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9日 星期六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經濟時評】不文明旅遊,不能止于“罰酒三杯”

  • 發佈時間:2016-05-05 06:31:49  來源:甘肅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新華社記者白靖利 馬勇

  上海迪士尼樂園尚未開園,燈桿上就已經被人刻下“到此一遊”;廣州市人民公園垃圾隨處可見;鄭州黃河風景區內景觀被當做垃圾桶使用……剛剛過去的“五一”小長假,不文明旅遊行為再次成為輿論關注的話題。這些新聞再次提醒我們,旅遊文明的修煉任重道遠。

  一面是不文明行為屢禁不絕,一面是旅遊行業井噴發展。2015年,我國國內旅遊突破40億人次,旅遊收入過4萬億元人民幣,出境旅遊1.2億人次。隨著我國經濟持續快速發展和居民收入穩步增加,旅遊休閒已經成為居民生活的重要內容。在巨大的人口基數面前,即便是少部分人的不文明行為也會産生極大的不良影響。

  近年來,為了革除不文明旅遊陋習,各部門聯手作出相當大的努力。從設立“遊客黑名單”到開通“12301”服務熱線,從節前發佈旅遊提示到景區成立巡邏隊,不文明旅遊行為得到一定的遏制。然而,刻“到此一遊”等陋習屢禁不絕,表明文明素養尚未內化為全民的自覺行動。在這種背景下,綜合利用處罰、曝光、與公民信用記錄掛鉤等手段,加大對不文明旅遊行為的懲戒力度刻不容緩。

  去年以來,民航部門針對旅客的不文明行為嘗試乘機“黑名單”制,取得一定效果。此外,自去年4月6日施行《遊客不文明記錄管理暫行辦法》以來,已有多名遊客被列入“黑名單”。不可否認,各種“黑名單”制度提高了不文明旅遊行為的“道德成本”,但尚未形成足夠的震懾力。對嚴重的不文明旅遊行為,止于批評教育和旅遊、乘機行為限制,如同“罰酒三杯”,難言懲戒。

  遏制不文明行為,與公民誠信記錄掛鉤是四兩撥千斤的巧招,可以大大提高對不文明旅遊行為的懲戒力度。當然,在這一過程中,既要維護好旅遊者正當消費權益,也要形成對嚴重不文明行為的震懾。如何把握好尺度,這需要相關部門遵循程式正義和相關法規,並廣泛吸納民意。長遠看,只有建立對不文明旅遊行為系統的懲戒制度,加大公開曝光、引入道德約束、用足誠信杠桿,才能以強有力的制度約束倒逼形成文明旅遊的良好氛圍。(新華社北京5月4日電)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