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30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獲“半個牌照” 中國廣電成第四大運營商

  • 發佈時間:2016-05-06 03:32:25  來源:新京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新京報訊 (記者劉夏劉素宏)國內第四大運營商新鮮出爐。工信部昨天正式向中國廣播電視網路有限公司(簡稱:中國廣電)頒發《基礎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新京報記者從工信部了解到,此次中國廣電申請並獲批的是固定寬頻接入服務,暫時不提供固定及移動通話服務,業內有説法稱其拿到的是“半個牌照”。

  中國廣電僅是一家固網運營商

  工信部表示,于2016年5月5日向中國廣播電視網路有限公司頒發了《基礎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批准中國廣播電視網路有限公司在全國範圍內經營網際網路國內數據傳送業務、國內通信設施服務業務,並允許中國廣播電視網路有限公司授權其控股子公司中國有線電視網路有限公司在全國範圍內經營上述兩項基礎電信業務。

  業內普遍認為,此舉標誌中國移動、中國聯通、中國電信三大運營商後,“第四大基礎電信運營商”出爐。

  此前市場曾有關於中國廣電將成為“第四大運營商”的傳言。4月21日,工信部在官方微網志上回應表示,廣電網路公司已在3月7日提交了基礎電信業務經營許可申請資料。

  業內普遍認為,中國廣電成為“第四運營商”會促使寬頻資費進一步下調,有助於打破目前三大電信運營商對寬頻接入等業務的壟斷局面,進一步改善國內電信市場格局。此外,寬頻市場正值高速發展期,有新的競爭者闖入將對消費者有利,此舉將逐步改善現存的電信市場競爭格局,促使行業健康發展。

  工信部透露,中國廣電未申請無線通信業務運營資質。因此,業內有觀點稱,第四大運營商中國廣電目前只是一個固網運營商,拿到的只有“半個牌照”。

  “三網融合”提出19年始落地

  獲批基礎電信業務牌照的中國廣電成立於2014年4月16日,其成立目的主要是開展三網融合業務。不過三網融合的推廣落地並非一帆風順。

  1997年4月,國務院召開全國資訊化工作會議,首次提出了有關三網融合的概念。此後“三網融合”一度出現反覆。1999年9月,國辦發[1999]82號文件的出臺,“電信部門不得從事廣電業務,廣電部門不得從事通信業務,雙方必須堅決貫徹執行”。

  不過從進入21世紀起,三網融合成為世界潮流,世界各主要國家如美國、日本等紛紛大力推進三網融合。2001年3月,十五計劃綱要第一次明確提出“三網融合”。

  不過由於電信和廣電的部門利益之爭,三網融合進展並不順利。其中一度出現互相禁止對方推廣IPTV等融合業務的情況。

  為此,國務院自2010年7月開始推行首批城市試點,隨後三網融合從首批的12個城市增加至54個城市。

  2015年8月25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三網融合推廣方案的通知”,提及“三網融合全面推進。總結推廣試點經驗,將廣電、電信業務雙向進入擴大到全國範圍,並實質性開展工作。”業內認為該文件促進了三網融合的全面落地。

  ■ 觀點

  移動互聯衝擊下,電信廣電終於抱團

  移動網際網路正成為兵家必爭之地,但這場盛宴的主角正悄然發生變化,傳統運營商、廣電都受到了OTT廠商應用的侵蝕。

  無論是傳統電信運營商還是廣電,都如履薄冰,擔心自己隨著OTT(Over The Top)業務的發展而被邊緣化。OTT即網際網路公司越過運營商,發展基於開放網際網路的各種視頻及數據服務業務,使運營商淪為單純的“傳輸管道”,無法觸及管道中傳輸的價值。如今的競爭格局對於運營商也不好過,一方面語音和短信業務受蠶食,另一方面,數據流量需求的極速增長也加劇了網路建設成本的增加。

  北京郵電大學教授曾劍秋認為,過去倡導的廣電、電信雙向進入一直沒有真正實現。長期以來,廣電、電信實質上是重競爭輕合作的關係,這讓網際網路企業找到機會,OTT行業衝擊電信、廣電業務。直到去年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三網融合推廣方案》,三網融合才真正落地,電信和廣電開始寄希望於實現共贏。

  “三網融合”大事記

  1997年4月

  國務院召開全國資訊化工作會議,提出了“我國資訊基礎設施的基本結構是‘一個平臺,三個網’,這是國家首次提出了有關三網融合的概念。

  1999年9月

  三網融合出現反覆,國辦發[1999]82號文件的出臺,“電信部門不得從事廣電業務,廣電部門不得從事通信業務,雙方必須堅決貫徹執行”。

  2001年3月

  十五計劃綱要第一次明確提出“三網融合”:“促進電信、電視、網際網路三網融合”。

  2006年3月

  十一五規劃綱要再度提出“三網融合”:積極推進“三網融合”構建下一代網際網路,制定和完善網路標準,促進互聯互通和資源共用。

  2008年1月

  六部委發《關於鼓勵數字電視産業發展若干政策的通知》提出“以有線電視數字化為切入點,加快推進“三網融合”。

  2009年5月

  國務院發文指出:“落實國家相關規定,實現廣電和電信企業的雙向進入,推動‘三網融合’取得實質性進展。”

  2009年7月

  廣電總局發出《通知》,指出:加快廣播電視有線網路發展,對於推進三網融合、促進國家資訊化建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2009年8月11日

  廣電總局發出《<關於加強以電視機為接收終端的網際網路視聽節目服務管理有關問題>的通知》,被指不利於IPTV發展。

  2010年3月12日

  工業和資訊化部部長李毅中接受了新華社記者的獨家專訪,透露三網融合試點方案預計5月出臺,6月啟動。

  2010年6月底

  三網融合12個試點城市名單和試點方案正式公佈,三網融合終於進入實質性推進階段。

  2014年5月

  中國廣電在幾經波折後成立,過程歷時4年之久,最終由財政部出資,新聞出版廣電總局負責組建和代管,註冊資本45億元。

  2015年8月25日

  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三網融合推廣方案》,三網融合工作進入全面推廣階段。

  2016年5月

  中國廣電獲得《基礎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獲批在全國提供固定寬頻接入服務。

  (整理:實習生李娜)

  ■ 數據

  ●2015年 中國移動移動用戶總數為8.26億戶。有線寬頻用戶總數達5793.1萬戶。

  ●2015年 中國聯通移動用戶總數為2.87億戶,寬頻用戶總數累計達7233萬戶。

  ●2015年 中國電信移動用戶總數為1.979億戶,寬頻用戶總數累計達1.1億戶。

  ●2015年 廣電有線電視實際繳費用戶約為1.75億,直播衛星用戶是0.7億,IPTV用戶是0.46億,OTT盒子用戶大概0.4億。

  釋疑1 寬頻資費是否會下降?

  中國廣電此次獲得基礎電信業務牌照,對於消費者來説,最關注的是能否帶來資費降低的實惠。

  北京郵電大學教授曾劍秋認為,廣電現在拿到牌照,但沒有無線業務,未來著力點主要是基於有線寬頻牌照發展,由於wifi是建立在本地固網上的“熱點”,目前移動網際網路競爭激烈,對廣電而言也有很多發展新業務的機會。

  不過他認為,中國廣電此番殺入,從短期來看展開價格戰的可能不大,更大的影響在遠期。通信是“燒錢”的行業,需要很多資金和時間投入,因此,曾劍秋認為,廣電即便拿到許可也不會很快參與競爭,短期內對中國移動、電信和聯通的影響很小。資費大幅降低可能是長期效果,短期內還不太可能實現。

  釋疑2 寬頻服務能否打破壟斷?

  北聯通南電信,對於寬頻領域已形成的巨頭割據局面,中國廣電能夠真的撼動,形成與之制衡的局面?

  電信業專家項立剛認為,技術第一的行業壁壘往往較難打破。從以往歷史來看,中國聯通1994年成立,運營4年之後陷入極度困難期,中國電信資産無償劃撥給聯通,人才派給聯通,但最終網通、聯通合併,從重構電信業格局的效果來看,聯通是失敗的。電信網路建設的資本起碼要3000億,門檻太高。

  項立剛認為,中國廣電的進入現在對電信格局不構成實質影響,衝擊很小。同樣,真正實現共建共用,廣電可能也需要購買傳統運營商的網路接入點,也面臨高昂成本,對整個體系影響很小。

  ■ 猜想

  廣電是否會獲得4G牌照?

  中國廣電的申請資料中,申請的是在全國範圍內經營網際網路國內數據傳送業務、國內通信設施服務業務,未申請無線通信業務運營資質。這或許意味著在未來一段時間內,中國廣電可能不會推出相應服務。那麼日後廣電是否有望獲得4G牌照?

  電信業專家項立剛認為,探討中國廣電未來獲得4G牌照是比較遙遠的事情了。政府要建4G網路,保障正常運營,為消費者提供服務。通信領域的牌照發得很細,每建一個網路都要發一個牌照,目前中國移動拿到td-LTE牌照,中國電信、聯通拿到 td-LTE,FDD牌照,而如果廣電想要獲得無線領域的牌照需要證明自己有實力保證運營。國網公司目前註冊資本僅為45億,而中國移動的註冊資本是3000億,二者完全不在一個量級。除了資金實力達不到之外,項立剛還認為,中國廣電目前的人才儲備、能力積累也難擔此任。

  不過也有樂觀人士認為,如今固網、寬頻、廣電等劃分是守舊的,未來三網融合之後,中國廣電可以與三大運營商共用網路,而廣電在視頻業務內容、推廣方面有很大優勢,這是其可以依賴的與三大運營商相制衡的一個著力點。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