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17日 星期一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違約事件再出 信用債調整短期難休

  • 發佈時間:2016-04-24 10:54:17  來源:新華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新華社上海4月24日電 題:違約事件再出 信用債調整短期難休

  新華社記者 楊溢仁

  繼“11天威MTN1”年初確認實質違約後,本週保定天威集團有限公司再度發佈公告,稱因公司持續虧損,資金枯竭,主要資産被輪候查封,“11天威MTN2”同樣未能按期兌付本息。

  可以看到,受該風險事件的衝擊,截至4月22日收盤,銀行間信用債收益率整體大幅跳升,高低等級信用利差進一步擴大。其中,中短期票據收益率曲線(AAA)3月期上行6BP至2.93%,6月期反彈6BP至2.94%;中短期票據收益率曲線(AAA)3、4年期總體攀升5-8BP至3.52%和3.65%的位置。

  “對於當前的信用市場來説,投資者對信用風險的擔憂無疑是最重要的影響因素。”國泰君安首席債券分析師徐寒飛指出,“尤其是在近期鐵路物資等大型國企、央企(核心子公司),以及發債較多企業頻頻出現兌付危機的背景下,市場所受衝擊不言而喻。”

  需指出,由於信用事件的爆發,現階段市場風險偏好再度急劇回落,全面回避産能過剩行業的傾向已佔上風。

  來自中金公司的統計數據顯示,4月起,信用債一級發行屢見取消,主要集中在産能過剩行業和AA評級主體,且以國企為主。具體來看,4月1日至13日,已經有38支公募信用債公告取消或推遲發行,合計規模達到331.9億元,接近3月全月推遲發行的總量。

  記者亦觀察到,近期一級、二級市場情緒均明顯走冷,除了收益率曲線陡峭化上行、賣盤增多外,部分基金也開始面臨贖回,因而需要繼續減持債券以獲得流動性。

  展望後續,在信用風險頻發、産品贖回壓力加大、央行貨幣政策邊際趨緊、監管去杠桿預期加強等多重負面因素的影響下,業界普遍預計,信用債收益率仍有上行空間。

  穆迪方面判斷,中國非房地産企業未來12至18個月的信用品質將繼續分化。在中國經濟增長放緩的背景下,石油及天然氣、鋼鐵、化工、金屬與採礦和大宗商品交易等行業的公司將面臨更大的壓力。

  穆迪高級信用評級主任蔡慧同時表示:“大宗商品價格低迷和行業供應過剩將繼續對上述行業公司的信用狀況造成壓力。”

  綜合來看,二季度依然需要密切關注市場風險偏好的走勢,東特鋼和鐵物資等國企案例針對債券的後續處置方案料會對市場情緒産生較大影響。由此,近期操作還是建議以避險為主。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