券商加速佈局綜合金融 “金融科技”潮涌
- 發佈時間:2016-05-03 09:17:22 來源:新華網 責任編輯:羅伯特
隨著移動互聯網浪潮的推進以及證券行業轉型升級的需要,券商尤其是中小型券商在搭建全新網際網路化業務模式方面不斷調整,業內人士認為,目前已經分化出三種網際網路化主流形態。在此過程中,美國“金融科技”(Fintech)模式正在成為諸多平臺業務流程優化和綜合平臺搭建的引領性力量,在加速完善直接融資途徑和構建多層次資本市場的同時,技術演進進程中的風險控制也開始獲得越來越多的關注。
三種模式並進
業內人士介紹,從目前來看,券商網際網路化路徑大致有三種形式:一是券商自建部門,佈局移動端,主打開戶引流和理財電商平臺,方向上表現超市化、社交化;二是與網際網路公司跨界合作,借力引流建線上綜合金融服務平臺;三是自建子公司,以科技驅動的網際網路式綜合服務平臺。
其中,自建移動端在券商網際網路化進程中首當其衝。為了給客戶提供更加高效、便捷、高品質的金融服務,自建移動應用平臺已成為各家券商向移動網際網路時代進軍的發力點,且不再滿足基本的行情、交易、開戶、資訊、理財産品銷售等功能,部分移動端應用還可以提供創新業務辦理服務,涵蓋證券、基金、債券、信託等全交易品種及對應全賬戶資産盈虧、匯總的“綜合賬戶”體系等更全面的綜合金融服務。
隨著移動網際網路浪潮的推進和券商轉型的需要,證券公司與網際網路公司的合作也成為拓展相關業務的重要途徑。以海通證券為例,公司日前入股91金融,此後便利用平臺進行了客戶導入等服務。“除了導流作用之外,券商與平臺還已經尋求更深層次的資管業務合作,比如,合作發資管計劃共同銷售,賺取通道費用等。”91金融聯合創始人、北京航空航太大學軟體學院客座教授吳文雄接受中國證券報記者採訪時表示。
而科技驅動型網際網路綜合平臺的構建,被業內認為是券商網際網路化的“高級形態”。以東吳證券為例,公司旗下的東吳線上平臺,由東吳證券、贏時勝和奧飛娛樂三家上市公司聯合發起,利用大數據、區塊鏈等網際網路資訊技術,全面佈局金融科技,為個人和機構提供智慧化的綜合金融服務。
“券商的網際網路化是順應市場變化和各自戰略發展的需要。到現在已有55家券商獲得了網際網路證券業務試點資格,現在很多券商尤其中小型券商都在搭建全新的網際網路部門和業務模式,不斷調整前中後臺,以應對通道業務盈利能力的下滑和正在被弱化的金融仲介功能。”東吳線上CEO李健表示,東吳線上要做的,是通過技術驅動構建一個圍繞證券業務創新的“平臺+産品+服務”的綜合金融生態體系,早期階段可以將高端金融資産平民化,來讓渡給基數龐大的一般用戶,盤活金融活力。
“金融科技”潮涌
中國普惠金融研究院相關專家介紹,在美國並沒有網際網路金融的概念,只有Fintech(金融科技)一詞,主要指網際網路公司或者高科技公司利用雲計算、大數據、移動互聯等新興技術開展的低門檻金融服務。“目前包括高盛等在內的傳統金融機構已經紛紛將自己定位成為科技公司,而嘉信理財等機構的技術人員已經超過了金融從業人員,金融科技對傳統金融行業的衝擊或比想像中要大。”
螞蟻金服集團首席戰略官陳龍指出,小微企業融資難、徵信體系不完善等是中國金融改革的不足之處,無論有沒有網際網路技術,這些短板的補齊都會發生,這是中國經濟結構轉型調整的必須。不過,相關技術顯然在推進這種進程方面在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目前來看,移動互聯、大數據和雲計算已經成為新金融的三個技術支點。
“科技已經成為金融創新的生産力。對券商來説,首先要儘快補舊賬,把原來的技術基礎設施夯實;其次才能談到創新,提升智慧化水準,”李健分析稱,券商在轉型過程中需要構建網際網路化戰略、運營和思維的能力,還有能夠提供適應趨勢和需求的産品和服務能力,以及規範審慎的業務操作流程。“考慮到技術的便捷性和低廉的邊際成本,金融科技將代表綜合財富管理的新思路,綜合金融服務平臺搭建需要系統、業務流程全面優化和完善。”
而從更大的網際網路金融業態來看,金融科技的作用也在被日益重視。財新專欄作家趙鷂認為,網際網路跨界金融的發展方向應該是金融科技(Fintech),而非金融。“從美國等發達國家經驗來看,眾多創業型網際網路公司利用先進演算法、大數據、移動通訊等新技術改造支付轉賬、小額融資、消費信貸等各方面的金融産品及服務,集群式的提升了金融機構産品及服務的安全、品質與效率。相關監管部門應該鼓勵網際網路金融機構向Fintech方向轉型。”
技術風險受關注
“從更高層次的意義上説,建設和完善多層次資本市場是‘十三五’金融改革的重要方向,也是推動間接融資向直接融資發展的必要途徑。尚不成熟的網際網路金融有望與主機板、中小板、創業板、新三板、地方股權交易中心等資本市場一道,成為中國多層次資本市場的重要組成部分。”李健認為。
但多數業內人士認為,與成熟市場相比,目前國內的券商網際網路創新仍處於初級階段。比如美國券商嘉信理財,在上個世紀90年代就實現網際網路化,去年3月推出機器人投顧服務,一年時間管理資産規模就達到53億美金。李健表示,通過大數據、區塊鏈等資訊技術,提供智慧化的投資服務將是趨勢之一,希望能“彎道超車”成為券商外生式創新的示範平臺。
此外,對金融科技的參與者而言,業內認為更重要的是找到適當切入點。陳龍就認為,金融科技(Fintech)只是1.0版本,金融生活(Finlife)將成為終極的升級版。“目前來看,與金融相關的高科技類投資已經成為增長最快的行業之一。但金融科技(Fintech)強調的技術賦能金融其實只是開端,技術讓金融更好地服務和推動商業和生活才是真正發展的方向,金融創新的益處要落到激活實體經濟並最終改善民生,金融生活(Finlife)才是其真正有生命力的未來。”
正是以此為宗旨,在金融科技發展和演進的過程中,技術進步所衍生的某些風險也在被業內重視。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國家外匯管理局局長潘功勝指出,在技術提升效率、降低成本和風險水準的同時,也可能放大某些風險。比如數字技術的進步加快了資訊傳播的速度,在市場出現波動的時候會容易産生延遲效應,所以對市場的穩定性會産生一個更大的影響;而電子交易系統的高頻交易一旦出現失誤,也會對市場産生較大的衝擊;此外還可能使部分弱勢特殊群體獲得金融服務的難度加大——這些風險都值得提前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