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16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校園污染“零容忍”前為何總能“忍”

  • 發佈時間:2016-04-21 08:16:46  來源:新華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江蘇常州外國語學校環境污染事件還未平息,海安縣城南實驗學校多名家長反映,發現孩子出現流鼻血身體瘙癢等症狀。城南實驗小學是否存在相同的情況現在還不得而知,小學生家長稱,在學校能聞到一些刺激性氣味,懷疑是從周邊化工廠傳過來的異味,要求環保局給出答覆。

  昨日淩晨,海安縣委宣傳部主辦的“海安發佈”公佈消息稱,自本月20日起,對海安化工園區所有化工企業全部停産整頓。常州市政府新聞辦代表當地政府也做出表態,本著對師生健康高度負責、對環境污染“零容忍”的態度,迅速展開相關工作。

  如今,違法排污的“後遺症”顯現,數百位無辜學生受害,習慣性的“零容忍”,不禁讓人反問每一次的“零容忍”前為何總在忍?央視的報道,讓常州幾個月前的新聞真正進入輿論場。據很多當地網友表示,當地政府對此事曾經一直持打壓的態度和做法:不準該校學生轉學、不準老師辭職,如果有家長抗議,則去做家長的工作等等。

  如果網友所言屬實,那麼政府所謂“零容忍”更像是每一次事後的口號,被掩蓋的是之前可怕的一“忍”再“忍”。涉事的常隆化工是國家重點高新技術企業,地方納稅大戶,更是一家在非法排污方面有“前科”的企業。

  多年違規排污行為被多次曝光、處罰,沒有被關停反倒一搬了之,政府難逃包庇之嫌。涉事“毒地”常隆地塊原本計劃用於商業開發。在遭到學生家長抗議後,常隆地塊原定的修復方案由土壤開挖變成了用粘土覆蓋,並沒有消除污染物質,它在地底下不啻于一顆生態炸彈。

  危險繼續逼近學生,卻沒有在任何一個環節被阻攔。項目施工本應先批後建,常州外國語學院相關文件顯示,環評報告明顯晚于學校施工時間長達7個月,政府難逃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的嫌疑。最後,審批過關,環評結果符合學校用地對環境標準的要求,最終將學生們推入了不可預知的健康風險中。

  常州外國語學院所面臨的困境,很像上世紀40年代美國拉伕運河案,學校選址處在化工廠危險廢棄物處置場所,常州版“拉伕運河案”更可悲的地方在於重蹈覆轍,數十年之後,政府責任缺位的校園污染案依然常新。

  一所所學校建在毒地旁,需要深挖的不只是土壤。出現惡性校園污染事件,板子永遠不能只打在學校和化工企業身上。

  畢竟,在城市規劃、賣地、批地等環節,地方政府都是掌握資訊最全面的一方,手握權杖,事關城市建設的每一個按鈕。生命安全無小事,無論常州外國語學校還是海安縣城南實驗小學最終調查結果是什麼,一邊事後喊著 “零容忍”,一邊事前忍著“零落實”,這樣的責任危機連續劇不應沒完沒了地演下去。(陶鳳)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