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7月17日 星期三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脫貧衝刺,井岡山革命老區的底氣從何而來?

  • 發佈時間:2016-04-25 09:58:23  來源:新華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新華社南昌4月25日電? 題:脫貧衝刺,井岡山革命老區的底氣從何而來?

  新華社記者胡喆、秦宏

  記者近日在江西省吉安市採訪了解到,位於井岡山革命老區的吉安縣和井岡山市,今年將摘掉貧困縣的帽子。“底子薄、基礎差”的國家級貧困縣脫貧衝刺的底氣從何而來?

  摘“貧帽”:産業帶動 加快脫貧

  45歲的李小明,吉安縣梅塘鎮塘李村村民,家有年邁的父母和三個孩子,妻子身體不好。照顧家庭、伺候幾畝地,老李苦哈哈地過著日子。

  2013年起,吉安市推進實施“一個農戶一畝柚子、一個雞棚、一畝葡萄、一個勞動力在園區務工”的“四個一”産業精準扶貧。李小明成為井岡蜜柚的産業扶貧重點幫扶對象,政府免費發放了柚苗,技術人員駐村提供生産、銷售指導。

  今年春節剛過,老李就忙著為自家5畝井岡蜜柚施肥、剪枝。李小明高興地告訴記者:“今年蜜柚要挂果了,預計每畝有1萬多元收入。家有一畝柚,只要人不懶,脫貧不用愁。”

  如今妻子被推薦到電子廠務工,每月收入近3000元;大兒子畢業後在一家飯店打工,一家生活大為改善。在吉安市,像李小明這樣種植井岡蜜柚的農戶有14.5萬戶,種植面積達9.6萬畝。“家有一畝柚,小康不用愁”“井岡蜜柚香,老鄉奔小康”在吉安已深入人心。

  吉安市市委書記王萍説:“近年來,基礎設施扶貧、搬遷扶貧、産業扶貧、智力扶貧、勞務扶貧、保障扶貧‘六大精準扶貧措施’的實施,實現了對貧困戶的全覆蓋。”

  “六大精準扶貧措施”是井岡山革命老區敢於率先脫貧的底氣。據統計,吉安全市農村貧困人口由2011年的59.8萬人減少到2015年的27.2萬人,4年減貧32.6萬人。

  兜住底:政策疊加支援 撐起絕對困難戶

  母親中風十年、女兒剛上小學三年級,前年妻子查出患有尿毒症,每週都得接受血液透析治療——對井岡山市長坪鄉村民康海明來説,生活把人“壓得喘不過氣”。

  妻子和母親光是治療費用一年就得花掉4800多元。對於沒有技術和文化的康海明來説,一年拼盡全力的結果,也只有3500元的收入。

  家裏只有他一個勞力,加上孩子的學費和全家人的生活費,根本入不敷出。像這樣的絕對貧困家庭,應該怎麼扶、怎麼脫貧?吉安市給出了答案:用産業託管分紅扶貧和社保、醫療救助、子女上學的教育扶持等政策疊加,兜底扶貧。

  去年,康海明所在的中煙村,通過幫扶單位——井岡山風景管理局資助的1萬元作為本金,入股村裏茶葉種植專業合作社,確保每年20%的分紅。政府還為康海明一家4口免費辦理了新農合、新農保。

  今年,通過醫保康海明妻子報銷了近三分之一的醫療費,政府每年發放6480元的低保金,加上每年2000元的産業分紅,康海明終於可以長舒一口氣:“小孩上學也不用愁,鄉里為每位貧困戶子女每學期補助500元生活費。”

  “兜底保障”,這是井岡山革命老區敢於率先脫貧的“保險”。在探索“託管分紅”帶動貧困戶脫貧的同時,今年以來,吉安市一面大力扶持産業脫貧,一面通過提高社保標準、加大醫療救助等措施,最大限度疊加政策支援。

  斷“窮根”:培養“讀書郎” 阻斷貧困代際傳遞

  19歲的鐘惠秀來自吉安縣一個貧困家庭,全家年收入只有1.5萬元左右,父母要供兩個孩子上學,還要照顧老人,日子過得緊緊巴巴。初中畢業後,她渴望繼續上學,用知識改變命運;又希望早一點進入社會工作,改善家庭現狀。最終,她選擇就讀職業技術學校。

  “畢竟爸媽都不年輕了,家裏也吃緊。”她希望成為一名有知識的“打工者”,“一來這樣收入比較高,二來還能照顧到家裏。”在吉安市教育扶貧幫助下,2012年鐘惠秀進入職校就讀會計專業。

  讀書期間,學校連續3年為她申請了國家扶貧助學金,同時還將學費減免了一半。現在,學校將她推薦到縣裏一家戶外用品公司做採購員。每月4000多元的工資,一大半交給家裏,鐘惠秀“覺得自己長大了”。

  鐘惠秀是吉安縣將智力扶貧與勞務扶貧相結合的縮影。通過“雨露計劃”,吉安縣力推“訂單教育”“工學結合”等模式,每年培養貧困家庭學生5000多名。目前全縣共有9664名貧困戶人口在外務工,年均收入3萬元,基本實現“一人務工,全家脫貧”。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吉安市教育局局長張萬安向記者介紹,為解決貧困生就業問題,吉安市引導教育投入向職業教育和貧困學生傾斜,構建“招生-成才-就業-跟蹤管理”的職教服務體系。對有能力接受更高水準教育的貧困學生,當地政府在校期間每人每學年給予生活補助2000元,並設立5000至1萬元不等的獎學金、助學金。目前,吉安市最大的職業教育學校吉安職業教育學院的近萬名學生中,50%以上來自農村貧困家庭。

  “精準扶貧‘一看房,二看糧,三看勞動能力強不強,四看家中有沒有讀書郎’。”王萍説,“讓貧困家庭的孩子用知識改變自己和家庭的命運,阻斷貧窮的代際傳遞,才能徹底挖掉‘窮根’”。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