城固鎮南關村大學生村官科技特派員任煥煥,一方面充分發揮科技特派員的“中間人”作用,協調好政府與群眾的聯繫,及時宣傳科技特派員、“三農”的各項政策,切實解決農戶在生産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另一方面,積極抓好技術服務平臺建設,在葡萄新技術示範園項目創業成功後,任煥煥牽頭組建了一隻科技含量高的創業隊伍,註冊了邱縣思源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建立專門網站,用於宣傳葡萄管理技術和銷售葡萄,引進和推廣先進的農業種植理念和管理技術,共培訓農戶90余戶,推廣葡萄Y型架種植管理等新技術6項。截至2015年9月,實現了平均畝産優質葡萄4000斤,平均畝收益10500元,是當地傳統農業畝收入的3—4倍,同時解決了農村富餘勞動力60余人,增加農民收入6萬元。
建立網路行銷新模式的王志軍。河北省唐山灤縣趙百戶營村大學生村官科技特派員王志軍,利用大學生村官的優勢以及新型的經營理念,成立灤縣新知青蜜蜂養殖專業合作社,實行“合作社+大學生村官科技特派員+自有基地養殖場+農戶”的“股份合作”新機制;利用網路學習專業知識,引進可以鑲嵌在蜂箱裏的巢蜜盒;同時,王志軍註冊了“九宜情”純天然蜂蜜商標,成立全國首家蜂蜜微商社群, 打造全國最大的校園蜂蜜微商。目前,其推出的婚慶産品“姍姍之戀喜蜜”,銷售額已經達到了11萬多元。
啟示:大學生村官科技特派員的優勢在於年輕、有幹勁、接受新事物能力強,劣勢在於經驗欠缺,人員流動性強、不穩定。因此要想持續發揮大學生村官科技特派員的帶動引領作用,就要做好“後勤保障”工作,即完善現有幹部考核制度,落實基層工作優厚待遇,拓寬幹部發展模式,使大學生村官科技特派員能夠“下得去、留得住、幹的久”。
1.3法人科技特派員大地種業“4C”服務模式
石家莊市大地種業有限公司是石家莊市農科院下屬農業科技型企業,是石家莊市農業産業化龍頭企業。作為石家莊市選派的法人科技特派員,近幾年來探索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服務模式,即“4C”農資連鎖服務體系。“4C” 最初是取農作物種子(Crop seed)、配套肥料、農藥(Complete fertilizer)、傳播科技(Communication Technology)、諮詢服務(Consultant Services)。“4C”農資連鎖既是一個現代農業科技服務體系,又是一個農資推廣渠道。
所謂“4C”,即:三大作物種子(Crop seed)經營,以石家莊市農科院為科研依託,選擇小麥、玉米、棉花三大作物優良種子,根據市場需求,終端資訊反饋,提供適宜推廣的優良品種,強化品質控制,確保廣大農戶能夠買到放心的好種子;配套肥料、農藥(Complete fertilizer),由農業專家設計配方,針對不同作物的養分需求,指定專業肥料廠加工高標準的配方專用肥料,確保養分含量充足,提高肥料利用率,降低生産成本,增加作物産量,實現節本增效;傳播科技(Communication Technology),結合當前農業主推成果和應用技術,組建農業技術專家團隊,針對不同農時,分作物、分段整理、匯集技術資料,及時錄製相關農業科技知識,包括三大作物種管技術、病蟲害防治、購買注意事項、生産小竅門等相關知識,簡捷方便的利用大喇叭傳播農業科技知識;諮詢服務(Consultant Services),通過建立“4C”農資連鎖QQ群,上游組建專家服務平臺,設立專家視頻線上服務,實時零距離、面對面解答農民在農業生産和技術方面所遇到的難題,尤其以病害、蟲害等問題,是一種最為方便、準確地解決問題的辦法和服務。
“4C”服務體系是以企業為主導,以農業科研單位為依託,利用市場網路和現代高科技資訊傳播技術,結合農村廣播設備,建立“4C”農資連鎖推廣網路。通過統一管理、統一推廣模式、統一標識、統一配供農資、統一配備硬體設施,開展科技推廣和技術諮詢服務。形成“4C”農資連鎖推廣總部——縣級物流配送中心——鄉級連鎖加盟店——科技示範村——村級農技推廣員的立體化、全方位的新型農業技術推廣體系,為廣大農戶提供農業科技資訊平臺、農資産品平臺、技術服務專家平臺為一體的綜合科技推廣大平臺。從該體系的運營過程中,農民可享受到從農業科技資訊、綜合農資産品和技術服務為一體的全程科技推廣服務。
1.4“基地+園區+市場”河北農業大學全方位服務模式
河北農業大學是河北省重點骨幹大學,依託學校科研人員組成的科技特派員人數多、服務領域廣,其服務模式主要是:以三結合基地為基礎進行新品種研發,以農業科技園區建設為樣板進行科技成果的中試和轉化,以科技市場和科技網站為平臺打造集涉農科技綜合貿易市場、資訊市場為一體的綜合社會化服務體系。
依託“太行山道路”服務“三農”的基礎,河北農業大學創辦了“基地+園區+市場”的科技特派員全方位服務模式,主要包括:一是創辦科技市場,與市場接軌。1993年河北農業大學創辦了河北農業大學科技市場,這是全國第一個以大學為依託的農業技術專業化市場,擁有農業技術推廣單位、農貿經營公司50多家,集教學、科技推廣、經行銷售于一體,專家教授們在市場上現場“坐診”、為農民提供科技諮詢,學生們在這裡實習和技術服務。二是加強三結合基地建設,轉移農業技術。目前學校在河北省6個生態類型區建立了51個校外三結合基地,基地輻射網點達到100多個。學校以這些基地為平臺,實現教學、科研、新技術、新成果、新産品、新資訊與當地經濟構成要素的有效結合。三是創建農業園區,建立先導樣板。河北農業大學農業高新技術示範(定州)園區是以河北農業大學為技術主體,以定州市德勝農林開發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德勝公司)為基礎條件,利用農業開發專項資金建設的農業高新技術示範園區。以企業的形式由德勝公司具體運作,兼顧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是河北農業大學探索建立的一種新的産學合作模式園區。四是依託科技專家大院,集轉机化農業科技成果。2012年,該校首個科技服務專家大院在河北東源集團與該校合作擬投資20多億元建設的河北團山紅生態農業産業園落戶,為行唐縣所在的太行山區創立生態農業産業的先導性示範樣板,也為科技成果轉化搭建了一個集中展示的平臺。五是建設專業化資訊服務平臺,轉移科技成果。2012年,大學創建了河北農業大學技術轉移中心網站,充分利用網路普及範圍廣、運作快、成本低、針對性強等特點,通過技術成果上網,建立對話交流信箱,加速學校科技成果的轉化。
依託高等農業院校涉農學科門類齊全、發展領域廣泛的優勢,集合全校之力形成科技特派員全方位服務團隊,涉及“研發——中試——推廣——企業化運作——諮詢”等全産業鏈各個環節,打造科技特派員服務高校品牌,真正實現了由科技特派員單兵作戰向科技特派校級團隊進行全方位科技服務模式的轉型。
二、科技特派員農村創新創業典型案例啟示
(1)政府重視是基礎
政府在科技特派員農村創新創業行動中的主要職能是制定推進和穩定該工作的政策,包括主要工作方向、選派制度、經費支援、激勵機制、評價獎勵管理以及長效機制等。調研案例表明無論是政府和還是派出單位只要對科技特派員農村創新創業行動足夠重視,這項工作就能良好發展,並取得好的效果,成為助推解決“三農”問題,促進農村經濟發展的重要舉措。
(2)制度完善是保障
大部分公益科技特派員來自政府相關部門或科研院所,其主要任務是提供科技服務和技術諮詢,在行動中很少與服務對象建立利益共同體,由於目標導向的不同,使得其用於科技服務的時間和精力受限,無法持續投入。而科特派行動開展較好地區均制定了完備的保障和激勵措施,最大程度上調動科特派的積極性,使科技特派員能夠“下得去、留得住、幹得久”。
(3)市場機制是主導
科技特派員制度起源於政府“自上而下”的命令式支農運動,雖然形式上不斷完善,但“輸血”式的支農本質並沒有改變。要想讓科技特派員制度在農村紮根,持續推動農村發展的變革,必須調整思路,把“輸血”式支援模式向“造血”式模式轉變。這就必需引入市場機制,引導科技特派員以資金、技術、管理入股與農民形成利益共同體,實行風險共擔,利益共用,形成農業科技成果轉化推廣的多元化投入和回報機制,增強科技特派員工作的內在動力,調動科技人員帶領農民開展創業致富的積極性,使科技成果在農村得到快速轉化和推廣,為農村經濟可持續發展增添活力,促進科技特派員工作長效發展。
(4)第六産業是方向
從調研中發現,單純在第一産業上進行創新創業受制約因素較多,科特派行動帶動效應有限。因此科技特派員農村創新創業行動的發展方向必然是:打通一二三産界限,實現全産業鏈發展,即“第六産業模式”。科技特派員應用科技提升地方特色或主導産業的農産品的品質,實現了農業生産的標準化與規模化,促進了農業增産增效,使科技特派員企業獲得經濟利潤,從而建立了可持續發展的利益機制。
(5)關鍵技術是核心
科技特派員的一項重要任務就是技術的創新及推廣,核心技術的創新是科技特派員企業持續發展的關鍵。調研案例和世界科技發展的實踐表明,一個企業只有擁有強大的自主創新能力,才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把握先機、贏得主動;真正的核心技術、關鍵技術是買不來的,必須依靠自主創新。掌握是關鍵自主創新能力是科技特派員企業競爭力的核心,是其應對未來挑戰的重大選擇,是實現科技特派員農村創新創業行動的初衷和目標。
(6)科技園區是載體
我國農村改革發展的成功實踐表明,科技園區是科技特派員行動的優良載體,也是農業科技創新的聚集地。利用科技園區提供的基礎設施和金融、法律、諮詢等配套服務,科技特派員可以打造集産品研發、中式、生産及加工、物流、銷售等為一體的高效、優質發展模式,推動先進技術和新産品的輸出與引進,實現資金的高效利用。
(7)金融創新是動力
缺乏資金支援,科技特派員農村創新創業行動難以持續。法人科特派創辦的企業大多是小型微型農業企業,家族式傳統企業管理方式比較普遍,在遇到市場風險和重要農事季節時常常會因為資金臨時性短缺而出現還款困難。財政支援資金“量少、面廣”,難以實現資金的集聚效應,因此必須創新金融支援模式,開拓多層次融資市場,如“糧食銀行”“科技特派員創新創業基金”、風險投資等。
三、科技特派員創新創業驅動服務“新三農”發展政策建議
通過對河北省典型案例分析,科技特派員創新創業驅動服務“新三農”發展政策應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1)構建“四級聯動”機制,落實優惠政策
必須從省、市級層面對科技特派員農村創新創業行動給予足夠的重視,構建省、市、縣、鄉四級聯動、上下貫通、服務到村的服務平臺。根據省、市、縣、鄉不同層級特點,明確各自主要職責和重點任務。具體而言,由省級主管部門召集各市縣科技特派員領導小組每年召開1—2次領導小組會議,及時研究新情況,解決新問題,加強市縣領導小組辦公室的力量,配備穩定的工作人員,保證必要的工作經費。
科技特派員在服務創業過程中可先行享受《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法〉若干規定》中的優惠措施,調動高校、院所科技人員創新創業積極性,激勵科技特派員更好的服務於“新三農”。借鑒其他先進省份經驗,如學習寧夏“三不三獎”和“三保兩優先”等激勵政策。
(2)結合農業科技園區和科技特派員專項,引入市場機制
隨著科技特派員制度的不斷完善和成熟,過多的政府行為反而會增加不必要的制度成本,從而制約其進一步發展。因此,應逐漸轉變政府的角色,通過政策、資金扶持和積極有效的管理,逐步弱化政府在科技特派員制度工作中的主導地位。具體措施包括,一是可以依託我省國家級、省級農業科
技園區建立科技特派員創業基地,利用園區資源優勢,引入市場機制,帶動科技特派員開展創新創業,培育科技特派員創業鏈,發展優勢特色産業,有效解決農業産業鏈關鍵環節和瓶頸問題。二是圍繞服務“新三農”總目標,設立科技特派員專項,選擇一批能夠滿足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村資訊化城鎮化建設需求的科技特派員創業項目,給予資金支援,引導科技特派員以創業項目和技術服務為載體,與龍頭企業、專業大戶、農民專業合作組織等結成利益共同體,實行“風險共擔、利益共用”。
(3)借助科技特派員專項工程,把科技特派員工作推向新的發展階段
為進一步強化政策支援,可借助地方性的專項工程,如河北省科技英才“雙百雙千”工程,提升科技特派員創新創業能力,把科技特派員工作推向新的發展階段。培育壯大一批農業優勢特色産業。依託科技特派員創業基地,搭建一批科技特派員創業鏈,轉化應用一批先進適用科技成果,優化産業鏈分工,促進一二三産業融合,提升産業整體科技水準。培育一批農村創新創業主體。通過科技特派員領辦、創辦、協辦科技型農業龍頭企業和農民合作組織,推動人才、技術與産業的結合,提升科技創新能力。推廣轉化一批適用科技成果。針對區域農業特色産業發展,引進推廣優良品種、先進適用技術、新産品項,不斷提高科技成果轉化率。培養一批專業化新型農民。開展具有較強指導性、針對性和實用性的技術培訓,提高農民專業技術水準和適應市場能力,為農村培養一批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新農民。
(4)改革農業科技成果管理體制
建立科學合理的科技成果管理體制,對提高農業科技成果的轉化應用效率至關重要。一是改革農業科技課題立項、審批和驗收制度,建議選題來自生産一線,在項目立項、審批環節除聽取科技人員、相關專家和管理人員意見外,還要聽取基層農技人員及農民意見,以確保科技成果滿足農民生産實際需要。在項目驗收環節,強化中試、示範基地建設,注重産前、産中、産後的配套技術組裝,為科技成果轉化推廣奠定良好基礎。對重大項目實行論證招標制,鼓勵多部門聯合攻關,對産學研結合項目優先予以立項支援。二是改革科技經費使用管理制度,推行首席專家負責制和不定期審計制。在資助方式上,採取全額資助、差額補助、經費後補助等形式。三是改革科研機構人事及分配製度,允許科研機構自主決定崗位設置和人員聘任,鼓勵科研院所、企業探索薪酬分配、技術參股,加快科技成果、智慧財産權等技術資本化進程。四是推行政府買斷科研成果制度,對社會效益顯著、智慧財産權不易保護的公益性科技成果,建議採取政府買服務的辦法,以保護科研機構和科技人員的積極性,加快科技成果快速轉化應用。
(5)創新農業科技金融機制
發揮財政支援引領作用,不斷加大公益性自然人科技特派員資金支援;通過市縣財政、社會和企業等多方籌資,依託農業科技園區,建立科技特派員創業專項基金,重點用於園區內科技特派員企業貸款擔保;通過有意識的行政手段,將商業銀行小額貸款、農業綜合開發資金、扶貧資金、科技資金整合在一起,共同支援科技特派員創業行動;加快建立農業科技特派員企業直接融資體系,積極推進企業在新三板、創業板上市;以農業科技支行、農業科技擔保機構、農業科技創業投資機構、農業科技保險機構為重點,打造一批支援科技特派員農業科技創新的投融資機構;大力發展新型農業科技股權投資基金,推動涉農高校、科研院所科技特派員農業科技成果資本化、産業化。
(6)探索“網際網路+科技特派員”新模式
當前,我國農業現代化進程面臨著兩個“天花板”在頂、兩道“緊箍咒”在身的現狀,而以網際網路、物聯網為代表的資訊技術在農業廣泛應用極大促進了農業生産方式轉變,對科技特派員創業模式也産生巨大影響。“網際網路+”也是一種大數據模式,要想其在科技特派員農村創業中真正發揮作用:一是要引導物聯網、數字農業、雲服務平臺等現代資訊要素向農業集聚,發展新型社會化農業科技服務體系,重點培育壯大新型科技特派員生産經營主體和科技服務主體;二是科技特派員企業要對農業資訊化有深刻而全面的認識,要有利用資訊化改造傳統農業的超前意識和堅定決心;三是提供資訊服務的企業要深入科技特派員企業,從科技特派員企業的生産和銷售實際出發,開發産品、提供服務,切實通過資訊化將一二三産業連接起來,形成“第六産業”,以“網際網路+”模式引領現代農業發展方向。
(7)建立健全科技特派員服務體系
整合利用農村科技資訊服務資源,搭建資源共用、互聯互通的科技特派員管理服務平臺,利用國家科技特派員創業培訓基地、新農村發展研究院等培訓基地,重點開展生産技術、企業管理、市場行銷、電子商務等全方位的創業技能培訓,培養一支精業務、懂技術、會經營、善管理的高水準科技特派員隊伍。
參考文獻:
[1]張來武.依靠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發展“新三農”[J]. 中國軟科學,2014, (1):6-10
[2]費振新,張國平.我國科技特派員制度研究綜述[J].常熟理工學院學報,2010, (7):116-120
[3]吳冰草.浙江省試行法人和團隊科技特派員制度[J].今日科技,2008,(5):26
(作者單位:王斌,河北農業大學經貿學院;徐成 田碩 河北省科學技術廳;王建忠 河北農業大學商學院)
(責任編輯:羅伯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