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16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發揮優勢推動人民幣國際化

  • 發佈時間:2016-04-21 05:46:19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在“三經論壇”4月20日下午舉行的“合作推進人民幣國際化及金融創新”座談會上,兩岸及香港金融業人士圍繞人民幣國際化這一共同關心的話題,探討兩岸及香港在人民幣國際化中的新機遇及金融創新方向。

  波動性還不足

  去年以來,人民幣匯率經歷兩輪大幅波動,是不是會帶來較大風險?人民幣國際化進程是否會受到影響?“如果沒有波動,人民幣難以成為國際化貨幣。”香港交易所首席中國經濟學家巴曙松認為,與日元、歐元等相比,人民幣還是“強貨幣”,事實上目前人民幣的波動性還不足。

  此前,人民幣經歷了長期的單邊升值。2005年匯改以來,人民幣匯率總體呈現單邊升值走勢。2011年,雖然人民幣匯率一度呈現有漲有跌的雙向波動。但2012年至2014年初,人民幣匯率又重回升值通道。

  “要真正成為國際貨幣,不可能只靠升值來吸引大家持有。”巴曙松認為,對金融市場發展來説,人民幣波動是好事。真正的國際化貨幣要有靈活的波動,在波動中刺激市場對不同類型人民幣計價産品的需求。他舉例稱,在人民幣貶值時,此前借了大量美元債務的中國投資者會歸還美元債務、新借人民幣債務,這將産生新的需求。“波動是正常的,其帶來的新需求,才能檢驗市場的專業水準。”

  深圳交易所會員管理部副總監丁曉東對此表示贊同。他認為,只有波動才能給市場、給投資者帶來更多交易和投資機會,但還須儘量避免暴漲暴跌給市場帶來的震動。

  市場開放是機遇

  與會嘉賓認為,香港和台灣應該發揮其獨有優勢,在人民幣國際化進程中創新金融産品和服務,實現共贏。“人民幣債券需求將達到4000億美元的規模。”台灣金融研訓院董事長洪茂蔚預計,人民幣加入SDR之後,目前僅300億美元的人民幣債券規模將明顯增長,人民幣債券的需求將大大增加。目前,香港和台灣都發行了以人民幣計價的債券——“點心債”和“寶島債”,對人民幣債券需求的增加也有望拉動香港和台灣人民幣債券市場的增長。

  對於香港來説,巴曙松認為,此前香港離岸市場加清算行模式的優勢已經不再。但內地市場開放不意味著香港就毫無優勢。實際上,可以實現雙贏。以債券市場為例,內地債券市場開放後,並不是所有的境外投資者都會直接進入,對他們而言,直接投資內地市場需要一系列的牌照和資質,成本較高。會有相當部分的投資者願意保留原有的習慣,通過香港去投資內地的金融市場。

  向有深度市場發展

  目前,香港作為重要的人民幣離岸市場,至今規模仍然有限。未來,如何進一步推動人民幣離岸市場發展以及人民幣國際化進程?

  巴曙松認為,要提高香港市場的深度,發行更多以人民幣計價的金融産品,從以貿易推動人民幣國際化為主,轉向以更有深度的金融市場推動人民幣國際化發展。

  金融市場的縱深發展將為更進一步的人民幣國際化打下基礎。上海證券交易所香港代表處顧問石曉成認為,此前,“走出去”的人民幣更多是以存款的方式回流,在人民幣加入SDR以後,各方會更多運用人民幣進行投資,這對兩岸及香港金融市場的産品創新是很好的機會。

  在具體的産品創新方向上,凱基證券亞洲營運總裁黃集蔚提出,隨著人民幣匯率波動加大,各個企業機構都需要更多避險工具,同時,還可以研究如何將人民幣離岸和在岸定價拉得近一點,在相關金融産品等方面進行創新。

  “人民幣國際化需要一個不斷開放發展的金融市場,反過來,金融市場的開放發展也會加速人民幣國際化進程。”丁曉東表示,深港通目前正在準備當中,人民幣國際化對兩岸及香港都是好的“催化劑”,將讓兩岸及香港金融市場發展得越來越好。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