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2日 星期六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到香港買保險靠譜嗎

  • 發佈時間:2016-04-25 05:29:50  來源:山西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如今,內地居民赴港不只是旅遊購物,保險也成為一些人“爆買”的産品。“五一”臨近,太原市民溫玲就有這樣的計劃。“聽説香港的保險産品收益高,保障多,想在旅遊時順便了解一下。”

  今年以來,有關內地客戶赴港買保險的新聞不斷出現。香港保險業監理處的數據也顯示,2015年內地訪客新購保單保費達316億港元。

  為什麼越來越多的人到香港買保險?

  據了解,香港保險一向以保費低、理賠範圍廣等優勢吸引內地消費者。業內人士稱,香港保險行業歷史悠久,制度及服務更完善。目前,香港的合法保險公司總數近160家,它們提供種類繁多的保險和風險管理服務,部分産品在保障範圍和費率上的確較內地産品有優勢。

  記者了解到,內地人到香港買保險,一般關注重大疾病險、人壽險和儲蓄分紅險三類産品。以一款“危疾終身保計劃”為例,涵蓋69種嚴重病況;而在內地,一般重大疾病保險只涵蓋40種左右病況。從保費水準看,同等額度的保險,受保人要投的保費在香港比內地要便宜30%左右。再看儲蓄分紅險,香港産品的預期年回報率要比內地同類産品高出3%左右。此外,在理賠方面,香港保險産品屬於實報實銷型,報銷藥品範圍比內地要寬許多。

  不過,業內人士表示,由於投資模式、法律政策等方面和內地不同,赴港買保險,要充分了解風險,不能盲目跟風。比如,在香港買保險,提前退保損失極大。匯率風險也不能小覷。在香港購買保險理賠或給付時使用的都是港幣,而港幣又直接與美元掛鉤,一旦港幣相對人民幣貶值幅度過大,投資者就會出現現金縮水,遭遇投資損失。

  另外,由於香港和內地的醫療判斷標準存在差異,購買重疾險存在理賠風險。如果産生糾紛,內地被保險人必須要到香港協商甚至走法律程式。這將形成非常大的開銷。

  事實上,由於內地人赴港購買保險增長較快,監管部門已陸續出臺多條“限購令”。今年2月4日起,央行規定刷銀聯卡購買香港保險,每次交易額最高限額5000美元。3月份,中國人民銀行和合作清算銀行通知,跨境保險業只允許受理人身意外險、醫療保險、交通運輸險種,不包括人壽險、投資分紅等險種;此外,個人單筆支付金額不得超過人民幣3萬元。對於內地居民來説,類似政策風險也不容忽視。

  保險業人士建議,若想去香港投保,必須找專業保險顧問仔細諮詢。同時,要弄清和內地保險産品的區別,如付款方式、貨幣差異、術語、理賠範圍和限制情況等,以免後悔。

  本報記者 張巨峰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