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21日 星期六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四川保長江上游生態屏障胸有成“竹” “竹經濟”節節高

  • 發佈時間:2016-04-24 10:44:00  來源:中國新聞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中新社成都4月24日電 題:四川保長江上游生態屏障胸有成“竹” “竹經濟”節節高

  中新社記者 徐楊祎

  宜賓是川南重鎮,一條金沙江、一條岷江在此匯成奔流不息的長江。江河流經之處,空氣濕潤,水源充足,成千上萬的竹子破土而出,接連成“海”。“竹海”不僅能保持水土,參與構建長江上游生態屏障,更有著極高的經濟價值。

  在方永其看來,家門口一望無垠的“竹海”,正是宜賓人發家致富的“聚寶盆”。

  上世紀80年代初,方永其出生在四川省宜賓市長寧縣竹海鎮益興村。“小時候,旅遊業不發達,家裏守著竹子也沒有過上好日子。”方永其説,14歲時他輟學的原因很大一部分是因為家境貧寒,“想幫家裏減輕負擔,從小就跟竹子打交道,學竹根雕是順其自然的。”

  經歷了外出打工的艱辛後,方永其選擇了回鄉創業。從代加工廠到開門店再到竹根雕製作坊,十多年後,方永其已青春不再。如今,他所創辦的永其竹木根雕工藝製作坊,僅過去一年就盈利數百萬元(人民幣,下同),其所製作的竹根雕作品也已成為蜀南竹海眾多“代表作”之一。

  方永其和他的竹木根雕工藝製作坊,只是川南人依託竹林産業致富的一個縮影。

  在長寧縣,每年春節後上班首日即召開“林業暨造竹綠化動員大會”、開展春季造竹綠化活動的傳統已持續了約30年。截至目前,長寧全縣竹林面積達72.47萬畝,鄉土竹種58個;依託蜀南竹海等旅遊資源,過去一年,當地實現旅遊收入71.66億元。

  除了原有蜀南竹海,當地人還抓住“退耕還林”機遇,栽種打造了不少“小竹海”。富興鄉寶聯村村支書王世雲,在分析寶聯人每人平均3畝林地的實際情況後,帶領全村人大力發展林下産業,開展經行銷售楠竹及其加工品、竹筍、竹丫、竹殼,增加竹類附加值,僅該項就讓寶聯村每人平均增收近5000元。

  與宜賓相鄰的瀘州市,亦是看到竹子節節高升背後的深意。

  日前,瀘州官方出臺《瀘州市竹産業發展總體規劃(2015-2025)》《瀘州竹産業園區規劃》等文件。按照規劃,至2020年,實現全市竹産業年綜合産值100億元以上,農民每人平均竹業收入1000元以上。

  將竹子按比例編成糧倉散熱的通風筒,用竹、藤等編制竹傢具……多年來,瀘州人深挖竹“潛力”,不僅頗有利潤,其竹産品更打出了不小名氣。産自該市江陽區分水嶺鎮的“分水竹筷”遠近聞名。該鎮竹筷産業長年解決了4000多富餘勞動力就業,年産竹筷15億多雙,年産值達1.2億元。

  近年來,四川省系統推進長江上游自然生態保護修復,近兩年新增森林面積358.6萬畝、森林蓄積3285萬立方米,森林覆蓋率達35.75%。與此同時,該省積極發展特色生態産業,推動生態資源向綠色增長、綠色財富轉化,以川南瀘州、宜賓兩市為主體,培育竹林800萬畝、竹企業600家,發展竹漿造紙、竹筍加工、竹旅遊、竹編、竹工藝産業,實現年竹業産值140億元。(完)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