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7日 星期四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東海證券股權頻頻低價“倒手” 成自然人股東避稅工具?

  • 發佈時間:2016-05-13 07:02: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中國經濟網編者按:近日長江商報報道了東海證券千次異常交易614次成交低於正常價,其中558次成交價格較前一天收盤價下降50%以上,而這些異常交易均為協議轉讓,向自然人股東低價轉股或為避稅。報道援引某證券人士觀點指出,協議交易,交易價格可以自由協商,會使價格波動很大,擾亂了市場秩序,而如果存在大股東向自然人股東低價轉讓股份,就存在自然人股東可以擇機減持以避稅的可能。

  另一方面,據投資者報報道,東海證券幾年前在券商資産管理投資能力佔據行業前列,發展快速,而如今卻沉淪。偏股型産品方面,過去一年在牛熊市場轉換中慘敗的券商中就包括東海證券,在債券類産品方面也遭遇折戟。

  針對上述問題,中國經濟網記者向東海證券董秘辦發去採訪函,截至發稿未收到回復。

  低價轉讓或為避稅 多家股東賣出千萬股

  據長江商報報道,相對新三板“賺錢王”的名頭,東海證券最吸引人眼球的,恐怕還是其2015年的1038次異常交易。東海證券從2015年7月掛牌至今,累計發生的異常交易中,有614次成交價格明顯低於正常交易價格,其中558次成交價格較前一天收盤價下降50%以上,而這些異常交易均為協議轉讓。

  公開資料顯示,東海證券于2015年7月27日在新三板掛牌,掛牌半月之後,東海證券就遭到包括蘇州和基投資在內的多家股東的大額轉讓,甚至有股東已經退出。

  掛牌不足10個月裏,東海證券成交價格偏低的異常交易,其實大部分都是企業法人轉讓給自然人股東。如2015年7月29日,常州嘉科以每股3.64元的價格,向自然人孫承紅轉讓800萬股。孫承紅是常州嘉科的第一大股東。

  股轉系統官網公佈的交易公開資訊,自東海證券掛牌以來,包括常州市聯翔電子有限公司、南車投資租賃有限公司、蘇州和基投資有限公司等在內的多家股東均有過超出千萬股的賣出記錄。

  長江證券新三板方向人士陳佳(化名)分析,作為協議交易,交易價格可以自由協商,但是由此也會帶來弊病,即價格波動會很大,擾亂了市場秩序,而如果存在大股東向自然人股東低價轉讓股份,就存在自然人股東可以擇機減持以避稅的可能。

  陳佳認為,如此安排,秘密可能全在一個“稅”字裏:如果自然人股東低價拿到股權後再減持,只需繳納25%的企業所得稅,而如果是企業向自然人股東分配紅利,稅收上就多了15個點。

  “間接持股股東減持規避高稅負的方法有很多,包括改變減持地點、變更法人股東營業範圍等,但得益於協議轉讓的特殊優勢,新三板這一特定市場最方便和快捷的辦法就是先低價轉讓給自然人股東,再由自然人股東擇機減持。”陳佳分析。

  資産管理投資能力不復當年

  據投資者報報道,東海證券幾年前在券商資産管理投資能力佔據行業前列,發展快速,而如今卻沉淪。

  2006年東海東風1號成立,由於2007年的大牛市和恰逢其時的打新股策略,作為債券型産品的東海東風1號在短短一年時間內收益超過70%(債券産品超過70%是驚人的收益),到期收益73.05%,年化收益超過20%。2008年、2009年分別成立的東海東風2號和東海東風5號,雖然沒有1號成立時的時運,市場開始轉熊,但東海這次在風控上體現出了自己的能力。東風2號在熊市中凈值保持在0.95元以上,這在大多數産品都跌去30%甚至腰斬的情況下,實屬不易。

  但好景不長,2011年後,東海證券人事出現動蕩,2012年6月東海證券資産管理部總經理龔小祥因病離世,而東海三人決策委員會的另外兩位成員——原總裁章涌濤離開了東海證券,原投資總監朱璽則調離資管部門,東海證券旗下第一隻集合理財産品投資主辦,為東海證券資管業務強力擴張打下堅實基礎的王勁松也在2012年1月辭去了投資經理的職位。東海資管因此像失去了韁繩的馬匹,各種産品業績開始掉頭直下。

  截至3月31日,成立滿一年的12隻偏股型集合理財産品累計單位凈值還有一半跌破1元成本線,其中東海翔龍11號的凈值只剩下0.5元,過去一年的回報率也虧損了49.8%。根據Wind數據,在統計區間內,12隻産品中多達10隻産品出現了虧損,虧損幅度在15%~49.8%之間。

  債券型産品,東海證券的表現也不是很好。16隻債券型集合理財産品的收益率在統計期間虧損超過2.58%。不過,東海證券也在力圖改變現狀,去年是發行産品數量最多的券商。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