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幹就幹出個樣兒”
- 發佈時間:2016-04-29 04:31:51 來源:農民日報 責任編輯:羅伯特
楊戈本報記者樂明凱文/圖
車間溫度30℃,濕度80%,噪音100分貝。4月25日,記者在湖北省襄陽市際華三五二四紡織有限公司布機車間內,體驗了紡織女工劉沙的工作環境,479台噴氣織機24小時運轉,丁班輪班長劉沙和她的同事們常年四班三上。
1985年出生的劉沙是襄陽市襄州區東津鎮秦咀村人,2009年8月離開農村進廠務工,先後榮獲湖北省“十佳農民工”、全國勞動模範等稱號。劉沙告訴記者,“相比以前在農村務農,工廠環境、工作量和收入算好的。就在我進廠辦好手續那一刻起,就下定決心,要幹就幹出個樣兒,一定不丟農村人的臉。”勤奮努力,成就“快手”絕活
“原來在家裏務農是單打獨鬥,自由散漫慣了,最初從農村到工廠裏上班,是有點不習慣”。由於沒有掌握技術要領,剛開始織布打結慢而且品質差。“當時心裏急呀,也不自信,常常懷疑是不是因為自己是農村人,就比別人笨一些。”劉沙説,“可我就不信農村人比城裏人差。”
下班回宿舍後,姐妹們早早都休息了,劉沙為了不影響別人,就到走廊繼續練習。大冬天,過道裏的寒風把手都凍僵了。劉沙就放了一盆熱水在身邊,手凍得不聽使喚了,她就把手放到熱水裏泡一泡,然後繼續練打結。
功夫不負有心人。不到半年,劉沙已經可以看16台車,比其他工友多4台。而且她練就了一個“快手”的絕活,與同年進廠的女工相比,每分鐘處理結頭的數量高出38%,處理斷經速度快25%,打破了公司記錄,取得“狀元”稱號。
技術帶動,發揮團隊作用
“光自己技術好不行,還要帶動身邊的姐妹,這樣團隊的生産效率才高。任務完成得好,大家都能有相應的經濟收入。”2012年4月,劉沙到操作技術最差的丙班當輪班教練,針對擋車工操作水準參差不齊的問題,她利用自己的技術特長,因人施教、分別幫教、反覆操作,直到員工完全掌握技術為止。
2013年初,布機車間丁班前任輪班長因為人員流失嚴重,無法保障正常生産而辭職,當時沒有一個有經驗的輪班長願意接手。最後,劉沙頂著壓力接下丁班,每天跟上了發條似的忙碌。
人員緊張,她自己去走村串戶宣傳招工;效率提不上去,她探索總結的“一停二看三查”巡迴法,提高生産效率達10%;生産任務緊,她提出“班前五分鐘搶開臺”的口號,率先組建的一支20余人的“青年突擊隊”,合理安排員工新老搭檔、優劣搭檔,大大提升了綜合開臺效率。很快,丁班的各項生産指標上去了,名列各班組前列,可劉沙卻整整瘦了10斤。
不管是擔任教練工還是輪班長,劉沙總是把培養姐妹的操作技能放在首位。她先後帶出50多名徒弟,其中39人當上了品質標兵、操作能手,在車間發揮著重要作用。
感情留人,把班組當家庭
紡織廠工作累、環境差,不少員工都因此而離職。為了穩定員工隊伍,劉沙把班組當家庭,在工作中以心換心,很快就把丁班組員的心都攏到一起。她説:“人心都是肉長的,只要我對她們好,她們也會真心對我。”
劉沙和小組長定期走訪單身樓,班中10名組長人手一個談心本,每個輪班休息的時候,她都會帶領小組長到員工宿舍,了解大家的想法,掌握她們的思想動態,幫助她們解決生活上的不便。如聯繫督促物業公司修理壞燈泡和水管,幫員工給電動車電瓶充電,去醫院探望員工生病的親屬等等。
業餘時間,劉沙組織姐妹們開展爬山、卡拉OK比賽、廚藝比拼等活動倡導健康的生活方式,加深感情和凝聚力。班組員工出勤率達到95%以上,人員流失率合理控制在2%以內。
2015年5月,劉沙榮獲全國勞動模範稱號。劉沙當上勞模後,依然辛勤穿梭在機臺之間,公司準備給她分一套公寓,可劉沙聽説公寓房源緊張,好多成家的大學生還排隊等著時,她毫不猶豫地放棄了。“讓大學生住吧,這樣他們才能更加安心地在企業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