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03日 星期一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學區房價的背後推手到底是什麼?

  • 發佈時間:2016-04-20 15:16:05  來源:新華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6年省吃儉用後攢下的200萬元,卻連一套小戶型學區房的首付都不夠,年輕媽媽張女士只能望“房”興嘆。提起學區房,總能觸動聽者的神經。2016年以來,在樓市的輿論場中,學區房越發成了進入名校的入場券;而在業內人士看來,它的背後是一個由仲介、意見領袖編織而成的江湖。

  攢了

  6年的錢

  不夠首付

  和天下所有的父母一樣,年輕媽媽張女士想盡可能地為女兒提供最好的東西,無論是一年19000元的英語培訓,還是一個能進入名校的資格。

  嚴格説,張女士現在住的房子也有劃片的小學,雖不是名校,可也不是大夥兒口中的“渣小”。可她並不滿意,入得了她眼的至少得是崇文小學。於是,她拿出夫妻倆6年省吃儉用攢下的200萬元,想在崇文門買套學區房。然而,只問了一套房,張女士就被嚇住了。一套新景家園的68平方米二手房,業主表示因為有稅願意降價20萬元,但總價還要580萬,折合單價85000元/平方米,她的200萬元連首付都不夠。

  堅挺,是經紀人最愛冠在學區房之上的字眼。4月,市場的看房熱情普遍降溫,可能劃入好學校的學區房,還是有看房人。崇文門區域的一位經紀人告訴記者,一套新景家園的兩居,17日一天就有7組看房人。“無論市場如何變動,上學是剛需,學區房自然不會降。”

  推手1

  每輪

  上漲前都有

  一套“天價房”

  “如果真要歸結,我認為仲介機構是推動每一輪學區房價格波動的先鋒隊。”一位研究學區房市場多年的專家告訴記者,二手學區房表面看是買家和賣家的交易,可背後實際還站著一個“仲介機構”,而它們扮演著更關鍵的角色。

  專家給記者舉出的例證之一,就是每一輪的學區房價格波動前,總會巧合地先驚現一套“天價”掛牌房源。2013年,是五道口的華清嘉園一套37平方米的二手房,仲介機構網站的報價顯示是350萬元,折合94594元/平方米,接近當時主流成交價的2倍。五道口也在一瞬間被網友封為“宇宙中心”。2016年,則變成了西城文華衚同的平房,6平方米,報價380萬元,折合單價63萬元/平方米。“作為從業者,明眼一看,就知道這種脫離市場行情的價格不會有買家。沒人要、惹爭議的房子幹嗎還要挂?這是為了傳遞一種信號,房價已經這麼高了,之後再推出幾套價格稍微便宜的房子,大家就會搶了。”

  例證之二,就是一些成交價已超過10萬元/平方米、有熱點名校入學資格的公産平房。“北京符合這些條件的平房,其實就集中在特定區域,這些房源全掌握在仲介機構手中。你會發現,在付完錢辦理所謂過戶之前,買家幾乎見不著房主。”該專家説,從政策上,僅具有使用權的公産平房是不可以公開買賣的,只有小部分仲介機構在做,而他們報出的價格中,也包含著“灰色”部分。

  “仲介機構就是通過這種不動聲色的方法,在市場行情向好時,助推了價格的變動幅度。”

  推手2

  家長

  論壇上的

  分析預測

  也有買過學區房的父母向記者表達,常在家長論壇中發佈各種改革政策並添油加醋進行趨勢分析的人,也是推動學區房價格的“潛伏”力量。這些被封為專家的意見領袖,有的甚至本身就在炒學區房。

  在“家長幫”社區,隨意搜索,就能看到很多家長在討論“聞風”和“無言”,既有發出求教的帖子,也有發出質疑的帖子。“聞風”和“無言”,是活躍在社區的兩位專家,一位是培訓機構的負責人,一位是從家長鑽研成了高手。

  多位家長都表示,在入手學區房前,曾研究過“聞風”的觀點,甚至是去參加了他開辦的講座。

  一位曾經聽過講座的孩子家長就介紹,他的特點是分析一些教育政策,然後會預測哪些區域和學校好,比如,他一直唱高西城。“他的觀點,有些是對的,有些後來也被證偽了。”據其介紹,“聞風”在教育論壇中的影響力,相當於現在所説的“網紅”,不少家長都是跟著他的預測去購買學區房,而他本人也在炒學區房。當然,如果想要具體詢問些個性化資訊,則是收費的。“我覺得,某些區域的房價,他還是有助推作用的。”

  不僅僅是經紀人,已經入手學區房的家長,在嘖嘖于價格波動之時,也多接受了學區房價格堅挺的看法。在多數家長看來,學區房與所在區域普通二手商品房的價差,就是教育的資源溢價。只要資源保持稀缺性,優質學校的入學名額就是一個持續性增值的過程,因此學區房才能成為最增值保值抗跌的風險投資品。

  可是,大家似乎忘記了教育政策向公平化推進的這個“變數”,或者即使注意到這個“變數”,也覺得短期內難以撼動局勢。儘管從沒有實踐證明,在市場經濟下,還沒有一樣商品的價格是只漲不跌的。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