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比去年熱鬧多了,人山人海,簡直和車展一樣火爆!”這是《經濟參考報》記者在上周召開的“SNEC第十屆國際太陽能産業及光伏工程展覽會暨論壇”上聽到最多的一句話,就連參加了十年SNEC的國務院參事、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理事長石定寰都感嘆這是歷年來他看到的最火爆的一次。
炫酷高大上的展臺、應接不暇的簽約、創新高的新品發佈,這一切“熱鬧”的背後,是“領跑者”計劃和“630”降電價政策下光伏企業間愈演愈烈的“技術競賽”和新一輪的搶裝和産能擴張潮。值得注意的是,業內大佬一致認為,後630時代光伏業産能過剩將凸顯,屆時會有新一輪洗牌,不過力度小于五年前那波調整。
雙重政策倒逼技術競賽
從2015年以來,國家能源局開始逐年提高光伏産品的標準、品質與門檻,以引導國內光伏製造業從追求規模擴張向注重品質效益轉變,實現從高補貼政策依賴模式向低補貼競爭力提高模式的轉變,其中一個措施就是實施“領跑者”計劃,首個100MW示範基地落戶于大同。
同時,光伏上網電價逐步下調並在2020年實現用戶側平價上網趨勢已定,今年6月30日就是一個降電價節點。按照規定,2016年以前備案納入年度規模管理的光伏發電項目,如果未能于2016年6月30日前完成並網發電,將執行新的電價標準。這意味著,Ⅰ類、Ⅱ類和Ⅲ類資源區的光伏電站度電補貼將分別下降0.1元、0.07元和0.02元。
這一切倒逼光伏企業更加關注度電成本,高效産品的推廣應用成為今年行業發展的重點,而且技術路線更加多元。晉能清潔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在展會期間推出了三大尖端技術産品。“今年我們預計異質結電池正面效率可達到22%,到2020年隨著技術不斷完善,有望帶動光伏度電成本達到0.55人民幣/度,從而真正實現平價上網的目標。”公司總經理楊立友透露。
晶科能源也宣佈其光伏組件順利獲得第三方檢測認證機構德國萊茵TüV頒發的Qualification Plus(“Q+”)證書,成為國內首家通過該測試的光伏企業。目前其已經實現了20%以上的高效多晶電池的批量生産,有望在年內實現20.5%以上量産效率。
而獲得大同“領跑者”示範項目首期工程近半份額的晶澳太陽能,目前有五款組件符合併超過了“領跑者”標準。“領跑者計劃將持續實施,引導産業升級。降價是永恒的主題,我們要做的就是實現低成本的高效。”晶澳太陽能執行總裁謝健告訴《經濟參考報》記者。
值得注意的是,在組件效率提高的同時,“系統化”“分佈式”越來越受到企業重視。例如,晉能計劃結合追蹤系統、逆變系統、智慧控制等打造光伏生態圈體系。天合光能帶來的Sunbox陽光寶盒和英利推出的家用光伏電站系統品牌“Innergy”,也都是集全光伏系統配件及使用和並網服務為一體的戶用系統解決方案。
阿特斯陽光電力集團總裁瞿曉鏵判斷,光伏行業在技術上會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目前單晶矽電池的轉化率在21%左右,四到五年後國際一線單晶矽電池片轉換率將上升到23%以上,多晶硅電池轉換率也將從目前的18.9%到19%上升至22%到23%。其次,隨著度電成本的下降,到2020年光伏在全世界絕大部分地區用戶側就可以平價上網,而面對“靠天吃飯”的問題,那時就是儲能和智慧電網發展的新天地了。事實上,目前有多家企業已經提前在此領域佈局。
新一輪搶裝和産能擴張潮
伴隨政策調整而來的還有新一輪的搶裝和産能擴張潮。國家能源局在4月公佈的《2016年第一季度光伏發電建設和運作資訊簡況》顯示,今年一季度,全國新增光伏發電裝機量達到714萬KW,其中光伏電站617萬KW,分佈式光伏97萬KW,這意味著今年一季度的新增量達到了2014年全年的七成,2015年新增量的一半。
“因為‘630’政策的影響,好多企業都在搶裝。二季度的數據還沒出來,但安裝量不會少,可能到6月底會裝13到15個GW的規模,這樣上半年就能裝完全年的目標。”中國光伏行業協會理事長、全球太陽能理事會聯席主席、天合光能董事長高紀凡表示。
《經濟參考報》記者採訪多位光伏企業負責人了解到,由於去年和今年市場需求比較旺盛,一些製造企業的生産線已處於滿負荷運轉狀態,甚至有的貼牌代工的企業也是滿産。“現在苦惱的是沒貨賣,按照我們的産能分配,今年三四季度的訂單基本都已經鎖定。”晶科能源有限公司副總裁錢晶告訴《經濟參考報》記者表示。
保利協鑫CEO朱戰軍也表示,由於光伏電價補貼政策的改變,這一輪的搶裝不是年底,而是6月30日以前,使得國內市場對硅片的需求集中在了去年第四季度和今年第一季度,造成階段性硅片需求緊缺,價格在較長一段時間持續反彈。
如此之下,眾多非光伏行業的跨界企業和資本紛紛涌入,雄心勃勃準備大幹一場,而原本的光伏製造企業也是擴産意願強烈。朱佔軍表示,根據保利協鑫行研部門的統計,行業近期已明確的硅片擴産大概是9至10GW,這部分産能在2016年就增加大約5GW的供給。
電池和組件環節也有著相類似的情況,尤其是在技術驅動下一線企業進行高端産能擴張。據楊立友介紹,預計到2016年6月底,晉能科技文水基地電池、組件産能將擴增至1.1GW。未來將進一步加大高效組件佔比,預計到2018年該部分産能將達到3.5GW。
産能過剩引發洗牌
“市場好了大家都去投資,投資多了就會産生過剩,就會停止投資,可能在今年在今年下半年和明年,國內市場會出現供需關係的一個調整,會有一輪洗牌。”高紀凡坦言,一些綜合競爭力強、技術水準高、管理品質比較好、財務報表比較健康的企業,在這輪調整中會進一步上升,無論産量還是市場影響力。反之,那些技術水準比較低、資金實力不足的企業,在這輪調整中會面臨淘汰出局,這是市場發展的規律。
事實上,這一苗頭已經顯現。朱戰軍稱,最近電池環節價格持續下跌,這和前段時間電池擴産有關,並可能很快將在硅片環節上演。從全球硅片供需情況來看,2015年全球的裝機量是53GW,而硅片的産量是60.3GW,産能則更大。當前硅片産能結構性差異被持續旺盛的市場需求掩蓋。隨著上半年中國市場搶裝潮進入尾聲以及硅料價格回調和電池降價的雙面擠壓,新一輪硅片産能的優勝劣汰下半年就會顯現。硅片企業如不繼續推進降本增效,將難以維持住現有的毛利水準,甚至無法覆蓋現金成本而選擇停産。
值得注意的是,中國光伏業還面臨著“非正常成本”的問題。在高紀凡看來,這體現在四個方面,第一是限電問題,中國一季度棄光限電約19億千瓦時,寧夏、新疆、甘肅限電幅高達從20%到52%不等。第二是補貼遲遲不發放,增加了企業的成本。第三個是地方政府存在的問題,國家能源局現在將“路條”下放地方,有部分地方政府,利用分配的權力,要求企業投資一些産業配套;第四個還有部分地方政府在土地和環境方面增加稅費,這也加大了企業負擔。這一切導致了電站企業規模上去了,盈利和現金流反而很困難。
在上一輪因産能過剩引發的調整中,眾多光伏企業倒閉,其中最著名的是無錫尚德的破産。那麼,此次會否出現那樣的寒冬,這成為市場關注的焦點。
錢晶接受《經濟參考報》記者採訪時也表示,在今年上半年的搶裝潮之下,下半年中國光伏市場的需求和上半年比肯定有一個大幅度的下降,在供需的總量平衡上會有一定的波動,下半年一定有産能過剩的問題。二線企業的問題會大一些,一線品牌的情況會好一些。“現在光伏産業很大程度上還是靠政策,一有變動影響極大。晶科不會把所有的産能供應某個市場,市場佔比上是均衡的。對於我們來講,唯一的衝擊就是在供大於求的情況下,市場客戶的議價能力會更大,售價會出現波動,但出貨量總體需求不會變。”
“這次調整不會像5年前那波調整,産能過剩也沒有之前那麼嚴重,所以調整幅度不會很大,再加上現在的光伏總體還在增長,可以在一個短時間內回暖,這個短時間可能就一年時間,這一年時間會有不少企業面臨淘汰和被整合,但是不會有上一輪調整的力度出現。”高紀凡認為,企業要通過技術創新、管理優化來降低成本。同時,期望限電能夠徹底解決,補貼能夠及時到位,地方政府能夠從大局著想減低非正常成本,這樣中國的光伏發電可以儘早實現平價電力,推動行業持續健康發展。
(責任編輯:羅伯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