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9月29日 星期天

財經 > 能源 > 能源要聞 > 正文

字號:  

甘肅千億風電基地停擺 能源佈局中家家都打小算盤

  • 發佈時間:2016-04-06 13:44:39  來源:中央電視臺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李春暉

  【甘肅想借機發展自己的風電基地,招商引資;國家電網看到了發展互聯互通電網的機遇;華中地區,想繼續要價格便宜的煤炭,保證用電企業的競爭力。誰都沒做錯,但是放在一起,怎麼看都不對,全國能源一盤棋變成了亂下棋。】

  為了改善環境,大家有一點共識——就是要減少煤炭的使用量,用清潔能源逐漸代替。

  但實現起來卻並不容易。來看幾組數據:

  歐洲、美國這些發達國家,煤炭的使用率不超過20%;但是在我國,卻接近70%。

  2015年,我國近8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使用的煤炭,是全世界的四分之一。

  就在去年,我國的風電設備裝機量更是一舉成為世界第一。而與此同時,一些地方卻出現了怪現象,鉅額投資的這些清潔能源建好了,卻不讓使用。

  內蒙古,風電限電率是18%;

  甘肅,風電限電率39%;

  新疆的限電率是32%;

  吉林的限電率32%。

  根據國家能源局的統計,這些停用的風電設備,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超過160億元。

  一方面是國家治理環境,壯士斷腕的決心,另一方面是我們普通人對改善大氣污染的渴望;那麼,為什麼還會出現這麼多的清潔能源無法正常投入使用?

  央視新聞頻道記者,輾轉近十個城市,為您揭開大型風電基地停擺的真正原因。

  記者調查:昔日“陸上三峽” 今日“棄風大省”

  調查的第一站是甘肅酒泉,據最新統計數據顯示,去年,這裡有接近4成的風力發電設備被限制使用,成為全國停用風電設備最嚴重的地區,當年耗資上千億元打造的風電基地,如今只能在戈壁上曬著太陽。

  從酒泉市區出發,驅車兩個小時,記者終於來到了這個風電基地,當地氣象預報顯示,這天的風力達到了7級,但大多數的風車,卻一動不動的矗立在戈壁之中。

  央視記者 朱慧容:古詩中説的“長風幾萬里,吹度玉門關。”説的就是這裡的情形。為了利用這些豐富的風力資源,當地建成了很多像我身後這樣的風電場,大家可以看到,我身後白色的風車就是風力發電的設備,它們只有在工作的時候,才會轉動,現在我們順著鏡頭的方向向遠處望去,除了少部分風車還在轉動,大部分風車都並沒有在工作。

  這可不是一個普通的項目,是我國第一個大型風電示範基地。2008年,就通過國家審批,還被寫進了國家能源局,十一五、十二五可再生能源規劃,很多人都把它叫做“陸上三峽”。這麼重大的項目,為什麼建好了,風車卻不工作呢?

  中國國電甘肅龍源風力發電有限公司玉門風場值班室的王建撥通了省調度中心的電話:“今天風比較大,我們現在申請增加點出力,行不行?”

  甘肅電力公司調度人員:“不行。這會兒暫時不接受,請按通知系統下發的計劃嚴格執行。”

  原來風車不工作,是上級甘肅電力部門下達的指令。工作人員告訴記者,現在有的時間段,能發電的機組還不到十分之一。

  中國國電甘肅龍源風力發電有限公司副總經理 魏亮:綠色的表示運作的,就相當於48台機組只有4台機組在運作,這種情況持續了很長時間。

  記者:這是你們一家的情況還是所有電廠都這樣?

  魏亮:可以看到周圍很多電廠的出力。

  記者:基本上,最大出力都是上百,但是當前出力不到十。

  魏亮:現在百分之5到百分之10之間算比較好的了,如果按這個趨勢統計下去,單天限電接近70%到80%。

  在另一家電廠,這位調度員也正在關停風車,因為省電力公司要求他們,繼續減少發電量。

  甘肅華電玉門電力有限公司

  畢竟是企業嘛,是以盈利為主,發電量不好的話,我們的績效工作就會比較少。

  記者:這幾年你們的績效有變化嗎?

  有,就是越來越少唄。

  三天時間,記者一共採訪了酒泉市近十家風電廠,沒有一家不被限制發電的。

  甘肅省酒泉市能源局局長吳生學:現在我們酒泉這個地方,整個裝機規模,如果説滿打滿算不限電,可以發到300億度的電。現在發電,就是不到170億度。

  記者調查:輸電線路審批慢 風電基地因此停擺?

  在歷時半年的調查中,記者發現,甘肅風車停轉並不是個案,為了不讓情況繼續惡化,國家能源局甚至明確要求,棄風限電超過20%的地區不得安排新建項目。

  我們不禁要問,這究竟是為什麼?當年為了開工清潔的新能源,各地不惜花費重金,四方遊説,結果呢?建好了,卻不讓發電,就這樣眼睜睜的看著大量設備在戈壁灘上曬著太陽,到底是什麼原因導致風車大面積停轉呢?

  甘肅省電力公司,掌控省內所有的發電項目,限制新能源發電的指令就是從這裡發出去的,記者希望在這裡找到答案。

  甘肅省電力公司調度中心主任行舟:甘肅新能源的消納,主要還是在甘肅省內進行消納。新能源多發的出力,那麼必須要通過跨省的通道,送到省外。

  甘肅省電力公司,給記者提供了這樣一份數據:2014年,全省用電量是1300多萬千瓦,但是新能源裝機已經超過了1700萬千瓦,當地根本用不了。

  甘肅省電力公司總工程師王多:我覺得新能源的消納,光靠甘肅或者光靠西北是解決不了問題的。

  這是西北電網分佈圖,目前甘肅的輸電線路只和西北地區的幾個省份連接,可這些省也不想使用甘肅的電。多出來的電要想送出去,只能依靠遠距離跨省輸電線路。可眼下,卻沒有這樣的線路,如此一來,風車只能停轉。

  為什麼基地建好了,卻沒有配套的輸電線路呢?記者找到了國家電網公司,他們負責全國輸電線路的建設。

  國家電網能源研究源新能源與統計研究所所長李瓊慧:在規劃裏頭沒有和電源項目同步規劃,所以2009年提出,核準整個程式下來到2015年才拿到核準申請,這是導致目前棄風限電嚴重,大量清潔能源送不出去的主要原因。

  國家電網的説法是,輸電線路不是沒有,早就規劃了,只是國家能源局審批太慢,才造成眼下這個局面的,甚至在2010年,酒泉風電基地開工的第一年,國家電網就作出預警:如果沒有外送的輸電線路,“甘肅的清潔能源會嚴重過剩”。記者找到了當年的這份預警文件。

  在這份資料中,參會單位中就包括“甘肅能源局”。也就是説會議內容,甘肅省能源局是知道的。這份資料中,關於甘肅的風電基地,國家電網確實給出了明確意見“西北電網消納能力不足。規劃風電需外送我國中東部地區”。

  記者調查:誰限制了風力發電?

  早在七年前,國家電網就發出了預警,那麼,作為全國新能源項目審批的國家能源局,為什麼還是審批了這麼久呢?記者聯繫到了國家能源局,他們負責全國新能源發展的規劃和審批。

  國家能源局新能源司副司長史立山:從國家能源管理和國家電網公司,在認識上是有差距的,國家電網想搞成全國電網,所以它拼命的希望更多的來聯網,我覺得也是有道理的,但是這個也不是今天一下子就可以實現的,從能源管理來講,肯定就地消納是最好的。

  對於國家電網所説審批滯後的問題,國家能源局並不認同。

  國家能源局新能源司副司長史立山:甘肅現在所有的風電項目在建設之時,都是希望在甘肅和西北地區消納的。風電的發展利用,首先必須要立足於當地,甘肅就在甘肅。

  史立山告訴記者,2008年,國家能源局之所以批准甘肅的風電計劃,有一個非常重要的條件,就是甘肅省必須“就地消納”這些風電,也就是在甘肅和西北地區使用。對於甘肅出現如此大規模的風機停擺,國家能源局有著自己的看法。

  國家能源局新能源司副司長史立山:出現棄風限電的問題,確實存在地方為了加快發展,大家拼命去建設,所以現在建設的量 超過了當地的消納能力,這是在規劃管理上出現了問題。

  記者調查:消納能力有限 酒泉緣何大幹快上?

  大幹快上!可是作為一個投資上千億的國家級項目,事先都應該有詳細的調研,該建多大,最後誰來用,那麼,當時的項目規劃究竟是怎樣出爐的呢?酒泉市能源局,負責酒泉新能源項目的規劃,記者找到了局長吳生學。

  記者:酒泉這個項目是不是太快了?

  吳生學:我覺得這個風電發展是正常的,從全國來看,大力發展清潔能源,節能減排,我們省政府也提出一個壯志雄心,建設自己的風電基地,一個很豪邁的口號吧。

  記者:有沒有考慮過會不會有這麼大一個市場?

  吳生學:當時是這麼考慮的,咱們有一個三峽,他的水電裝機也達到了2千萬千瓦,我們酒泉這個地方,好多風資源,不佔耕地,不需徵地,那就建設一個千萬千瓦的風電基地。

  記者:有沒有考慮過説市場有沒有這麼大的消耗能力?

  吳生學:咱們國家發展新能源的這個當初制定的這個方針,就是建設大基地,一定要融入大電網,它必須要用到全中國。

  對於國家電網,國家能源局所説的産能過剩,酒泉能源局並不認同,在他們看來,自己的風電既然可以送到西北電網,那麼也就可以通過西北的輸電網路,向全國送電。加上可再生能源法,明確對清潔能源優先使用,如此一來,酒泉的電就不愁用不掉,並不存在超量建設的問題。

  吳生學:我們酒泉的這個基地,他是在國家規劃中的一個基地,所以我們這個都是在執行國家的規劃。

  記者:這麼多設備機器曬太陽,和初衷一致嗎?

  吳生學:我覺得這是發展中的問題,需要國家的政策,需要國家的層面,省市統一協助才能解決,這是産能過剩問題。

  記者:到底是那個環節出現了問題呢?

  吳生學:我們全國這個用電市場競爭激烈,清潔能源的市場被火電擠佔了。

  記者:您認為酒泉當地新能源沒有問題。

  吳生學:傳統的能源沒退下來,根子在這方面。

  而國家能源局並不贊成這樣的説法。

  國家能源局新能源司副司長史立山:我們提出甘肅停止一切電源的建設,暫停一切,包括太陽能風能,因為量太大了,你用不了,但是現實中,它還會有一些項目去建設,我覺得這個過程也是一個非常痛苦的過程,每一個地方涉及到就業,涉及到經濟增長都有一些現實的問題。

  2006年出臺的《可再生能源法》,其中明確規定了要“優先採用”新能源發電,當年,新能源對於中國而言,還是個新鮮事物,包括這份法律的制定者,估計都沒有想到,十年後的今天,新能源會有如此迅速的發展,而也就是“優先採用”這四個字,使得全國各地誕生了一個又一個“酒泉速度”。致使大面積的産能過剩,也正因為如此,“優先採用”根本無從談起,只有建設規劃,沒有用電規劃,只管生産,不管市場,酒泉的遭遇也許並不是偶然現象。

  記者調查:千里送電難進門?

  就在不久前,國家能源局宣佈,十三五期間,將重點治理風車停轉,各地方,包括新能源企業也紛紛出謀劃策,想著解決問題的辦法,事情發展到這裡,似乎有了一個不錯的結果,但事實上,風車停轉並沒有真正結束,以甘肅為例,現在出現停擺的風電項目,只是酒泉風電基地整體項目的第一期工程,如今,第二期工程正在建設之中,與第一期有所不同,為了不再讓這些風電無處可去,在二期工程一開始,酒泉就計劃將這些新能源發電,通過國家電網正在建設的遠距離輸電線路,送到湖南,再向周邊湖北、江西等省份輸電。

  那麼這份看上去考慮週到,規劃細緻的一個送電計劃,在現實情況中真的可行嗎? 按照這條專用輸電線路的規劃,將在湖南湘潭落地。

  湖南省電力公司電力交易中心主任李湘旗:如果是我們省裏的水電在發的時候,那我們是不可能買他們的電的,我們的水電不能棄水首先要保證,我們不能為了外省的清潔能源把自己的清潔能源犧牲掉,那肯定不行。

  湖南省電力公司發展策劃部副主任雷雨田:本來酒泉到湖南這個特高壓,這個應該就是説在華中區域內消納,不是説湖南省一個省消納,那麼要在華中區消納,必須加強湖南跟華中的聯絡。還應該加強金門至長沙,至南昌,交流特高壓的建設。

  湖南覺得,按照當時這條輸電線路的建設規劃,買甘肅的電,應該是整個華中地區的事兒,不是湖南一個省的事兒,那和湖南挨得最近的湖北、江西又怎麼看呢?

  湖北省發改委電力處副處長徐旸:不是簡單的就是哪個省份缺電,哪個省份窩電,我們就這樣簡單的拉郎配。實際上有很多專家也提出不同看法,就是這種遠距離輸電還是分佈式就地消納,這兩個觀點不分伯仲。

  江西省能源局新能源處處長王峰:長距離送電可能對我們受端電網,危險會很大,如果這個電量突然沒有,突然丟失,那我們這個沒有電源支撐的話,對於電網來説是非常危險的,會造成電網的崩潰,就是所謂的大面積停電。

  記者調查:江西湖北 火電廠核準項目創新高

  有句話叫一波三折,用在這裡,再合適不過了。不遠千里送來的電,卻被拒之門外,是不是這些省份本來就不需要電呢?而隨著調查的深入,記者掌握了這樣的一組數據: 2014年12月以來,湖北、江西兩省核準的煤電項目就達到10個,而且規模非常大,有多大呢,粗略來算的話,去年一年,這兩個省核準的煤電項目就超過了整個酒泉地區的風電裝機總量。

  也就是説,湖北、江西這兩個省,不僅不歡迎新能源,還在大量開工煤炭發電項目,這究竟是為什麼呢?

  湖北省,去年一年,核準煤電項目6個,裝機總量達到798萬千瓦。相當於三分之一個三峽水電站。

  湖北省發改委電力處副處長徐旸:因為我們湖北是缺煤少油乏電,為了滿足國家層面和兩湖一江的需要,就策劃了煤運大通道,就是蒙華鐵路,為了發揮蒙華鐵路的運力和這個煤炭的儲備效力,就在眼下,規劃了一些相對的火電項目。實際上也是對資源配置的一種規劃,就是國家的大戰略。

  湖北確實是缺電的省份,前幾年,對電的需求量很大,可是現如今,可以解決這個問題的,不僅僅有酒泉專門的輸電線路向湖南送電,還有專門的鐵路從內蒙古送來的煤炭,而相比較之下,選擇煤炭,不僅僅可以在當地建設電廠拉動經濟就業,而且這幾年,煤炭價格一路下滑。

  湖北省發改委電力處副處長徐旸:這個電價其實影響到生活和生産的方方面面,那麼就是他的一個小波段,可能會影響到一個産業的發展。

  而相鄰的江西省,雖然去年一年核準的煤電項目數量比湖北省少2個,但是規模和湖北差不多,也相當於三分之一個三峽水電站。

  江西省能源局新能源處處長王峰:十三五江西用電需求還是一個比較快速的增長階段,在這個階段,我們主要還是靠火電,因為火電來的快,電量大。

  記者調查:能源佈局 家家都打小算盤

  江西、湖北的考慮當然是有道理的,對於地方政府來説,促進經濟發展責無旁貸。但是眼前的外來電,像極了幾年前的天然氣。當時,因為天熱氣價格貴,各地政府不太積極,而如今,環境保護被提上議事日程,各地又出現了天然氣荒。但是當年制定的每年協議送氣量已經無法改變。很多地方政府雖然追悔莫及,但也不得不為當年的短視行為買單。

  今天這樣的事件再次上演,只不過主角從當年的天然氣換成了風電。國家的發展理念是逐漸用新能源替代煤炭;但是落實到地方卻是加快煤電廠的建設。這其中究竟是哪出了問題?

  國家應對氣候變化戰略研究和國際合作中心主任李俊峰:就是我們在發展思路上和我們的發展行為上是不合拍的,我一直用不合拍這個詞,習主席提出了“創新,綠色,協調,開放,共用”,協調就是要合拍。

  記者:您覺得這個合拍的基本點是什麼?

  李俊峰:就是一個利益協調的問題,現在我們能源供給,還是一個行政區劃,就是各地解決自己的問題,我不指望別人的電來滿足我們自己的需要,我一定要把飯碗端在自己手裏,這是我們大部分地區的一個思想,但是呢,按整個中國的一個發展,特別是我們能源的匹配,但是我們做不到。

  國家能源局新能源司副司長史立山:理論上講,應該做到全國一盤棋,但實際工作中總會有差距,因為每個省都有他的利益,它有它的GDP增長,它有它的稅收增長,就業。應該來講電力體制改革的出發點就是要更多的來利用新能源,來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也許過是你那看今天,我們這個新能源應該説,比現在會更好。

  發展新能源,保護環境,原本是件利國利民的好事兒。但是這件事兒並不容易,甘肅想借機發展自己的風電基地,招商引資;國家電網看到了發展互聯互通電網的機遇;華中地區,想繼續要價格便宜的煤炭,保證用電企業的競爭力。誰都沒做錯,但是放在一起,怎麼看都不對,全國能源一盤棋變成了亂下棋。我們可以説這是成長的陣痛,在所難免,但是對於我們每個普通人來説,希望在經歷了這場陣痛之後,我們能不忘初衷,讓環境能真正的好起來。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