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來,劉女士一直在尋找深圳本地做生活類資訊的優質微信公眾號。“北上廣深的都市生活比較豐富,所以我比較看好這些地方生活領域的內容創業。”媒體出身的劉女士半年前和朋友合夥成立了一家創投公司,專門投資優質的新媒體創業團隊。
“我們現在有近70萬粉絲。”專注深圳吃喝玩樂的微信訂閱號“深圳微時光”創始人文毅説。像“深圳微時光”這樣的內容創業主體在深圳多不勝數,聚焦在生活、教育、美食、財經、影視、娛樂等領域。
在內容創業火爆的這兩年,誕生了千萬量級用戶、估值上億元的微信公眾號,這讓不少人前赴後繼地通過微信平臺進行內容創作,而優質、原創的內容也被不少資本看上。
然而,在內容創作者看來,當前內容創業已經進入了“大爆炸”時期,隨著微信公眾號的數量和優質內容的增加,用戶閱讀、審美逐漸出現疲勞,微信公眾號在“漲粉”上開始觸及“天花板”,脫穎而出越來越難。
“以文字、圖片、視頻為內容的新媒體創業正處於機會窗口期。”深圳高樟資本創始人范衛鋒説,雖然目前的內容創業存在一些泡沫,可依然會投入資金持續關注優質的新媒體創業項目。 ●南方日報記者 卓泳
傳統媒體人成內容創業“弄潮兒”
“再強的劍客,打不過槍炮;再強的人,也拗不過時代。”深圳本地一媒體人離職後與幾個同行一同創辦了一個名為“野狼財經”的微信公眾號。在該公眾號的發刊詞中,他還這樣寫道,“暴富的神話天天出現,有人通過網路直播月入數十萬;悲劇也同樣在上演,多家企業轟然倒地……最慘痛的不是葬身沙場,而是與時代脫節的不甘與落寞。”這便是他走上內容創業之路的原因。
在深圳,這個中國最前沿、最接近未來的地方,許多人正在追隨時代的步伐,也有許多人已經抓住了時代的身影,展開了一場又一場與未來的對話。
在一些人談P2P色變的時候,專注P2P業內資訊的微信公眾號“P2P觀察”卻宣佈獲得漢鼎股份1000萬元融資。公開資料顯示,“P2P觀察”是深圳市小銅人金融服務有限公司旗下的王牌自媒體,創始人劉俠風原是深圳紙媒記者,後去了一家P2P公司做媒體總監,積累了一定的經驗和知識後,2013年底,他嘗試創建“P2P觀察”微信公眾號。
“很快就有廣告和軟文找到府來了。”劉俠風看到了商機,開始招兵買馬把這個微信號運營起來。“一年多後,賬號産生利潤20多萬元。”因此,劉俠風在2015年3月成立了一家名為“小銅人”的公司,開始公司化運作。在談到獲得融資的優勢時,“P2P觀察”聯合創始人王梁説,這個微信號的資訊並沒有唯一性,可是他們佔領了先機,“現在的粉絲數是30多萬,越早入行的人越容易積累粉絲”。
同樣佔領先機的還有深圳本地生活號“深圳微時光”。2014年初,在證券類報紙工作的文毅創建了這樣一個聚焦深圳本地生活服務的微信公眾號,“當時做本地生活服務的微信號還很少”。
儘管有財經知識背景,可文毅看到的是深圳生活資訊服務方面的市場空白。運營了一年後,文毅辭去報社的工作,全身心投入到了這個微信號的運營。“現在已經有近70萬粉絲了,也有很多廣告自己找到府。”文毅説。
除了親自操刀做內容創業之外,還有離職媒體人看好這個領域的前景,做起投資的生意。
“傳統媒體機構的生産關係正在瓦解,優質內容的供應岌岌可危,可移動互聯網大潮讓用戶對優質內容的需求大漲。新媒體的機遇就在這裡。”從證券類媒體離職後,范衛鋒做了一個名為“高樟資本”的投資基金,主要投資新媒體項目。
范衛鋒告訴記者,如今,新媒體的版權環境比原來好了,微信公眾號也給予了原創內容尊重,消費者消費的內容和方式正在改變,這就讓用新興載體呈現文字、圖片、視頻等內容的創業有了機會。
內容創業“紅海時代”已經到來
在資本寒冬的2015年,內容創業卻異常火爆,甚至有媒體將2015年譽為“自媒體元年”。今年年初,papi醬系列短視頻走紅更是把內容創業推向高潮,讓不少自媒體人看到內容創業時代正洶湧走來。
然而,到2015年底,微信公眾號已超1000萬個,微信公眾號的“紅海時代”顯然已經到來。先行者已經嗅到戰爭的絲絲硝煙味,可後來者依舊信心滿滿地扛著“內容為王”的大旗昂首踏進戰場。
“現在漲粉比以前難多了。”文毅告訴記者,在他剛創業那個時期,不管內容好壞都很容易漲粉,然而隨著用戶對微信的閱讀逐漸疲憊、騰訊的用戶也沒有太大的增長,微信公眾號的用戶紅利也逐漸消失了。“如今微信閱讀的人群在下降,還會持續下行,走向趨於平衡。”
“這輪內容創業的熱潮已經高潮過半了,資金也不會興奮太久,很快會退潮。”同樣從媒體辭職創辦了財經微信公眾號“天天説錢”的劉曉博告訴記者,2014年初期,幾毛錢就可以漲一個“粉”,如今則需要5塊錢,而且粉絲的活躍度只有從前的一半。
無疑,內容創業的“天花板”已經顯現,無論是早期的入行者還是後來居上的弄潮兒,都面臨巨大的可持續發展挑戰。受訪的多名內容創業者一致認同的出路是“內容為王”。
“微信號的規模越大,對內容的要求就越高。”文毅説,只有真正優質的內容才能留住用戶。
正因為“內容為王”,資本與內容創業之間也存在一些“抵觸感”。
“我們後來不太願意拿風投了,資本介入可能會干涉我們的內容方向。”劉曉博説,真正偏重內容的自媒體,對風投都比較謹慎。在他看來,風投是興奮劑,同時也會成為麻藥,“沒有特色的內容,即使拿了風投也未必能活下來”。
也有投資人認為,此前流動性氾濫,加上網際網路金融泡沫破裂,很多資本正在尋找出路,正好遇上了這一輪的內容創業熱。可是,早期投資內容創業的資本比較容易獲得收益,但是如今變得越來越難,選擇項目也要更加謹慎。
投資眼
深圳高樟資本創始人范衛鋒:內容創業經過“物種大發展”階段接下來是“物競天擇,適者生存”
南方日報:你成立了一個基金,專門投資新媒體。你所指的新媒體是哪些類型?
范衛鋒:我認為新媒體就是所有把人和內容用網際網路、數字化的方式聯繫起來的表達方式,包括微信公眾號、APP以及PC網站頻道、音頻、內容等,也包括未來會産生的各種方式,這些都是新媒體。
南方日報:為何看好新媒體領域?
范衛鋒:因為傳統媒體的生産關係正在被瓦解,優質內容的供應岌岌可危。但移動網際網路大潮讓用戶對優質內容的需求大漲。由此,當舊的生産關係瓦解時,先進生産力應該得到釋放、得到機遇。新媒體發展到現在,版權環境比原來好,如微信公眾號對原創內容的尊重。在傳統媒體供應鏈出現問題和缺口,而渠道正在分化重塑的過程之中,就給文字、圖片、視頻等作為手段的內容創業帶來機會。
南方日報:你投資新媒體時考量的標準是什麼?
范衛鋒:對的人、對的事、合理的價格。首先是“對的人”,創始人必須既是好的總編輯,又是好的總經理;同時,也要有很強的進化能力,能夠適應並主動擁抱網際網路的變化。第二是“對的事”,垂直領域的商業空間,有一定的天時、地利、人和,符合歷史發展的潮流,有一定的用戶需求,並且行業內無壟斷性競爭對手。第三是“合理的價格”,價格預期不能太高。
南方日報:目前的內容創業流量變現比較難,如何看待這個領域的盈利問題?
范衛鋒:目前來看,新媒體的變現渠道主要有四種:一是廣告,這是主流;二是分成或者打賞;三是賣形象或賣版權,俗稱IP運營;四是電商賣貨。八仙過海各顯神通,真正優秀的內容,變現並不是難題。當然,這裡面有些專業的方法、戰術,要根據每個案例的不同情況來制定策略。
南方日報:當前內容創業者眾,獲得投資者寡,如何看待一個內容創業平臺的可持續發展問題?
范衛鋒:內容創業目前處於典型的物種大爆炸式發展階段,接下來自然是物競天擇,適者生存。但是不管網際網路發展到哪一步,平臺壯大到什麼程度,優質內容永遠是人類的剛需。這也是我們選擇投資“內容極客”背後的戰略,我們要尋找的就是“內容極客”,即專注于內容,在內容上追求極致、打破極限,讓用戶對於優質內容的需求獲得極大滿足的人。
南方日報:作為一名投資人,你如何看待內容創業今後的走勢?是風口,還是將成泡沫?
范衛鋒:內容創業這件事在過去的一百年間已經多次出現風口,但是不管怎麼炒作概念,基金並不是遊牧民族,而是紮在市場建一個堡壘的農耕民族,風口來了也好去了也好,我們都會投。也許風口走了還會有更好的投資機會,更合理的價格。就單個具體項目來説,目前很多所謂的內容創業項目,確實有明顯的泡沫。
(責任編輯:羅伯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