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6日 星期三

財經 > 新聞 > 國內經濟 > 正文

字號:  

大學生創業被坑維權難 近半受訪者不明合同詐騙

  • 發佈時間:2016-01-31 07:06:00  來源:中國青年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王庭

  儘管已畢業離開學校,但劉晨(化名)仍在為自己兩年多前在校創業“被坑”的經歷維權。因為“挺有實力的”供貨上家突然失蹤,當時還是大三學生的劉晨和創業團隊損失了數十萬元貨款。

  有著類似經歷的還有桂林電子科技大學、桂林理工大學和廣西師範大學漓江學院等多所院校的大學生創業團隊。這些被騙創業團隊的標的物貨款金額共達270余萬元(本報曾于2014年3月3日刊登《桂林多個創業團隊上當,損失數百萬元貨款》一文報道此事)。然而直到現在,這些當初在校創業被騙的大學生仍在通過各種途徑維權,在桂林當地網站論壇上高頻發帖,反映自己的訴求。

  大學生創業為何“被坑”

  2013年12月,當時還在桂林航太工業學院就讀的劉晨和同學一起創業,籌劃開展手機銷售業務。經朋友介紹,劉晨結識了一位在學校開了家實體數位店、“挺有實力的”供貨商趙剛(化名)。

  趙剛自稱是某品牌手機桂林市區域代理商,並出示了自己的營業執照和向其他人訂購手機的合同。趙剛還告訴劉晨,劉晨認識的兩個朋友都跟他有過交易。種種資訊讓劉晨逐漸相信了趙剛。2013年12月16日,劉晨和他的創業團隊決定跟趙剛訂購220台手機,對方保證在5天內交付完手機,但約定的時間過去,這批貨卻遲遲沒送到。

  之後,趙剛又以只要下新單,就可以讓廠家恢復正常供貨為由,不斷催促劉晨的創業團隊繼續投錢下單,劉晨前後共計投入39.6萬元訂購了720台手機,最後卻只拿到50台。

  在與桂林地區其他院校的大學生創業團隊溝通後,劉晨才得知自己並不是唯一創業“被坑”的人。桂林電子科技大學、桂林理工大學和廣西師範大學漓江學院等院校的多個大學生創業團隊都有類似遭遇,趙剛未履行的貨款金額達270余萬元。

  2014年年初,“被坑”的大學生創業者向桂林警方報案。但由於交易合同簽訂不完善,甚至有的學生團隊在交易時根本沒有簽訂書面合同,交貨時的憑證也保存得不夠詳細完整,使得調查取證更加困難。趙剛被警方拘留了一段時間後,桂林市七星區檢察院以證據不足為由作出了不予批捕的決定,趙剛獲釋。

  廣西藝術學院大三學生楊朔也曾遭遇創業“被坑”。作為廣西鈺天大學生創業聯盟的負責人,楊朔“休學3年創業,也走了3年彎路”。

  2014年暑假,自稱某勞務派遣公司員工的張達(化名)找到楊朔,表示可以在暑假介紹大學生去廣東兼職打工,希望楊朔可以幫忙招人,並可給予一筆佣金。

  當時正處於創業起步期的楊朔和創業夥伴相信了張達。為保險起見,雙方第一次合作時只招了24人去廣東工作,鈺天大學生創業聯盟的一位負責人也一起陪同過去。

  招募學生並送去廣東後,楊朔他們發現用人單位“已招滿人,不需要了”。此時,楊朔才明白自己和創業夥伴“被坑”了,想找張達“要個説法”。但由於鈺天大學生創業聯盟並未註冊為企業或組織結構,他們與張達所屬公司簽訂的合約並不具有法律效力,無奈之下,楊朔和他的創業夥伴只好自己掏錢把當初招募的學生接了回來。

  大學生創業,眼前還有哪些“坑”

  回想自己創業“被坑”的經歷,楊朔認為當時剛開始創業對人力資源市場的實際情況不夠了解,在張達的“忽悠”之下貿然進入了自己並不熟悉的領域。

  對市場理解膚淺、創業項目如何贏得市場歡迎並取得盈利缺乏成熟思考,成為大學生創業者眼前的第一個“坑”。

  2015年9月~10月,共青團廣西區委通過問卷調查、深度訪談等形式,抽取廣西12個地市的31所高等院校,就廣西創業大學生對創業風險與保障的了解情況展開了調查,收回212份有效問卷。調查結果表明,廣西大學生創業面臨的主要風險是對市場理解膚淺,導致權益受損難以保護。

  這項調查發現,受訪的創業大學生對其創業項目如何獲得市場收益及成本控制“很清楚”的只有18.46%,而表示“不是很清楚及不清楚”的比例高達35.9%。

  報告執筆人、桂林理工大學管理學院教授秦立公表示,調查中發現很多大學生創業者的創業項目越發模式化、形式化、理想化。“商業計劃書或參加創業大賽的材料往往準備得非常漂亮,設計精美,但具體內容沒有考慮到商業倫理和盈利邏輯。”

  因為對市場理解膚淺,大學生創業者普遍對作為市場規則的商業法律缺乏清楚認識,對創業中可能遭遇的合同詐騙、供應商跑路等情況更是不甚了解。

  調查發現,近五成(49.74%)的受訪大學生創業者對合同詐騙及形式不清楚,還有近三成受訪者表示會一次性與“好朋友或信得過”的合作夥伴簽訂大額合同。這表明在創業過程中,由於識別詐騙能力不足,很多創業大學生可能會面臨大概率的風險和權益受損。

  此外,86.15%的受訪者選擇合作夥伴最看中對方的經營績效,而很少注意合作夥伴及企業的品格;77.95%的受訪者在“與合作夥伴關係好”的情況下,對開展跨行業經營沒有明確的選擇。這些都是可能造成大學生創業風險和權益受損的重要原因。

  “如果當時能諮詢一下專業的法律人士,或者能有權威一點、有經驗一點的創業前輩提醒一下的話,應該就不會出現這種情況了。”楊朔説。

  制度保障方面的缺失,是大學生創業者眼前的另一個“坑”。

  秦立公表示,廣西大學生創業風險和權益保障面臨的主要問題在於創業風險控制和保障不力,缺乏有效的資金保障機制和創業保險,創業扶持政策與大學創業的現實需求差距較大,創業政策與創業者的實際期望相距甚遠,創業救援與風險熔斷措施缺失。

  調查顯示,85.64%的受訪者認為遇到欺詐等侵害大學生創業者的事件時,對創業大學生的保護力度不夠;超過72%的受訪者希望在面臨風險及權益受損時,工商、公安、司法等相關部門能進行高效有力的保護;在創業面臨風險時,70.77%的受訪者希望其資金權益能得到安全保障。

  創業“被坑”後,大學生的權益如何保障

  被合作夥伴欺騙後,劉晨和楊朔曾都曾向公安、工商等部門反映過情況,但由於簽訂的合同不具有法律效力,或因為未保存完整證據等原因,他們的維權道路依舊艱難。

  在多個政府部門碰壁以後,劉晨説:“我們現在就是想有關部門可以專門設置一個大學生創業維權的綠色通道,或者是由哪個政府部門來牽頭負責。”

  秦立公表示,由於學校沒有社會化的行政資源,而大學生創業面臨的風險及權益保障更多需要的是行政或司法資源,因此需要推動大學生創業從學校主導轉向政府主導,尤其是要關注和服務初創的大學生創業項目。

  廣西政協委員、共青團河池市委書記楊勝濤也認為,一些地方政府往往把眼光放在已經創業成功的項目上,對大學生初創項目和企業往往不夠重視,對遭遇失敗和風險的大學生創業項目也不了解。在保護創業大學生權益問題上,楊勝濤認為地方政府最佳的角色是“服務員”,“鼓勵創業創新,地方政府最好的行動就是提供服務,把服務做好是規避風險最好的途徑”。

  此外,楊勝濤還表示,以往的創新創業宣傳中存在一個誤區:往往只講成功的項目和故事,很少講失敗的案例。在他看來,這會讓很多大學生對創業的想像過於美好簡單,而忽視了背後的艱辛和風險。他建議,“大學生在創業之前要未想勝先想敗”。

  秦立公認為,要有效防範大學生創業風險並保障其權益,需要有效開展大學生創業市場環境的風險評估,以及創業風險前置處理,這樣才能在風險發生之前有效預防。

  為此,他建議開展一次大學生創業問題評估,尤其是對創業失敗、有過受騙經歷的大學生進行深度調查,並進行關聯分析,以發現大學生創業可能會遇到的常見風險及其特徵,從而及早防範。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