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跑吧,青春!
- 發佈時間:2016-05-03 09:05:45 來源:新華網 責任編輯:羅伯特
新華社北京5月3日電 題:奔跑吧,青春!
新華社記者
他們的啟航,因心懷夢想而自信;
他們的奮鬥,因堅定信念而執著;
他們的收穫,因創造奉獻而厚重;
他們的故事,因匯入時代而動人!
一個個青春的身影、一張張青春的面容躍入我們的視線;一串串堅實的足印、一聲聲真實的心音、激蕩著我們的情感。
一種創造:于不起眼處驚艷
東北經濟發展遭遇困境,長春市的青年企業家朱建明和王欣洋卻在看似冷寂的土地上找到了發展機會。
“長春是新中國第一輛解放牌卡車、第一輛紅旗牌高級轎車誕生地,具有良好的汽車工業基礎和豐富專業人才。”基於這一背景,2005年,朱建明辭別北京一家汽車技術公司,創辦長春天火汽車技術有限公司。
“中科院長春光機所擁有多個國家重點實驗室,為中國‘兩彈一星’、‘載人航太工程’作出過重大貢獻,具人才資源優勢。”帶著這份認知,2012年8月,王欣洋離開聯合創辦的比利時公司回國,創立長春長光辰芯光電技術有限公司。
成立公司後,朱建明發現,長春竟然沒有一家造型設計中心,設計項目大多發包歐洲,開發成本高。他抓住這一市場空白,創建了長春市汽車研發設計服務平臺,與多家世界一流設計公司建立起合作關係。4年前,他又提早邁出轉型步伐,研發和生産了房車、越野車、場地賽車、雪地車等新産品,成為國內別具一格的個性化汽車和旅遊裝備生産商。
“創業需要準確瞄準市場空白,並堅持走下去。”作為世界上對高端圖像感測器晶片需求量最大的國家之一,我國當時沒有企業製造這種晶片,圖像裝備企業核心元件完全依賴國外供給,必須接受翻了幾倍的價格。王欣洋將填補這個空白作為主攻方向。
迄今,王欣洋的公司成功開發出包括1.5億像素在內的多款高性能CMOS圖像感測器,遞交了10余項核心技術的專利申請,打破了國外對我國製造高端圖像感測器的技術封鎖。
“對於x光片,大家不陌生。但如果將一張張固定的靜態圖片變成1秒鐘的小視頻,將大大提高觀察記錄器官的準確度,我們準備將這個産品推向市場。”王欣洋介紹他的新計劃。
“我認為,東北的老工業基礎正是優勢所在。我希望更多當地創業者能結合本地産業優勢,通過創新充分釋放東北的潛力。”朱建明説。
“天火”與“長光”,在不起眼處迸發奪目光彩。
一種奉獻:回報實幹為本
“國旺,你那裏現在幾點了?”
“我這裡是巴拿馬時間晚上10點,比北京時間晚12個小時。”
……
常國旺今年28歲,是新疆生産建設兵團的一員,作為“海外兵團”戰士奮戰在中美洲。
記者近日在不同時段,以QQ、微信方式完成了這一跨越大半個地球的採訪。其時的他,正在1.9萬公里外的中美洲最南部的巴拿馬共和國首都巴拿馬城。
7年前,常國旺從甘肅酒泉職業技術學院建築工程技術專業畢業,來到新疆生産建設兵團北新國際公司。2011年5月,他作為施工人員,被公司派往委內瑞拉加拉加斯參與公司當地在建項目,當時23歲。
海外創業之難,是常國旺每日應對的常態。
白天,常國旺頂著40多攝氏度的高溫,忍受著因蚊蟲叮咬皮膚大面積潰爛的疼痛,開著推土機,扛著測量儀奮戰于一個個營地:沒有機械篩沙機,就用廢舊電機、廢鋼材自己加工製造;深夜,在治安極差的難民區施工,混凝土澆築到幾點,他就守到幾點……因工作成績突出,兩年後常國旺當上了項目經理。
讓他特別難忘的是,2013年,在極為艱難的情況下,他與工友們大戰180天,創下隧道模從10天1層變為6層、灌注樁從每天成樁4根到8根的“常國旺效率”,如期將委內瑞拉政府的重點民生工程項目——迪烏那工程項目交付使用。
5年海外創業的艱難,常國旺並不認為多麼苦,總以“感謝”、“榮幸”作答。
“我這麼年輕,企業就讓我去海外,給了我這麼好的鍛鍊機會。就得好好幹,要有老一代兵團人的開拓、吃苦精神。”
如今,他擔任北新國際公司委內瑞拉區副總經理,分管巴拿馬辦事處所有工作。
“現在只能每天下班後與家人視頻一下。兒子一歲半,沒法陪他成長,挺遺憾。這些年,自己收入增加了,給家人的生活帶來明顯改善,算是一點安慰……”
一種守望:因堅持而動人
胡艷夢,畢業于雲南保山學院音樂教育專業,雲南大理白族自治州漾濞彝族自治縣特崗教師,2013年9月來到這個縣順濞鎮新村完小任教。
“我很平凡。”胡艷夢説。
但跟隨她走一次山路,你就會感受到這位“90後”的不平凡。
連接順濞鎮和新村的盤山路25公里,越走越高,越走越險。4月下旬,山上仍雲繞霧罩,寒意襲人。
胡艷夢是這個鄉村第一位女教師,也是在崗的唯一外地教師,其他8位老師最年輕的46歲。
“當時這條路沒鋪柏油,還是彈石路,父母把我送到了學校。天下著雨,沒有電,我們燒火做了第一頓飯。媽媽擔心我待不下去,説行李沒打開呢,回去嗎……”胡艷夢回憶前來報到的情景。
那條令人生畏的山路,後來成了她的“上班路”!
就在她安頓下來不久,順濞鎮完小成立鄉村學校少年宮,聘請胡艷夢為音樂、舞蹈輔導員,每週二、三、四下午4點半是她去少年宮上課的時間。
來回整整50公里,沒有班車,靠搭鄉親進出山的摩托、農用車,坐一段,換一段。“順風車”等不來的時候,只有自己翻山越嶺。上完課,再摸夜回到山裏……
兩年下來,山裏山外,兩頭兼顧,胡艷夢沒有耽誤一節課。不僅把新村完小、少年宮的音樂、舞蹈課上得有聲有色,兼任的語文、科學課也同樣出彩,所教四年級科學年末統考取得全鄉第一、全縣第五的好成績,並帶動新村完小從全鄉每年統考倒數第一,進步到名列第三……
“做一個好教師是我的夢想,我會堅持幹下去。”胡艷夢對記者説。
對於青年演員江一燕而言,堅持是如約的守望。
在最近於寧波舉行的江一燕公益攝影展上,她與記者分享了自己作為“小江老師”的故事。
2007年,江一燕隨劇組在廣西巴馬縣小嘎牙村拍戲。廢棄的教室,簡陋的學校,輟學的孩子……江一燕看後無法平靜。
“你們如果好好學習,小江老師一定回來看你們。”離開村子時,她向孩子們承諾。
時間一年年過去,“小江老師”如約一年年回來。
“只有去孩子生活的地方做調查,才能真正了解孩子。”江一燕説,比如,她給孩子們講生理衛生知識,正是在調查中發現孩子們這方面太欠缺,沒法照顧、保護自己。為當地學校建廣播站、蓋食堂,給學生設獎學金、買學習用品、送校服、開運動會等,也是基於孩子急需。
她告訴記者,今年元宵節後回到巴馬,通過調查走訪,發現了讓她感到不安的新情況:當地撤點並校後,七八歲的孩子要去很遠的學校寄宿上學,如何保證安全?學齡前孩子少了玩伴,天天與不會普通話的爺爺奶奶在一起,入學後跟不上課,是否造成自卑?
“能不能在山村建一些類似幼兒園的學前學校?為此,我找到巴馬縣教育局……”
不捨、回來;不安、再回……一次一次,一年一年,化為情結,成為守望。
讓她欣慰的是,每年回來,都感受到了孩子們的進步。
“從前問這些孩子的夢想是什麼,他們都不説話,現在他們會給我寫卡片,説會努力做你這樣的山區老師。”
一種奮鬥:源自責任情懷
“留一半青春給故鄉”——胡詩澤的這句話,讓記者記憶深刻。
33歲的胡詩澤,故鄉是海南省定安縣新竹鎮次灘村,一個落後、貧困的地方。他從小隨父母在外長大,對故鄉情感的昇華來自考上大學時的回鄉之旅。
“2002年,我考上燕山大學資訊科學與工程學院,我是村裏歷史上第一個上一本的大學生,村裏請來瓊劇團、木偶劇團連演兩個晚上慶賀。當時我家比較窮,鄉親們幾十塊、幾塊地湊錢給我上學……”
最讓胡詩澤感動的是鄉親們對他説的那句話:“村裏出了你這樣一個大學生,值了!你什麼時候回到村裏,都有一雙筷子屬於你。”
這句話,觸動鄉愁,激發責任。
就在那個暑假,他和身邊的5個夥伴組成了志願服務者隊伍,開始了“就近服務家鄉”第一步。
此後,每年寒暑假,胡詩澤率領團隊為家鄉建設流動兒童圖書室、農民閱覽室,為鄉村小學募集各種文具、教具、體育器材,為鄉村孩子舉辦第二課堂活動開闊視野,舉行愛老敬老親情陪伴活動……
14年過去,團隊已經發展到3500人,取名“海南返鄉大學生志願服務隊”,服務範圍從定安延伸到樂東、文昌、三亞等海南14個市縣。
10多年間,胡詩澤個人生活發生很大變化。大學畢業後,他進入一家外企,先後工作于上海和溫州,並擔任這個公司華東區經理。
然而,一縷鄉愁,讓他從未放棄對家鄉的關注與幫扶。2015年底,他攜新婚妻子告別上海,徹底回到故鄉創業。
胡詩澤返鄉註冊的第一個産品商標叫“落地生根”。
定安黑豬肉、粽子、鵝肉非常有名,農戶家禽散養很普遍,當地盛産高品質香蕉、鳳梨、檳榔等。胡詩澤的第一步,是做電商,把家鄉優質農産品推出去,帶動鄉親致富。
記者與胡詩澤第一次見面是4月下旬,那天他到海口進行黑豬肉“宅配送”。去年底到現在,他已經建立起了黑豬肉産銷鏈條,實現了粽子、水果等深圳、上海12小時“落地配”,給了鄉親們很大信心。
“人在青春時光最能夠為家鄉做事了,為什麼非得等到年老後落葉歸根呢?”他對記者説。
臨別,胡詩澤送給記者一盤CD,刻在上面的歌曲名叫《回到故鄉》。這是海南返鄉大學生志願服務隊隊歌,胡詩澤自己作詞——
“回到故鄉
讓我們一起成長
迎著太陽
燃燒夢想
服務家鄉
讓青春飛揚
要做就做最好的榜樣
……”(執筆記者:廖翊;參與記者:姜瀟、孟含琪、涂超華、余靖靜、蔡國棟、張鴻墀、吉哲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