遏制非法金融尤需整治系統化
- 發佈時間:2016-05-06 10:30:59 來源:中華工商時報 責任編輯:羅伯特
從去年“日金寶爽約”事件的發酵,到今年“e租寶”事件的上演,再到“快鹿係”與“中晉係”事件的瘋狂,本應是服務於實體經濟的金融創新,現今卻頻頻暴露問題。一時間,依附在金融創新“腐體”上的非法吸收存款、非法集資、非法從事金融理財等“三非金融”,正在上演著一幕又一幕令人痛心的“悲情故事”,相信在國家開展這場網際網路金融整治的同時,針對線下的非法金融亦將拉開整治大幕。
窺一斑而見全豹。一邊是當前經濟下行壓力因資金瓶頸制約難以消除,一邊卻是動輒幾百上千億元的公眾資金被“忽悠”打了“水漂”。金融領域的大小案件不斷發生,尤其是一些網路金融平臺、金融投資公司、小額貸款公司、融資擔保公司和類似貴金屬交易等新興金融機構,幾乎到了“視錢如命”的境地,把從公眾手裏“搞錢”、“撈錢”已作為專業專攻。毫不誇張地説,當前非法金融亂象環生絕非僅僅只是個體,也並非只是個別金融機構內部管理不嚴造就的個案,結合層出不窮的銀行存款失聯案和屢見不鮮的理財産品爽約案來看,恰恰是整個金融生態監管環境失衡的現實必然,恰恰是整個金融管理體系管理乏力的內在反應。
現實來看,非法金融事件的屢屢發生,不是僅通過增強人們法律意識、機械式教會人們如何識別“騙子嘴臉”以及片面引導人們正確選擇金融機構就可以避免的。這背後到底隱藏著怎樣不為人知的秘密:涉事銀行高管是否參與,當地金融監管部門是否牽涉其中,公開發售的各類宣傳單和鋪天蓋地的廣告是否經過審批,又有多少幕後人士為非法金融在“開道”,投資者投訴時是否又被相關部門與人員忽悠了事?凡此種種,沒有紀檢監察和相應司法機關的深度介入,不但謎底無法揭開,而且還可能讓非法金融活動肆意蔓延。
實際上,當前金融亂象環生並非是整個金融管理體系的制度滯後,而是“人和機構的管理”在金融領域缺乏過硬的管理手段和缺失有效的從嚴追責機制的結果。可以預言,出現金融監管一時失衡並不可怕,可怕的是不能深層次地認識到監管失衡帶來的嚴重後果,而缺乏“亡羊補牢”的及時措施,導致“頭痛醫頭腳痛醫腳式”治理屢屢發生;出現金融管理一時乏力並不可懼,可懼的是躺在所謂完善的管理制度裏“沉睡不起”,而缺失應對風險處置的強硬手段,導致有恃無恐的非法金融再度頻發。
事實證明,沒有任何一個國家在金融案件頻發的環境下,把國家建設得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筆者認為,要想遏制非法金融亂象的發生,要想建立安全、高效、和諧的金融生態環境,就有必要從“系統化”整治著力。一是從修改有關法律法規角度入手,提高懲罰金融違法犯罪的處罰標準,加大對違法犯罪行為的處罰力度,以嚴厲的處罰來震懾與減少相關犯罪行為的發生。
二是要從國家層面入手,全面開展各類金融市場大檢查,全面起底金融資産與負債的真實現狀,全面揭示隱藏在金融領域的各類風險隱患,為出臺針對性落實整改和相應的管理夯實基礎。
三是要對已經暴露和檢查發現的各類問題,組織紀檢、審計及司法部門等專門力量徹查其內幕,既消除金融機構自己人查自己人帶來的“內鬼弊端”,又按照“從嚴從重追責不手軟,從實從快處罰不含糊”的原則,堅決對問題機構和人員懲處到位,從源頭避免“內外勾結、內鬼做鬼、設法作局”帶來的金融危害,打掉從事非法金融的“屏障”。
四是應切實加大網路域名和上線的監管審查,提高網路上線運作的成本標準,建立分條線的網際網路金融統一監管預警平臺,實時監測各類網路金融從業行為以及嚴格約束銀行業的從業行為,公開金融違法違規統一舉報電話和網路舉報平臺,加大舉報獎勵力度,從源頭打造造福於民的安全和諧的金融生態新環境。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