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24日 星期二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産融創新 國際基建合作新動力

  • 發佈時間:2016-05-08 20:51:46  來源:國際商報  作者:秦庚  責任編輯:羅伯特

  當前,國際基礎設施投資與建設需求旺盛,由於世界各國、各地區均存在較大的融資缺口,如何破解融資瓶頸是擺在各方面前的重要課題。將金融優勢和産業優勢進行有機結合,以推動國際基礎設施項目的實施和轉型升級,一直是各國政府、金融機構和企業努力倡導和推動的重要方向。“産融結合為全球基礎設施市場化運作和國際合作提供了新的發展契機和動力”這是中國對外承包工程商會會長房秋晨在4月19日第七屆國際基礎設施投資與建設高峰論壇新聞發佈會上表述的。

  “一帶一路”建設新平臺

  據商務部統計數據顯示,2015年,中國企業對相關國家和地區直接投資超過150億美元,承攬對外工程項目4000多個,新簽合同金額超過920億美元。今年一季度中國對外承包工程新簽合同額462.1億美元,其中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新簽對外承包工程項目758份,新簽合同額250.9億美元,佔比55.4%,同比增長67.8%。

  近年來,中國政府為支援“一帶一路”建設和國際産能合作,積極推動成立了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金磚國家新開發銀行、絲路基金等新的金融合作平臺,為國際基礎設施投資與建設提供新的融資渠道和方式。中國的金融機構和對外工程承包企業也正在積極探索和創新産融合作的新模式。

  與此同時,多邊金融機構和開發銀行致力於從單純提供資金向幫助提升項目專業化、優化制度環境、提升借貸能力的角色轉變,努力為私人領域投資者營造更具吸引力的投資環境。中國政府“走出去”戰略全面升級,“一帶一路”、中非合作“461”框架、中拉論壇、加快全球自貿區建設等一系列新政及金融機構創新融資模式的推出,為中國對外工程承包企業提供了廣闊的發展空間和歷史機遇。

  當前,産融合作在推動基礎設施項目的國際化融資、實施和落地等方面發揮著愈來愈重要的作用,國際基礎設施合作迎來新的發展契機。探索産融合作的創新模式將是下一階段各方努力的重點和難點。未來,産融合作將面臨怎樣的發展前景?如何充分利用和發展已有的産融合作模式、工具和平臺?與傳統商業合作模式相比,産融合作有哪些獨特優勢和風險?在各國實踐中有哪些經驗和典範值得借鑒?“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最新的基建計劃和産能合作項目有哪些?

  房秋晨介紹,第七屆國際基礎設施投資與建設高峰論壇以“創新産融合作助力基礎設施發展”為主題,其中將通過主題論壇一——“現狀與未來:探索産融合作的新模式、新機遇”和平行論壇“一帶一路背景下的國際基礎設施融資創新與商業模式轉變”兩場活動,邀請相關國家基建部長、金融機構、國際承包商和專業機構的高管圍繞創新産融合作新模式、各國産融合作實踐的經驗和典範、産融創新合作為國際基建合作帶來的機遇與挑戰等問題發表獨到的見解和觀點。

  屆時,來自部分“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相關政府部門和機構,將從戰略規劃、産業對接、投資政策等多個方面現場向投資商、承包商進行展示和介紹最新基建計劃和産能合作項目,實現項目業主與廣大投資商、承包商的有效對接。

  PPP業務助力企業轉型升級

  當前,由於“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經濟發展水準差異較大,各國普遍存在政府債務高企、建設資金短缺等問題,特別是在鐵路、公路、機場、港口等建設週期較長的項目上推動力明顯不足。新形勢下,亟需工程建設企業轉變商業模式、調整投資戰略,並與金融機構加強合作,探索基礎設施合作項目投融資發展的新方向和新模式。

  去年6月,商務部國際貿易談判副代表張向晨在第六屆國際基礎設施投資與建設高峰論壇上説:“當前,許多國家大力推行PPP(即公私合作模式)項目的融資模式,為吸引私營資本進入基礎設施建設領域提供了新的途徑,我們希望相關金融機構能夠不斷創新,研發出更多的適合項目業主和承包企業所需要的金融創新産品,支援國際基礎設施項目的發展。”他建議,除傳統的總承包模式外,可以廣泛地探索股權投資、建設相結合,基礎設施合作等多種商業模式,為國際基礎設施合作增添活力。

  在國際基礎設施投資建設市場業務模式不斷轉型升級中,PPP業務浪潮強勢來襲,成為行業發展的一種主流趨勢,各國政府不斷加大對PPP業務的關注和支援力度。2014年10月,第21屆APEC財長會議上通過了《APEC區域基礎設施PPP實施路線圖》,標誌著解決亞太區域基礎設施籌資難、推進亞太區域互通互聯邁出實質性步伐。今年1月,國家發展改革委與聯合國歐洲經濟委員會正式簽署合作諒解備忘錄,雙方將在合作推廣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模式方面加強交流合作。這是中國政府機構與聯合國有關機構首次簽署PPP領域合作協議,標誌著中國推廣PPP模式進入了國際合作新階段。

  為增強自身投融資實力和國際競爭力,很多中國企業越來越重視産融結合對其投資業務的促進作用,通過産融結合參與海外項目投資與建設,完善海外市場和全球化佈局,實現自身經營戰略調整和發展模式轉型升級。産融結合逐漸成為國際承包商實現自身多元化和跨越式發展的重要途徑和手段。

  去年9月,中國港灣工程有限責任公司在PPP業務上實現了新突破,中標了哥倫比亞馬道斯政府PPP公路項目,總合同金額約8.7億美元,項目週期25年。

  中國港灣工程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林懿翀談到,在競標過程中,中國港灣以技術標、經濟標總體滿分的優勢贏得了該項目,成為中資企業在美洲地區中標的第一個PPP基礎設施項目。此次中標,不僅標誌著中國港灣成功進入哥倫比亞市場,也實現了公司在PPP模式上的新突破,對於推動公司轉型升級、創新商業模式具有深遠意義。

  商務部對外投資和經濟合作司商務參贊韓勇在4月19日第七屆國際基礎設施投資與建設高峰論壇新聞發佈會上介紹,基礎設施建設項目資金需求巨大,單一的投融資模式往往很難滿足需要,當前許多國家大力推行BOT、PPP融資模式,為吸引私營資本提供了新途徑。他希望相關部門和融資機構不斷創新産品、服務和解決方案,更加適應項目業主和承包企業的需求。

  韓勇認為,第七屆高峰論壇探討産融合作發展給國際基礎設施帶來新的機遇和新模式以及國際基建投資風險管控等熱點話題,以關注中國企業成長,助力企業轉型升級,可謂恰逢其時。

  風險和機遇並存

  業內專家表示,PPP業務經過多年的發展,在不同國家有著不同的含義和運作模式,唯一不變的是構建一個科學的項目投融資體系是保障PPP業務順利開展的根基。市場環境瞬息萬變,只有不斷完善和提升PPP項目投融資架構中有關投融資工具的豐富性和便利性,以及相應法律、擔保和財稅等配套體系的適應性和科學性,才能在PPP的大潮中有效把控風險、共用利益。

  韓勇談到,商務部將會同有關部門出臺境外PPP項目專項貸款管理辦法,充分發揮承包商會牽頭組建的境外PPP投資服務聯盟,海外項目運營技術服務聯盟等組織的作用,推動相關金融機構加快國際化步伐,提升境外項目定向能力和抗風險能力,引導投資銀行加大境外基礎設施投融資業務力度。

  據麥肯錫預測,未來15年全球基礎設施投資需求巨大,到2030年,支援全球經濟增長預計需要57萬億美元投入到基礎設施建設。基礎設施建設是國民經濟發展支柱和基礎,不僅有利於改善民生,也是拉動世界經濟復蘇和增長的有效手段。“從大環境來看中國企業面臨的機遇大於挑戰。”房秋晨強調,“一帶一路”建設為中國企業提供了一個廣闊的空間和更大的市場,同時通過PPP模式進入國際市場,延長了産業鏈,也提高了項目的附加值和收入。隨著中國政府和金融機構加大對企業的支援力度,中國企業國際競爭力不斷增強,將迎來新一輪的國際基礎設施合作機遇。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