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30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創業就是讓大夥都得實惠

  • 發佈時間:2016-05-04 02:31:36  來源:農民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宋迪本報記者劉久鋒

  初中學歷、出生在偏遠農村,這樣的標簽,在大多數人看來,可能一輩子也就那樣了。但對於趙剛詩來説,這只是人生和事業的起點。

  貴州省六盤水市盤縣竹海鎮,和貴州大多數山區一樣,資源匱乏、交通不便,隨之而來的是跗骨難去的貧困。趙剛詩,就出生在竹海,一個讓他愛恨交加的地方。

  與身邊不少同齡人一樣,家境貧困的他,雖然受免費教育之惠,讀到了初中,但接下來的高中就難以為繼了,早早挑起了家庭的重擔。

  “任何時候都不要放棄,哪怕是最微小的希望。”回憶過往,趙剛詩這樣説。

  改革開放,為這一批青年農民帶來了新的變化。走出大山、走進外面光怪陸離的世界,和無數個“打工仔”一樣,趙剛詩從打工、開車,到開餐館,接觸了各色各樣的人,收入漸漸豐厚,人生閱歷漸長。

  但幾次春節回到家中,看到家鄉貧困的現狀,趙剛詩的心情越來越難以平息。“人要飲水思源、懂得回報。”終於,他再也坐不住了,下決心回到竹海,帶領家鄉人一起脫貧致富。

  趙剛詩辦的是服裝廠,這樣的選擇並非隨意而為。趙剛詩覺得,只有讓大夥兒都得了實惠,返鄉創業才有意義。他説:“一方面,自己在這一行有些經驗;另一方面,服裝行業是勞動力密集型行業,可以實現農民工本地就業,減少空巢老人和留守兒童的數量。”

  想法雖好,但是萬事知易行難。在真正創業過程中,依然有數不清的現實難題需要去一一解決。離鄉時間太長,原來的鄉鄰早已變得陌生,不少人甚至報以懷疑的態度,在背後議論:“在大城市待得好好的,為什麼還要回來?”鄉親們懷疑、家人反對,但這些都阻擋不了趙剛詩的熱情。他以行動來表明自己的決心,真誠待人、勤勉做事,把企業一天天地做大,鄉親們由懷疑變成了羨慕,紛紛表示:“這個小夥兒,做事踏實、有幹勁,跟著他幹準錯不了!”家人也由原來的反對變成了支援,成為他創業路上的堅強後盾。

  企業要發展,人的素質是關鍵,可服裝廠招收的員工大多是農村剩餘勞動力,員工素質不高、紀律意識不強。為了提升員工的紀律意識,趙剛詩建立健全了各項規章制度、引進了先進的生産設備,並選配了最優秀的管理人才加入。他以身作則,經常與員工們溝通交流,最終建成了一支紀律性強的員工隊伍。

  這些年來,盤縣出臺了一系列優惠政策刺激創業就業,不斷改善創業環境,為創業大軍提供了強有力支撐。在和這些“官家人”打交道中,趙剛詩深切感受到家鄉發展的決心和政府營造的良好創業環境——鎮政府為趙剛詩牽線搭橋,聯繫相關業務,同時為其建設廠房提供幫助;人資社保部門組織他參加SIYB培訓,工商部門也積極扶持,將其創辦的企業納入微企發展項目,提供了5萬元的微企扶持資金。

  渡過了最開始時的難關,企業生産慢慢好轉,逐漸走上了正軌。現在,趙剛詩創辦的服裝廠資産規模達300余萬元,廠內機器設備78台,常駐員工20余人、零散員工達70余人,為當地農民工再就業提供了新的平臺。

  對於未來,趙剛詩有了更多的期望,不但要擴大生産規模,還要帶動更多的人就業。他説:“今天取得的成績,只是明天事業的一個基點、人生中的一小步,我還要繼續為家鄉人就業作出更多貢獻。”

  2015年,趙剛詩榮獲國務院農民工工作領導小組表彰的“全國優秀農民工”以及貴州省第二屆返鄉農民工“創業之星”榮譽稱號。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