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7月01日 星期一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油價前景難測 産油國謀轉型

  • 發佈時間:2016-04-26 23:00:33  來源:國際商報  作者:劉旭穎  責任編輯:羅伯特

  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多哈會議無果而終後,雖説OPEC還計劃在6月份的大會上繼續討論石油凍産問題,但外界普遍預計,只要世界主要産油國之間關於市場份額的矛盾不解決的話,大會仍難有樂觀結果。而一些石油生産大國甚至開始了擺脫石油依賴的龐大經濟改革計劃。

  油價還得看供需

  OPEC多哈會議後的國際油價走勢,由於科威特石油工人罷工事件出現了暫時喘息的空間。“罷工當天科威特的産油量減少了近2/3,原油日産量下降170萬桶,這對國際油價産生了小幅支撐。”安迅思原油分析師馬琛説,不過隨著罷工結束,油價小幅下跌回落至正常水準,“因為基於地緣政治因素而産生的油價波動週期都比較短”。“現在油價的壓力還沒有將産油國逼迫到限制或凍結産量的‘份兒’上。”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西亞非洲研究所副所長廖百智説,其實歷史上OPEC也並不“團結”,即便是OPEC對國際油價比較有控制力的時期,OPEC內部也是一團散沙。

  馬琛認為,後期國際油價還應該從基本面也就是供需上來看。多哈凍産協議提出前,市場已經將油價“炒”得足夠高了,超過40美元/桶,即便是現在也在40美元/桶附近徘徊。但是從基本面上看,現在供應還遠遠大於需求。持續上漲的動力仍很欠缺。

  而廖百智指出,供需矛盾的解決是一個長期的過程。比如油價過低,國際投資商不再投資石油勘探領域,技術更新等變慢進而影響産量。而這就不是三五個月能完成的,動輒幾年,對沙特、伊朗這些産油國而言,都是“傷敵一千,自損八百”的結果。

  産油國有壓力

  目前,市場都在寄希望於6月OPEC大會能解決多哈會議未能解決的問題,但廖百智表示,無論從歷史經驗看還是從實際情況看,未來一段時間對産油國達成協定都較為悲觀。除非油價長期持續下跌,進而影響到産油國的投資以及石油行業的未來發展的情況下,或者像沙特所説,真正經過一段時間的演變,“市場的手”調節供需達到平衡,這時油價才可能回升。

  不過廖百智坦言,目前看,未來一段時間內,國際石油市場都難以就凍産協議達成共識。因為産油國間的矛盾仍難以調和。這些矛盾不僅僅是沙特和伊朗間的問題,還包括美國、俄羅斯、伊拉克和利比亞等。

  另外,廖百智也指出,儘管各産油國不願妥協的立場可以理解,但也不能否認,相當長時間的油價低迷確實擠壓了産油國的利潤空間。

  數據顯示,2014年6月中旬至2016年1月,國際油價大幅下跌,從每桶115美元跌至每桶28美元。

  世界最大産油國沙烏地阿拉伯4月25日公佈了旨在擺脫對石油依賴的龐大經濟改革計劃,包括推動國有的沙烏地阿拉伯國家石油公司上市,以及建立世界最大主權財富基金。

  這已不是沙特第一次謀求“擺脫石油”了。資料顯示,自2015年下半年以來,沙特政府就連續出臺削減汽油、水電補貼和發行債券等措施,計劃在國庫儲備耗盡之前,通過上述行動來實現收入多元化以降低對石油的依賴程度。

  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石油出口國,沙特的大部分經濟收入都來自於能源出口。可隨著石油價格的持續下跌,90%收入都來自於石油收入的沙特,竟然在2015年創下了980億美元的赤字紀錄。

  這些矛盾中,沙特和伊朗間的矛盾最為明顯。多哈凍産協議自2月提出至會議召開前夕,伊朗從始至終的態度都很堅決。對於今年1月剛剛被解除制裁的伊朗而言,最重要的就是重返國際石油市場,而凍結協議並不會給其帶來任何好處。

  數據顯示,目前伊朗石油日産量已經提高至350萬桶。而伊朗方面表示,在該國産量達到制裁前的每天400萬桶的水準前不準備凍結産量。“在這樣的情況下,沙特堅持只有伊朗參與進來才能夠進行談判,而伊朗態度又很堅決,所以至今都看不到産油國就國際油價協調一致進行政策調整的希望。”馬琛指出。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