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轉賬 您會選哪種
- 發佈時間:2016-04-25 05:29:48 來源:山西日報 責任編輯:羅伯特
近期,多家銀行陸續宣佈,免去手機轉賬費用——
去年9月份,招商銀行率先宣佈:網上轉賬全免費。隨後,多家銀行跟進了這一福利。今年3月初,工、農、中、建、交五家銀行聯合宣佈實行手機轉賬免費。比起微信宣佈從3月1日起提現收取手續費的舉措,百姓心情可謂是喜憂參半。
手機銀行:方便省錢
“用手機登錄後點擊轉賬選項,輸入收款人的銀行卡號,確認名字,再根據提示操作就可以,不到5分鐘就能完成整個轉賬過程。現在不收手續費,那就更好了。”省城市民張朝霞,每三個月都會去工行網點給上大學的孩子匯款。如今手機轉賬免費省錢又方便,成了她選擇手機銀行的理由。
工、農、中、建、交五家銀行同時承諾,對客戶5000元以下境內人民幣銀行轉賬匯款免收手續費,降低客戶的費用支出。以工行為例,按照此前異地跨行轉賬手續費規定,轉1000元需要交手續費2元,手續費最高可達50元。根據最新規定,通過工行手機銀行轉賬,這些費用可以免除。
隨著用戶習慣的改變,越來越多的人選擇線上渠道來辦理金融業務。銀行的免費舉措,無疑是順應了潮流。事實上,比起國有大銀行,股份制銀行、城商行等的“免費餐”就更多了。從去年9月開始,招行、中信、民生、晉商等多家銀行陸續宣佈其網上銀行、手機銀行轉賬匯款“0費率”。
據中國電子銀行網統計,截至去年底,已經有70家銀行開啟網銀、手機銀行普惠政策,數億用戶得到實惠。
對於此舉,人行太原中心支行工作人員表示,銀行如此大力度推“免費餐”,和政策指導有關。
去年12月25日,央行發佈《關於改進個人銀行賬戶服務加強賬戶管理的通知》,要求商業銀行進一步改進銀行賬戶服務,針對不同的業務處理渠道,制定差異化的收費策略,為存款人提供低成本或免費的支付結算服務。央行鼓勵銀行對存款人通過網上銀行、手機銀行辦理的一定金額以下的轉賬匯款業務免收手續費。因此,銀行開始利用“免費大餐”吸引老用戶“回流”新用戶聚集。銀行的這一策略,使得手續費降低,在網上的交易成本也降低,這是銀行業實現普惠金融的具體行動。對於老百姓而言,提高了交易的便利性,又省費用,是一件好事。
銀行免費餐:能否再多些
“我覺得銀行能夠主動免去這筆費用,實實在在為我們省了一些錢,值得點讚。不過,希望銀行能夠讓我們吃上更多的免費午餐。”市民張女士的心聲可能代表了大多數人的想法。
一直以來,銀行的各項收費都被消費者所詬病,此次銀行推出的手機銀行轉賬匯款免費牌受到了用戶的肯定。不過,百姓對於銀行服務費用減免,還有更多的呼聲,比如:減免每月的短信提醒服務費;降低網銀開通使用費;降低中小企業的資産管理費等等。事實上,減免費用僅僅是一個方面,客戶對於銀行服務改進有更多期待。
近年來,支付寶、微信等第三方支付機構借助線上優勢,在手機轉賬、匯款、繳費等多個方面提供免費服務,積累了大量用戶,也使不少人的使用習慣從銀行轉向了第三方支付。它們佔領了移動支付端的大部分領土,已對銀行業務構成實質性威脅,銀行如果不加變革,只能面對市場的加速流失。
還有銀行人士稱,在電子渠道採取免費策略,不僅能將用戶帶回銀行端進行轉賬匯款,準確了解資金動向,還能進一步推廣其電子渠道應用,雖然短期內可能會損失部分手續費收入,但長期來看,隨著銀行業務轉型,銀行更看重的是用戶帶來的綜合收益——通過免費轉賬吸引來的用戶,很可能會在其他業務上産生收益。
業內人士指出,隨著金融市場競爭日益激烈,傳統銀行需要向網際網路企業學習,重視客戶需求變化,提高管理效率。“免費”應當只是第一步,傳統銀行有龐大的業務系統,為客戶提供更優質更多元的服務有更多主動性。
轉賬方式多樣:適合就好
其實,除了手機銀行,還有其他轉賬的方法,大家不妨對比一下,看看哪種更適合自己。
櫃檯轉賬:相較于其他方式,櫃檯轉賬不僅費時費力,手續費還是最高的。各行普遍按照匯款金額的0.5%-1%來收取手續費,50元封頂。較適合有大額轉賬需求的人以及中老年人。
ATM跨行轉賬:可省去排隊的麻煩,操作也相對簡單,還能做到7×24小時實時到賬。手續費方面,ATM跨行轉賬手續費一般在櫃檯轉賬費用的基礎上打9折,比櫃檯低一點,比手機銀行、網銀高。但ATM每天有5萬的限額。
手機銀行:有些銀行的手機APP轉賬仍然收費,比如交通銀行要單筆5萬元以下的才能免費,那大家轉賬時可以分批轉這樣就能省下手續費。舉個例子,假如想通過交行的手機銀行異地跨行轉賬10萬元,那麼可以分兩次轉,這樣就能省下30元的手續費。
網銀:至於網銀轉賬,雖然各大行沒有徹底免費,但是各個銀行會有一些優惠活動。手續費基本為櫃檯的一半甚至更低,但網銀轉賬存在安全工具成本費,如動態電子密碼卡、ukey等,各行的ukey收取50元-80元不等的成本費。
第三方支付:支付寶、財付通等第三方支付不僅免費,操作起來也方便,很適合年輕人使用。不過目前第三方支付轉賬存在金額限制,日限額一般在5000元至5萬元不等。
本報記者 楊繼紅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