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01日 星期六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變“已病就醫”為“未病先防”

  • 發佈時間:2016-05-15 05:38:05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防治分離、重治輕防是我國醫療衛生事業當下凸顯的弊端。預防和康復不到位,投入越多,浪費越大。這就好比汽車平時不保養,壞了等大修,一定是修不好的。人也一樣,需要主動預防,做好患病後康復,主動“保養維護”。

  例如,我國心血管病、腫瘤、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非傳染性疾病(以下簡稱慢病)患者數以億計,其致死率佔我國目前總死亡率的80%。但目前,被動、碎片化的醫療服務體系難以應對慢病挑戰。傳統的醫學基於單純生物醫學模式,只限于治療已病的患者,忽略慢病發病與防控的社會和心理因素。慢病的源頭是不健康的社會環境和生活方式,而目前的醫療機構與醫生極少用生活方式治療,也很少關注患者的心理與睡眠。結果是藥用得越來越多,消耗了巨大的醫療資源,健康産出卻很不理想。

  醫學發展的戰略應從“以治愈疾病為目的的高技術追求”轉向“預防疾病和損傷,維持和促進健康”。因此,應大力興建健康管理和慢病管理、康復、老年養護一體化的“4S”店。從根本上變革現有的醫學模式、醫療服務體系與結構、醫療資源配置,變“已病就醫”為“未病先防”。充分發揮醫患雙方兩個積極性,做好全社會動員,實現群防群治。

  首先,要建立一體化的醫療健康服務體系。不同於傳統被動等人得病的醫院,這種一體化服務體系是以患者和公眾健康為中心,主動提供健康與慢病預防和康復管理一體化工作平臺。在醫生指導下,由護士、運動治療師、營養師、心理治療師、臨床藥師、志願者、社工和患者家庭成員等組成全新團隊,為患者和公眾提供主動全面和全程的服務、關愛和管理。

  其次,發揮患者與家庭的主觀能動性,提升自我管理疾病的能力。在服務體系的指導下,患者要主動增強自我管理健康的慢病的責任和意識,落實自我管理健康和慢病的知識和技能。只有雙方主動,有效互動,才能實現慢病管理的良性迴圈。在科學論證評估的基礎上,建立和完善慢病預防工作付費機制,以支撐形成慢病預防工作的常態化、規範化。

  再次,讓“網際網路+”和民營資本齊助力。資訊技術和網際網路發展為慢病管理提供了契機。穿戴式設備、網際網路+醫療/健康、遠端醫療為患者提供一個可持續性的健康服務平臺,提高他們對自身疾病的全面認知,指導患者管理好循證用藥的有效性、安全性和依從性,實現醫患雙方的有效溝通,實現慢病的群防群治。當前,社會資本大量投向有巨大社會需求但又尚未被滿足的醫療和健康服務領域,這正是《國務院關於健康服務業發展若干意見》中所明確鼓勵的。建立新型一體化醫療和健康服務體系,一頭挑起健康服務業,一頭挑起公眾健康,逐步實現慢病防控群防群治,進而實現健康中國夢。

  (作者係著名心血管病專家、北京大學人民醫院心血管疾病研究所所長)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