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7月02日 星期二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都市農業:讓城市“菜籃子”更充實

  • 發佈時間:2016-05-10 06:36:57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一頭“服務城市”、一頭“富裕農民”,都市農業與優勢農區、特色農區一起構成了我國農業的“三大板塊”。近年來,都市現代農業的發展理念不斷創新,産業功能不斷聚集。據統計,全國36個大中城市蔬菜産量佔全國的六分之一,肉類産量佔全國的16%。這是在大城市耕地資源匱乏、農業資源稟賦不足、農業勞動力缺乏的“狹小空間”裏“以小博大”的戰果。

  不過,都市農業面臨著越來越大的壓力。一是保障均衡供給的壓力。隨著城鎮化進程加快,大城市土地、水等資源約束更加凸顯,人口快速增加,消費需求剛性增長,結構不斷升級,保供給壓力加大。二是保持價格平穩的壓力。“菜籃子”産品供給容易受到季節、氣候、週期、流通等多重因素的影響,加之有的城市把生産甩給主産區,供給依賴大市場,運輸距離越來越遠,流通環節多,導致流通成本大幅增加,加劇了價格波動。

  給菜價上保險

  “三天不見青,兩眼冒金星。”這是上海市民喜食青菜的生動寫照。綠葉菜不適宜長途運輸,而上海的自給率卻達到90%,每天有超過4000噸的地産綠葉菜上市。上海市浦東新區曹路鎮朝意蔬果合作社理事長沈學國説:“之所以有這麼穩定的地産供給量,一是因為有一定的菜地面積保障,二是因為實施綠葉菜價格保險制度。在寸土寸金的上海,50萬畝蔬菜面積中有三分之一種的是綠葉菜。而蔬菜價格一旦低於‘基準線’,保險公司就會對菜農理賠”。

  “菜農有了穩定的收益,市民的蔬菜供應也就有了保障。”上海市農委副主任殷鷗介紹説,上海在全國首創綠葉菜淡季成本價格保險機制,“冬淡”保險期59天,“夏淡”保險期77天,市級財政補貼50%保費,區縣財政補貼40%,菜農自繳10%,調動了菜農生産積極性。此外,還探索建立了“夏淡”期間菜農高溫人身傷害保險和農業保險大災害風險分散機制,減輕市場價格波動對菜農造成的損失。

  無獨有偶。四川成都在全國副省級城市中率先推出了蔬菜價格指數保險。該市新津縣柳江村菜農顏桂英回憶説,3年前,蔬菜價格保險首次推出後不久,自家萵筍就因賣價太低而獲得保險賠付。和她一同受益的,還有數十家菜農,均是同村的投保農戶,獲賠總額超過14萬元。

  確保“菜籃子”産品穩定供給,落實“菜籃子”市長負責制,是發展都市現代農業的重中之重。農業部部長韓長賦説,要根據城市規模、人口數量、流通半徑等綜合因素,合理確定“菜籃子”産品生産用地保有數量,特別是對運輸保鮮要求比較高的葉菜、鮮蛋、鮮奶等産品,要確保現有的自給能力不降低,綜合運用財政、價格、稅收、保險等手段,切實增強城市“菜籃子”産品應急保障功能。2015年,全國36個大中城市蔬菜、肉類、禽蛋等自給率穩定在80%左右,蔬菜、畜産品、水産品平均監測合格率分別達到96.2%、99.3%和95.4%。

  歡迎工商資本參與

  如今,大中城市農産品加工業、休閒農業和鄉村旅遊加快推進,分享農業、定制農業、創意農業、養生農業等新業態蓬勃發展。農業産業鏈延伸與産業門類增加使農業投資領域極大擴展,投資需求大大增加。目前,聯想控股、網易、東信集團等高調進軍農業領域,凱雷投資、黑石集團等私募股權基金也紛紛投資都市農業。

  “由於都市農業效益較好,工商資本投資的積極性高。我們是鼓勵和歡迎的。”農業部部長韓長賦説,需要指出的是,工商企業進入農業,應著眼于服務、帶動農民,而不是取代農民、兼併土地。通俗地講,就是“老闆要帶動老鄉,不是代替老鄉;農家樂應是農民樂,不是老闆樂”。

  農業部軟科學委員會委員、中國人民大學教授朱信凱説,都市現代農業投入大、週期長、風險高,要加大支援保護力度,創新財政、金融和社會資本參與都市現代農業建設方式,建立多元化的都市現代農業發展投入機制。大中城市市場發育早、城鄉融合深、財力基礎好,要積極發展土地流轉、土地入股、土地託管等多種形式適度規模經營,培育壯大一批規模經營主體、服務主體和新型職業農民,使之成為引領都市現代農業發展的主力軍。

  目前各類資金進入都市農業,主要聚焦在兩方面。一是從生産領域的種植、養殖開始,逐步覆蓋生産、運輸、加工、銷售全程産業鏈;二是選擇産前、産後環節的關鍵農業服務領域和延伸領域。專家認為,今後要在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建設方面下功夫。城市耕地有限,要舍得投入,開展高標準農田建設,推廣地力培肥措施,改善農田水利設施,提高防災減災能力。同時要在提高技術裝備水準方面下功夫。加快農業科技創新和應用,推進農業機械化,促進農機農藝融合。

  試點調控目錄管理

  都市農業産品品種以鮮活農産品為主,加之特殊區位優勢,因此在平衡城市菜價方面被寄予厚望。但近年來,由於缺乏統籌規劃和長效調控機制,區域性、季節性、結構性的鮮活農産品供需失衡時有發生。“姜你軍”“蒜你狠”等現象令生産者和消費者都不滿意。目前,糧棉油糖等大宗農産品已出臺了價格支援、目標價格補貼、儲備調節等所有調控政策,市場運作相對平穩。而鮮活農産品除生豬外卻缺乏有效的市場調控工具。

  農業部市場司副巡視員刁新育透露,農業部正在試點對鮮活農産品進行調控目錄管理。選擇對價格總水準影響大、生産者和消費者關注程度高的部分鮮活農産品作為調控重點,明確其價格波動合理區間、預警等級、觸發機制和相應政策工具,通過有效的市場調控,實現農産品供需總體均衡和價格基本穩定。

  構建鮮活農産品調控目錄製度需要及時、準確的數據支撐。農業部已成立了市場預警專家委員會,建立起較完善的監測預警體系。目前已有21套鮮活農産品統計報表制度,涵蓋産量、面積、價格、成本收益等數據體系。同時,農業部、財政部共同啟動了現代農業産業技術體系建設,涉及34個作物産品、11個畜産品、5個水産品,為調控目錄製度品種選擇、觸發機制實施、政策工具創設提供了支撐。

  “根據國家鮮活農産品調控目錄選擇標準,選擇蔬菜、水果、生豬、肉羊、奶製品作為調控品種。其中,蔬菜為大白菜、蘿蔔、黃瓜、番茄、茄子等9個品種。這是種植面積排序的前9種蔬菜,佔蔬菜總産量的52.4%。水果為蘋果、柑橘、梨、香蕉,這4種水果産量佔我國水果總産量的63.7%。”刁新育説,基於農産品生産方式、上市季節、生産成本具有較大差異性的特點,對納入調控目錄的産品將加強全産業鏈研究,在品種選擇、預警空間、政策措施等方面不斷完善,分品種、分梯度推進。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