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7日 星期四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高端的綠色産業鏈是這樣的……

  • 發佈時間:2016-05-16 03:28:50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走進國家電投蒙東能源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簡稱蒙東能源)所屬露天煤業偌大的扎哈淖爾礦區,一邊是一層層“五花肉”狀的煤層,另一邊便是企業斥5.8億元鉅資從德國引進的亞洲最大的輪鬥連續生産系統。運用該工藝,從挖掘到取料,再到通過輸送帶將土剝離傳運至7.6公里外的排土場,所有程式一氣呵成。

  “霍林河煤田的劣質褐煤終於可以變廢為寶了。我們用太陽能輔助發電挖煤,再將低熱值褐煤就地消納,發電煉鋁,再也不用擔心褐煤白白浪費了。”蒙東能源副總經理、露天煤業總經理何宏偉對《經濟日報》記者説。

  這只是蒙東能源霍林河迴圈經濟示範工程的一個縮影。

  自2012年起,蒙東能源積極探索迴圈經濟綠色發展創新模式,利用霍林河豐富的煤炭、風能、太陽能資源,通過建立智慧局域電網和低碳創新實踐,形成了劣質褐煤就地發電轉化,大比例消納風電的完整産業鏈。這一創舉也得到了國家能源局等部門的高度肯定,獲封“中國首個‘煤—電—鋁’綠色産業鏈”的榮譽。

  2014年12月,在秘魯首都利馬聯合國氣候大會“中國角”系列邊會上,蒙東能源的低碳創新探索與實踐——霍林河迴圈經濟示範工程,得到了大會以及國際環保組織的高度關注,並獲得由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組織、中國低碳聯盟、美國環保協會、中國低碳減排專委會聯合頒發的“今日變革進步獎”。

  何謂綠色産業鏈

  “借由綠色迴圈經濟的發展理念,我們將風能利用也納入到我們的産業鏈中。我們生産的每一個鋁錠都是含有十分之一風能的‘綠色鋁’‘低排鋁’。”蒙東能源副總經理、霍煤鴻駿鋁電公司董事長王鐵軍對記者説。

  一直以來,蒙東能源堅持國家電投蒙東地區煤、電、鋁、路、港協同發展戰略,積極響應國家關於“開發利用可再生資源”的能源政策,堅持以資源的高效利用和迴圈利用為核心,以“減量化、再利用、再迴圈”為原則,力求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發展。在煤炭方面,實現分級使用,劣質煤就地轉化、發電煉鋁;中等品質煤供給坑口電站、變輸煤為輸電;優質煤外送出去支援路口電站、港口電站的發展。在水資源方面,不僅大量使用城市中水,還努力用好煤礦疏幹水,只有在前兩種水消耗完畢後才轉而利用水庫水,大大節約了水資源。在火電方面,除發電煉鋁之外,還實現熱電聯産、聯供、聯銷,大大緩解了小區域的環境問題,提高了社會效益。在鋁業方面,通過消耗劣質褐煤,減少浪費和污染,實現能量的有效儲存和可再生利用,為國家提供戰略資源。在新能源方面,合理開發和有效利用風能、太陽能等清潔能源,提高清潔能源在高載能耗中的比重,降低一次能源的消耗。

  統計顯示,霍林河迴圈經濟示範工程啟動以來,在霍林河地區形成了年就地消納2600至2800大卡劣質褐煤1000萬噸、180萬千瓦火電、30萬千瓦風電、81萬噸電解鋁産能的煤電鋁産業集群,推動了縣域經濟的發展,獲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區域經濟逆勢走強,傳統企業邁上了轉型升級新臺階。僅劣質褐煤就地消納變廢為寶一項探索,就將回採率由原來的90%提高到95%以上,煤炭的綜合利用率得到提高。

  如何進行低碳創新

  記者了解到,通過完善配套的局域電網,蒙東能源將清潔能源納入到“以煤發電,以電煉鋁,以鋁帶電,以電促煤”的迴圈經濟産業鏈當中來。蒙東能源充分利用霍林河地區豐富的風能、太陽能資源,以光伏發電輔助煤礦開採,開採到的優質煤外送,風能配合劣質煤發電煉鋁,為鋁成品注入大量清潔能源。

  電解鋁生産對電力的持續穩定供應要求較為苛刻,要最大限度地消納波動的風電,需要在一定的風功預測基礎上,調整火電供應,以滿足生産需求。在電力監控指揮中心,“煤-電-鋁”産業鏈上的各環節的數據不斷閃爍,通過實時調峰並供應火電,保證了整個局域電網電力的持續和穩定。

  蒙東能源副總經理劉建平告訴記者,2015年8月5日,蒙東能源所承擔的國家863計劃重大課題“含可再生能源的智慧局域電網的運作控制技術及示範”通過了科技部驗收,併為整個示範工程安全有效運作提供了可靠保證。目前,霍林河迴圈經濟示範工程智慧局域電網的風電滲透率已達到38.25%,超過目前新能源利用率最高的丹麥電網。蒙東能源的風電佔局域電網總量的16%,在確定了保證風電大發、不棄風的前提下,堅持依據火電機組經濟性合理調峰的原則,確保了最大限度消納風電。2015年,風電平均利用小時數達到3300小時,高出內蒙古平均風電利用小時數1865小時一大截。

  由於局域電網大比例接納風電,霍林河迴圈經濟示範工程風電每年發電約10億千瓦時。該示範工程實施以來,已減排101.50萬噸二氧化碳。按照40元/噸的保守價格計算,該示範工程可為企業節省4000多萬元的碳排放成本。

  經過多年探索,蒙東能源對於低碳創新模式的優勢了熟於心:一是降低了企業的碳排放強度,示範工程噸鋁碳排放由2010年的16.39噸二氧化碳降至2014年的13.91噸,降幅達到15.31%;二是促進區域碳排放量降低,熱電聯産替代霍林河地區城鎮居民分戶採暖低效小鍋爐40多座,供熱面積達450多萬平方米;三是推動了節能技術的發展,提高了能源使用效率和能源轉化效率;四是提高了可再生能源利用率,對間歇性風電的大比例消納,大幅提高了風電利用率;五是為智慧電網運作提供了運用示範;六是降低了供電單位成本和噸鋁成本,與迴圈示範工程投産前的2013年相比,2015年全年供電單位全成本降低0.0636元/千瓦時,噸鋁用電成本降低868元,供電總成本降低了7.3億元。

  怎樣履行社會責任

  “站在央企履行社會責任的高度,我們主動承擔在傳統行業解決清潔發展的職責,較早就踐行了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的清潔發展的路線。未來,企業不僅要更加積極地探索綠色迴圈經濟發展模式,為企業自身以及行業發展走出一條更為寬廣的道路,而且還要努力將自身的成功經驗進行推廣,讓更多的地域、更多的老百姓共用企業改革的紅利。”蒙東能源董事長劉明勝對記者説。

  蒙東能源是這樣説的,也是這樣做的。

  如果説,低碳創新模式是電力行業對於低碳化道路的一次有益的探索和嘗試,那麼,蒙東能源打造的“風電-光伏發電-火電-電解鋁”高載能産業鏈,則是將本地區的能源優勢轉化為産業優勢的法寶。經過調研,蒙東能源認為,內蒙古自治區錫林郭勒盟白音華地區的資源稟賦和産業基礎完全符合低碳創新模式整體複製的要求,在這裡,蒙東能源已有的低碳創新模式可得到充分完整的應用,從而促進白音華地區儘快形成低碳産業格局。目前,在白音華地區推動低碳創新模式的落地和應用已成為蒙東能源推動低碳發展的一個重要方向。

  蒙東能源耗資20億元,建成300MW風電項目,在沒有國家“綠色補貼”的情況下,每年發電約10億千瓦時,按照正常的國家補貼0.2元/千瓦時計算,企業承擔了2億元額外成本,為地方承擔責任,為社會作出了貢獻。

  4月20日,蒙東能源通遼地區長達6個月的供熱任務圓滿收官。在180天漫長的供暖期內,企業認真履行社會責任,下大力氣進行熱網檢修、設備維護,全面提高供熱品質,實現了安全供熱“零非停、零限熱、零曝光”的供熱安全目標,用實際行動履行了央企的社會責任。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