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7月08日 星期一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一江碧水東入海 生態發展天地闊

  • 發佈時間:2016-04-25 03:00:11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本報“探訪長江經濟帶”上海採訪組

  一江碧水奔騰幾千公里,至此東入大海。上海,既處江尾,又是龍頭。地處江尾的上海,把生態環境保護擺在重要位置,大力加強生態修復和環境綜合治理,努力保證一江碧水在“最後一公里”的清澈;而作為龍頭的上海,主動融入長江經濟帶建設,積極探索可複製、可推廣的改革經驗,爭取率先在改革開放、創新發展、交通設施和生態環保等重點領域取得突破性進展,為長江經濟帶和全國發展作出新貢獻。近日,《經濟日報》採訪組深入上海市寶山、金山、崇明等區縣實地探訪,看這些地區融入長江經濟帶建設有哪些實際舉措和創新方法—

  寶山區:

  守護江水資源 彰顯特色遠航

  在離長江入海口不遠的地方有一個濕地公園——上海吳淞炮台灣國家濕地公園,這裡綠草如茵、樹木環繞,水鳥不時駐足停留,市民三三兩兩結伴遊玩其中;站在吳淞炮台灣國家濕地公園的江邊,向西北方向眺望,能清楚地看到不遠處的吳淞口國際郵輪港內不時有巨大的郵輪停靠,白色的輪廓在藍天下鮮明奪目……

  綠色的濕地、白色的郵輪,這“一綠一白”是上海市寶山區積極踐行“在發展中保護、在保護中發展”理念的真實寫照,也是寶山區近年來加快産業結構調整、促進老工業區轉型、大力發展郵輪經濟的成效。誰能想到,如今詩情畫意的吳淞炮台灣國家濕地公園,曾經只是一個既浪費土地資源又污染周圍環境的廢棄鋼渣堆場;誰又能想到,2011年10月才開港的吳淞口國際郵輪港,連續實現跨越式發展,目前已穩居亞洲第一大郵輪港。

  上海市寶山區緊鄰長江入海口,一江碧水奔騰幾千公里,行至此處即將匯入大海,如何在這關鍵的“最後一公里”,既保證長江水的乾淨安全又充分利用好區位優勢、促進産業結構調整,為保護生態環境提供堅實的基礎,就顯得尤為重要。

  寶山區曾是工業基地和工業原材料的生産基地,重工業比重大。近年來,寶山區積極加快産業結構調整、促進老工業區轉型,實施産業結構調整負面清單。去年,寶山區著力淘汰落後産能,調整轉型76個項目,盤活土地1700畝,造紙、電鍍、水泥、冶煉等4大污染行業整體退出寶山,並完成了193台燃煤(重油)鍋爐關停和清潔能源替代工作。這一系列措施拓展了産業升級空間,為經濟進一步轉型升級提供了條件。“十三五”期間,寶山區還將積極探索老工業區轉型,全面啟動吳淞工業區整體轉型。

  為使老工業區的轉型能與産業業態調整有效結合,寶山區近年來著力加強了“區港聯動”發展,尤其是加強了國際郵輪港的建設。

  走進巨型郵輪停靠的吳淞口國際郵輪港,立即就被忙碌的氣氛所感染。來自全國各地絡繹不絕的遊客,或是正忙著辦理登船手續,準備出國遊玩,或是剛從國外遊玩回來,正提著大包小包下船。據吳淞口國際郵輪港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王友農介紹,吳淞口國際郵輪港去年接靠郵輪279艘次,佔全國市場的50%,接待出入境遊客152.5萬人次。世界豪華郵輪海洋量子號去年實現首航,開啟中國郵輪“量子時代”。

  依託郵輪港,寶山創立了“上海郵輪旅遊節”,舉辦了“中國郵輪經濟發展高峰論壇”,承辦了“中國郵輪産業發展大會”,發起成立“亞洲郵輪港口協會”。同時,寶山區與口岸聯檢單位、吳淞口郵輪港與南韓濟州、釜山、仁川、江原道、全羅南道五省(直轄市、特區)分別簽署合作協議,寶山搭建並推動形成了具有國際影響力的郵輪行業交流平臺和市場推廣平臺。

  前段時間在美國舉行的2016全球郵輪産業大會上,寶山區委書記汪泓作了“攜手共進,譜寫國際郵輪産業合作新篇章”的主題發言,汪泓認為,“上海郵輪産業引領中國,正在成為世界郵輪版圖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寶山區抓住了全球郵輪經濟向東轉移的契機”。

  “郵輪經濟讓原來以生産型、運輸型為主,以解決交通為主的樞紐港,轉變成為一種度假經濟、體驗行銷、人民嚮往美好生活的重要載體。”汪泓告訴《經濟日報》記者,吳淞口國際郵輪港具有得天獨厚的區位優勢,水系、路係、航空線路四通八達,長三角地區的消費理念、收入水準也能夠支撐其快速發展,“我們將其納入到區域經濟轉型發展中,納入到濱江、郵輪以及生態相互輝映的戰略舉措中”。據介紹,“十三五”期間,寶山區將加快推進吳淞口國際郵輪港及配套設施建設,基本建成國際知名、亞洲一流的國際郵輪母港。

  郵輪經濟對寶山區域經濟的帶動效應明顯。在郵輪旅遊的帶動下,周邊餐飲、住宿、商業、交通等行業紛紛受益。據介紹,寶山旅行社、旅遊飯店和旅遊景點去年共接待境內外旅遊者1000多萬人次,旅遊收入近40億元。寶山還引進了不少郵輪相關企業,郵輪母港企業集聚效應正逐步顯現。另外,吳淞口國際郵輪港後續工程也已開工建設,建成後,接待能力將進一步提升,帶動效應也將更加明顯。“十三五”期間,寶山區將積極對接國家“一帶一路”和長江經濟帶戰略,堅持“區港聯動”,完善地區規劃,大力推進以郵輪港為核心的郵輪産業、商務會展、科創研發、現代物流等産業發展。

  為減少停靠港口的郵輪對港口和長江的污染,實現“綠色港口”建設目標,郵輪經濟自身也在升級換代。《經濟日報》記者在吳淞口國際郵輪港內注意到,緊靠郵輪的岸邊有一組巨大的集裝箱式白色設備,據王友農介紹,這是港口正在推進的岸基供電項目,項目建成應用後,將實現停靠港口的郵輪污染零排放,進而實現打造服務低碳經濟和生態環保的綠色樣板港的目標。

  3月末4月初,正是櫻花爛漫開放之際。每逢週末,位於寶山區的顧村公園裏總是人頭攢動,有超過10萬的市民和遊客來此賞櫻遊玩。此時,顧村公園內1.2萬餘株櫻花迎風開放,形成粉色的花海,市民在櫻花樹下席地而坐,聊天、拍照,盡享歡樂。

  為切實增強市民的生態獲得感,寶山區近年來把保護生態環境擺在發展的重要位置,從綠地、空氣、河道、污水等方面,不斷強化生態環境建設。去年,寶山區實施了顧村公園二期等綠化工程,新建各類綠地152.6公頃,每人平均公園綠地面積達11.3平方米,全區綠化面積達到5182公頃;積極強化水環境整治,去年骨幹河道整治率達78%,城鎮污水納管率達90%;全面推進第六輪環保三年行動計劃和清潔空氣行動計劃,實現環境空氣品質自動監測網路全覆蓋,提前完成污染總量減排指標及國家重點減排項目。未來,寶山區將增加地區級大型公共綠地,加大重工業區轉型中生態修復和綠化建設力度,提高綠視率和百姓綠化感受度。

  為保證一江碧水順利匯入大海,未來五年,寶山區將著重提升水環境品質:加強水源地保護,全面關停清拆水源保護區內的工業污染源;加快推進河網水系綜合治理,改善區內河道水質,提升河道生態功能;至2020年,地表水環境品質得到有效改善,實施骨幹河道綜合整治10公里,骨幹河道疏浚55公里,完成生態修復與景觀河道建設25公里;全面消除重污染河道,主要鎮級以上河道水質明顯改善,基本消除劣Ⅴ類水體,主要鎮級以上河道水環境功能區達標率力爭達60%……

  緊鄰長江入海口的寶山區,在保護髮展理念引導下,將航向更廣闊的海洋……

  崇明縣:

  犧牲暫時利益 咬住生態目標

  到東灘觀鳥、用風能發電、舉辦環島國際自行車賽事……致力於打造“世界級生態島”的上海崇明已經成為上海的“天然氧吧”、長三角的宜居城市。

  崇明,位於長江口,面向太平洋,擁有優越生態環境和豐富自然資源。上世紀九十年代,崇明就已經開始逐步探索生態發展的路徑。2006年11月,上海市政府批准的《崇明三島總體規劃(2005—2020)》,為崇明繪就了一幅世界級生態島的美好藍圖。10年來,崇明生態島建設的重要意義、貢獻和成效已經在公眾中逐步形成共識,也為中國在生態文明領域贏得了國際聲譽。如今,崇明正式提出“生態+”發展理念,將生態文明融入經濟社會發展的全領域、全過程。

  “崇明生態島建設要經得起誘惑、耐得住寂寞,咬住目標不動搖。”這是崇明自上而下形成的共識。

  在自然生態方面,崇明通過濕地保護、監測、修復技術的研究與應用,形成了“西灘濕地保護與開發雙贏模式實踐區”和“東灘濕地生態保育與修復示範區”,為國內外濕地保育和修復提供了借鑒;崇明還通過開發島嶼生態建設決策支援系統,建成了崇明島生態環境綜合監測平臺,推進了崇明生態環境預警監控體系的完善。

  在人居生態方面,崇明整合建築節能、資源迴圈、智慧化調控關鍵技術,實現了崇明陳家鎮生態示範樓綜合節能75%、資源迴圈利用60%、可再生能利用50%,形成了島嶼生態建築的適宜技術體系;此外,崇明還通過低成本民居改造、節能整合技術、生態河道技術以及生態魚塘與種養技術的應用,打造了崇明生態瀛東村。

  在産業生態方面,“拒污”動真格,凡是産業導向、能耗水準和環境評價不符合生態島建設要求的,一律拒之門外。近幾年,崇明為保護生態環境將幾十億投資項目拒之門外。與此同時,崇明近年來還相繼關停了近200家不符合生態島産業定位的企業。另一方面,崇明以發展生態農業技術為基礎,建成了適於崇明農田環境的土壤修復、病蟲害防治,稻田養蝦、稻田養蟹等種養結合的生態農業發展模式與技術體系;並以發展迴圈經濟為核心,建立了低碳、低成本、低養護、高效益的生態林産業發展的模式。

  在生態島建設的過程中,作為上海“後花園”的崇明,已經成為上海今後發展的戰略要地。“崇明生態島建設為上海新世紀發展預留了生態環境良好的重要戰略空間。”業內專家認為,10年來,崇明在生態環境保護與建設、經濟社會發展、民生改善方面取得了不俗成績,尤其是滬崇蘇大通道開通後,憑藉其區位優勢抓住新的機遇,發展更為迅速。如今,崇明生態系統服務功能不斷提升,自然資本不斷增值,越來越凸顯出它的戰略地位。

  復旦大學特聘教授陳家寬表示,崇明世界級生態島是自然生態健康、人居生態和諧、産業生態高端的自然—經濟—社會複合島嶼生態系統,具有顯著的示範意義和國際綜合競爭力。

  崇明提出,“十三五”期間,要實施“生態+”發展戰略,用新思維審視和謀劃生態與發展的問題,創新生態建設體制機制,探索建立成熟的生態發展模式,堅持生態立島,實現生態興島,努力走出一條具有崇明特色的生態文明發展道路。在崇明看來,“生態+”是一個全新的名詞、是一個嶄新的發展理念。崇明提出“生態+”發展戰略,一是得益於崇明10多年生態島建設奠定的良好基礎,二是站在未來發展的維度,實施“生態+”發展戰略,能將生態優勢更好地轉化為發展優勢。對於生態崇明而言,“生態+”是一種更高形態的發展之路,不僅可以“+産業”,也可以“+社會建設”,“+生活方式”轉變……“+”的內容,可以根據形勢的變化而不斷更新和完善,能夠加快生態文明建設融入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建設各個方面和全過程。

  “不妨描繪一下未來,”崇明縣委書記馬樂聲説,“如果你問我,生態島建設最大的成果是什麼,我想用最簡單的語言來表達,那就是在島上的人們能呼吸上新鮮的空氣,吃上安全的農産品,過上舒適安逸的生活”。

  金山區:

  營建綠色環境 産業同步轉型

  “今年,全區將實施整治項目280個,較去年翻一番還不止”“‘環保警察’的率先亮相,將成為金山區環境治理的一個大招”……不久前,上海金山區召開“環境綜合整治情況通報會”,金山區領導和職能部門負責人直面居民代表、網友代表和新聞媒體,一一介紹去年環境綜合整治的進度和今年的目標任務,並坦陳當前環境整治與産業轉型的重點問題。“對於金山區來説,目前最大短板之一,就是環境綜合治理和産業轉型的能力亟待提升。”金山區委書記李躍旗表示,今年金山區將一個個“硬骨頭”啃過去,同時還將著眼長遠,建立系列長效機制,造就更高水準的“綠水青山”。

  以往,金山區給人的印象就是“化工+農業+遠郊”,沒有主打産業,都是一些小、散、亂項目,這些散亂産能既對環境造成破壞,也給産業轉型升級造成障礙。

  在壓力面前,金山人痛定思痛,開始重新思考區域定位問題。打開地圖會發現,金山區南瀕杭州灣、與舟山群島隔海相望,西與浙江省平湖、嘉善接壤。因此,金山區雖然是上海的遠郊,卻是連接長三角地區的要衝。尤其是隨著杭州灣跨海大橋和嘉紹大橋的相繼通車,金山成為連接中國經濟最活躍地區的重要交通節點和上海南翼輻射長三角的“橋頭堡”。這讓金山人豁然開朗,在謀劃新一輪發展之際,金山區力圖在産業選擇、環境治理上站得更高一些,看得更遠一些,探索出一條基於生態文明要求的地區發展道路。

  在環境整治方面,面對當地居民對於改善環境的強烈要求,去年下半年以來,金山區重點聚焦化工産業核心區金山二工區,生態整治區金山衛鎮、漕涇鎮、山陽鎮、石化街道,以及輻射區朱涇鎮、張堰鎮的三個點,全力開展了整治行動。今年,金山區仍將重點聚焦化工産業核心區、生態整治區、輻射區及市級重點,全年將實施整治項目280個,較去年增幅超過一倍。這當中,包括企業關停項目71項、廢氣深化治理項目26項、關閉126家畜禽養殖場、重污染河道整治和農村生活污水收集13項、造林2000畝等。

  “今年內,一支‘環保警察’隊伍,將率先在金山亮相。”據介紹,為了聚焦“環境綜合治理能力薄弱”的短板,金山將多管齊下、標本兼治。目前,該區正在編制、資金等方面積極籌措,擬成立“金山公安分局環保支隊”,為地區的環境綜合整治打造專業執法力量。“到今年底,環境綜合整治工作初見成效,異味擾民情況有所緩解,‘五違’頑疾明顯改善;到2017年底,環境綜合整治取得階段性成效,異味擾民情況明顯改善,黑臭河道全面消除……”在闡述金山區環境整治目標的同時,李躍旗不忘補充,到去年底,金山共排摸出了近1000萬平方米的無證建築,將力爭用3年左右時間完成整治。

  一手抓環境整治,一手抓産業升級。如今,金山針對以往的短板,重點圍繞新技術、新産業、新業態、新模式的“四新”經濟,在更高起點上推進工業化、資訊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以“智造金山”為目標,努力成為“四化同步”發展的創新實踐區和示範區。比如農業作為重點産業,將走“設施農業”“精品農業”之路,並力圖讓傳統農業插上“網際網路+”的翅膀,通過引入電商、食品安全追溯系統等網際網路手段,推動“品牌農業、休閒農業、生態農業”發展;此外,金山還將以新材料新能源、綠色創意印刷、生物醫藥等八個産業為發展重點。

  金山區正用實際行動闡明,一個地區的轉型發展,必須更好地對環境負責、對群眾負責、對未來負責。

  採訪組成員:本報記者 鄭 波 吳 凱 顧 陽 李治國 管培利

  執筆: 李治國 管培利

  本版編輯 喻 劍 陶 玙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