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30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分享經濟不能忽視偏遠農村

  • 發佈時間:2016-04-20 01:30:50  來源:農民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張俊傑

  近年來,我國政府非常重視移動互聯網時代分享經濟戰略,將此視為幫助國家從以出口帶動經濟增長的模式轉換為以消費帶動經濟增長的重要模式。分享經濟是一種依託網際網路平臺,公眾自由參與,通過分享資源而産生收入的經濟業態和經濟形態。目前來看,分享經濟更多地還是集中在大眾消費和服務領域,但未來最大的亮點可能會出現在生産領域。生産能力的分享將對未來經濟産生根本性的影響。

  在我國,分享經濟正依託6.2億多手機網民規模快速壯大,出行、住宿、辦公空間、醫療等各個傳統領域的閒置資源,被高效、靈活、精準的網路平臺“盤活”。騰訊研究院發佈的《中國分享經濟全景解讀報告》顯示,2015年中國分享經濟規模約為1644億美元,我國分享經濟正處於發展的黃金時期。有關數據分析稱,我國分享經濟産值將在2025年達到3350億美元。

  在“網際網路+”和大眾創業、萬眾創新背景下,分享經濟成功逆襲傳統的消費觀念,已經成為嶄新風口。但是,越是新越需要探索,越是新越需要大膽和謹慎並重。通過我們政協委員一線調研發現:中國滴滴、WIFI萬能鑰匙、VIPKID、住百家等分享經濟的代表,多半隻盯著大中城市持續發酵共用交通、共用金融、共用醫療、共用技能,卻忽視了偏僻農村地區。

  如何利用網際網路技術,加大力度實施偏僻農村地區分享經濟項目,使沉睡的資源“動”起來、“活”起來,確保偏遠農村共用經濟繁榮成果,最終實現共同富裕目標,已經成為擺著各級黨委政府部門一道重要的課題。

  分享經濟不僅意味著通過技術網路手段建立相關主體參與分配市場的過程,也意味著通過利益聯結機制共用市場增值收益。事實上,在我國農村不乏分享經濟的成功例子。第二屆“全國十佳農民”代表的新型職業農民之一河北省第一個家庭農場主李素敏,其利用物聯網設備種植285畝地,在李素敏的帶動下,周邊縣市種糧大戶、合作社及農民經常自發前來觀摩,他的家庭農場已成為“現代農業産業技術示範基地”和“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工程”實習基地。附近群眾都從他的家庭農場中享受了種什麼品種、用什麼肥料、何時收糧賣糧等共用經濟技術的成果。

  分享經濟不能忽視偏僻農村地區,這不僅是農村地區發展的現實需要,也是分享經濟快速發展的巨大潛在市場空間。各級黨政機關以及其他組織應該制定開發計劃,從資金、技術、人才等各個方面幫助偏僻農村地區加快經濟發展。一是加強宣傳引導,探索“農村淘寶”延伸服務,構建起偏僻農村電商服務點。各地要加大對偏遠地區農村草根電商創業扶持力度,每年安排電商發展專項資金,用於扶持“農村淘寶”等農村電商服務站(點)建設,以及對從事電商先進示範個人和企業給予扶持獎勵。同時,要著力引進、培養和儲備一批電商人才,舍得在經濟上投入和政策上支援,倡導阿里巴巴集團等大都市電子商務分享經濟代表為供需雙方免費提供“一站式”服務。通過線上線下結合,為農村資源輕鬆找“婆家”。二是打破體系難題,樹立分享經濟的理念,各地應積極探索“網際網路+農業”發展模式,以土地託管為切入點,圍繞耕、種、管、收、加、貯、銷等農業生産環節,提升網際網路+農村資源的未來發展空間。同時,還要大力發展偏遠農村電子商務、農村冷鏈物流農産品期貨交易等新型流通業態,促進農産品流通轉型升級,用資訊化助推農業現代化。三是創新“網際網路+産業扶貧”模式,力爭打造世界級別生態農業旅遊産業,也通過分享經濟為國內外遊客提供短租公寓、民宿和度假別墅和提供蜜月假期、健康回春、美食購物、輕度冒險、慶典賽事等多個旅行主題消費服務,形成集數據貿易、産業扶貧、城鄉共振為一體的大數據共用經濟農村戰略高地。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