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7日 星期四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非法集資的“老坑”為何總有人跳

  • 發佈時間:2016-04-29 08:23:58  來源:新華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一段時間以來,“理財平臺”接連曝出問題,引起社會廣泛關注。有幾起大案已被公安機關定性為非法集資。大案頻發、涉案金額大、參與人數多,已成為非法集資的新特點。為何有關部門不斷加大監管力度、多種渠道提示投資風險,投資者仍頻頻掉入非法集資陷阱?

  據廣州市金融局有關負責人介紹,儘管形形色色的非法集資披著各式“馬甲”,但萬變不離其宗。從手法而言,無外乎畫餅、造勢、吸金,即承諾高額回報、虛構或誇大投資項目、虛假宣傳造勢等,讓投資者一步步落入陷阱,不能自拔。

  從幾起暴露出的“非法集資”案件看,均是先編造所謂的“投資故事”,再許諾高回報。以新近查處的上海中晉資産非法集資案為例。2012年7月起,“中晉係”先後註冊50余家子公司,控制100余家有限合夥企業,利用虛假業務、關聯交易、虛增業績等手段騙取投資人信任,並以“中晉合夥人計劃”的名義,變相承諾高額年化收益,其中一款“永久合夥人産品”的年化收益率甚至高達40%。為顯示“雄厚實力”,“中晉係”不僅冠名贊助上海某衛視相親節目“相約星期六”,找來知名人士做形象代言人,而且租賃的辦公場所不少是地標性的高檔商務樓。“中晉係”還通過網上宣傳、線下推廣等方式,向不特定公眾大肆非法吸收資金,最終資金鏈斷裂。

  而從受害人群看,犯罪團夥實施作案的目標群體多為下崗職工、離退休人員等中老年群體。廣東“邦家”案受害者大部分都是中老年人,甚至還有孤寡老人。“邦家”打著融資租賃等新興産業的幌子,大搞宣傳會、推介會,欺詐中老年投資者。一位被害人告訴媒體記者,“邦家”搞過一個南沙宣傳會,六個大廳,特別氣派,以為是一家有實力的大公司,就上了當。

  令人憂心的是,非法集資的“老坑”如今還有了新的偽裝。據辦案民警介紹,以前非法集資案件嫌疑人往往以高額收益誘惑投資人,但從最近的案件看,非法集資有向投入少、看似回報低的方向發展,進一步增加了迷惑性。

  更可怕的是,有一些老人是帶著僥倖甚至賭博心態參與的,調查中有一位老人説,自己感覺可能是騙局,但認為能趕在該公司資金鏈斷裂前全身而退,還是能賺到錢的。

  據警方介紹,多數非法集資犯罪案件破獲前贓款已被揮霍一空或去向不明,即便法院對案件作出生效判決,許多受害人也難以全部或部分收回被騙資金。例如辦案民警在抓獲“營口利偉達”投資公司案主要犯罪嫌疑人馮某時,發現他已沒錢了,騙來的錢都用於支付團隊雇傭費、利息和還過往欠債。

  因此,投資者在購買理財産品時,一定要全面了解産品資訊,避免落入非法集資陷阱,如果一時無法判斷,可向有關部門進行諮詢,並可參考以下提示:一是對照銀行貸款利率和普通金融産品的回報利率,多數情況下明顯偏高的投資回報很可能就是投資陷阱;二是通過查詢工商、稅務等相關資料,看主體身份是否合法、真實;三是如遇到推銷所謂即將在境內外證券市場上市的股票,可通過政府網站查閱是否已經批准發行等;四是通過媒體和網際網路資源,搜索查詢相關企業違法犯罪記錄;五是對親朋好友推薦的低風險、高回報的投資建議要審慎決策,防止自己成為“下線”。(辛華)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