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1月23日 星期六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信陽茶業:從只採春茶到夏秋茶綜合利用

  • 發佈時間:2016-04-19 02:31:12  來源:農民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范亞旭本報記者張培奇

  4月上旬,豫南信陽市茶山上的茶樹早已吐綠新芽,茶農正在緊張地採摘著嫩芽。幾個小時之後,這些嫩芽經過攤晾、篩選、殺青、揉捻、整形、理條等步驟,將成為眾所週知的信陽毛尖。

  4月11日,在信陽浉河區譚家河鄉土門村,記者見到炒茶能手肖興亮和周小燕夫婦。自清明節前春茶開採後,肖興亮夫婦每天都在忙碌中度過。“每晚只休息兩三個小時,就是為了把茶葉採下來,炒制好,抓緊把春茶收穫了。”肖興亮介紹,春茶採摘期是從清明前開始至穀雨20多天的時間,錯過了這段時間再採出的茶,口味就大打折扣了。

  肖興亮家種了近100畝茶樹,每天要請七八十人採茶。由於春茶生産成本增加,採摘時間短,肖興亮從2010年逐漸開始生産紅茶。“信陽毛尖的生産成本太高,加上近兩年茶葉市場不景氣,通過生産紅茶能進一步提升種茶的收益。”郭興亮説,如果只採一季春茶每畝可收入1萬元,如果把夏秋鮮茶葉收集過來製作紅茶,每畝可多收入5000元。

  周小燕的父親周祖宏是第四代手工炒茶傳承人。受父親的影響,她從5歲開始認茶,18歲開始炒茶,如今已有著20多年的炒茶經歷。從2010年周小燕開始接觸信陽紅茶生産製作。“為了提升茶園的收益,保證顧客對茶葉品種的需求,到夏秋時節就開始收購鮮葉來製作紅茶。”周小燕説。

  近年來,隨著茶葉市場由高檔茶向中低檔轉變,茶葉利潤也縮減了很多,許多農戶認識到單一經營綠茶的局限性。“自2010年信陽紅茶試製成功後,很多茶農和茶企開始逐漸向綠茶、紅茶及茶製品等方向共同發展,信陽本土紅茶品牌‘信陽紅’也逐漸被大家認可並熟知。”信陽市茶辦産業科技術人員張傑磊介紹。

  位於信陽平橋區的佛靈山生態茶葉有限公司是信陽茶葉生産加工轉型升級比較成功的茶企之一。自2010年開始,佛靈山公司把産品由綠茶拓展至綠茶、紅茶、茶枕等産品。公司總經理馬德記介紹,公司已成為信陽市最大的紅茶生産基地,與以前相比每年能多生産半年。

  佛靈山公司下屬的馬氏生態茶葉專業合作社種植了3萬多畝茶園,加入農戶1000多戶,採取“合作社+基地+農戶”的經營模式,帶領茶農發展。“去年8月份公司開始生産中低檔紅茶、綠茶,茶枕的銷量也是供不應求。同時利用網際網路的銷售平臺,公司發展得順風順水,合作社農戶每年還能增加1~10萬元的收入。”馬德記説。

  “信陽毛尖對採摘和工藝要求都很高,企業一般都只採春季茶,而夏、秋季茶基本都扔掉了,每年茶葉的利用率太低,資源浪費太大,我們恰恰就是通過收集夏秋茶大葉經過一系列深加工來生産茶飲品,把夏秋茶葉充分利用起來。”信陽五雲茶業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馬澤民介紹。

  “對於茶飲品,從全國來看,目前産能是過剩的,而我們之所以還要去生産,是從茶葉産業鏈的延伸和農産品深加工及茶葉要由奢侈品向快消品轉變,來迅速佔領市場的角度考慮的。”馬澤民説,他們的出發點是拉長茶産業鏈條,帶動農民致富,把剩餘的茶葉轉化為工業品,這也是信陽茶走出去的一個出路。今年五雲茶業科技公司計劃生産綠茶、紅茶、功能茶等5大種茶飲料,産值預計超1.5億元,同時還在籌建萃取、抹茶等茶葉深加工的其他産品生産線。

  如今,在信陽毛尖和信陽紅兩大品牌的引領下,信陽茶産品結構正逐步優化,由過去單一加工生産綠茶發展到可加工生産綠茶、紅茶、黑茶、白茶等多茶類及茶製品。“茶産業鏈條的延伸拉長,推動了夏秋茶資源的充分利用,茶産品結構正在趨向合理,茶産業後發優勢正逐步顯現。”信陽市茶辦宋世奇介紹,信陽在茶食品、茶保健品、茶日用品、茶包裝、茶機械等方面的研發都取得重要進展,逐步形成茶産業的整體優勢,為信陽茶産業發展注入新的活力。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