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25日 星期三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徽茶向安溪學什麼?

  • 發佈時間:2016-04-19 02:31:11  來源:農民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編者按

  近年來,我國茶葉産量穩步增長,但因産品同質化嚴重,加之宏觀經濟環境影響,商品茶面臨結構性過剩。茶産業的調整不僅要在傳統的茶葉生産上下工夫,穩定面積、提高品質、調整行銷思路,更要根據市場需求的變化,在茶葉的深加工與綜合利用上有所突破。

  本報記者楊丹丹

  清明節前,安徽省農委組織安徽4個茶葉主産地市農委主任及安徽四大名茶“當家人”專赴福建省安溪縣調研茶産業發展。一個茶業大省俯下身子向一個茶葉縣學習,或是茶業大省致力向茶業強省邁進的頗有意義的一步。

  學文化營造:

  茶文化從娃娃抓起

  安溪縣不愧是鐵觀音的故里。走在這個30平方公里的縣城裏,處處能感受到茶文化的浸染。無論是賓館飯店、農家小院還是政府企業的辦公室裏,都能看到品飲鐵觀音的茶具。街頭巷尾,很多雕塑建築也是茶壺形狀、制茶工藝圖解。這裡的普通居民一談到茶葉都能給你説個一二三四。

  “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文化的積累更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安溪人以茶葉為生,對茶葉的感情是世代傳承下來的。現在的安溪人也不忘向下一代傳播茶文化。據介紹,安溪茶葉教育已經從娃娃抓起,小學教程中將茶知識、茶藝課做為必修課。

  學品牌行銷:

  讓更多農民參與茶産業鏈

  讓全國茶葉主産區最“眼紅”的無疑是安溪茶葉的銷售渠道。僅一個安溪縣,115萬人口中與茶相關的從業人員就有80萬,産業行銷網路遍佈全國城鄉,在外有近5萬家茶葉店,20萬人常年在外從事茶葉行銷。

  “從茶葉種植面積、茶葉總産量、涉茶總産值、涉茶人員佔比、茶葉收入在農民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中的佔比、包裝印刷、機械製造、文化旅遊、培訓教育等方面看,我們安溪茶全産業鏈的緊密程度在全國是第一的。”安溪縣副縣長王金章説,茶産業是民生工程,2015年安溪農民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13000多元,其中茶的貢獻率達到一半以上。

  學人才培養:

  建強有力的執行團隊

  在安溪縣城,位置最好、建得最現代、最壯觀的建築群算得上是福建農林大學安溪茶學院。這所學院是當地政府投資、發動安溪各界社會募集部分資金建設而成。大學生除了坐在課堂裏學習專業知識,還必須走進田間地頭跟當地茶農實踐。茶學院院長林金科幽默地説:“在這個校區,晚上召集學生開會是一件不容易的事,因為學生們每天課餘都在電商平臺爭分奪秒,每個月賣茶的收入都有數千元。”

  談到人才,不能不提曾經任安溪縣縣委副書記、現任安溪縣鐵觀音研究院院長的陳水潮。因為愛茶管茶,他專門考了國家一級評茶師。他的看家本領是能“盲喝”出來安溪鐵觀音是來自哪個山頭的。

  陳水潮告訴記者,茶産品要做成茶産業必備“五個一”,包括一系列的扶持政策、一條好思路、“一把手”工程來抓、一支強有力的執行團隊、上上下下要一條心。其中執行團隊這個“一”最為重要,因為抓落實要靠它。

  學習“人無我有”:

  制度設計讓鄉鎮“重”茶

  安溪縣茶園面積60萬畝,佔全國茶園面積的七十分之一;年茶葉産量6.8萬噸,佔全國的三十五之一;年茶葉總産值達到135億,佔全國的十五分之一。一片小小茶葉讓一個曾經的國家級貧困縣迅速摘帽,邁入全國經濟發展百強縣的前列。

  “每年縣委縣政府都要出臺文件,主要考核各鄉鎮高標準示範茶園建設面積及各項實施內容的落實情況,包括示範茶園的建設面積、生態環境建設與保護、土壤改良、病蟲害綠色防控、標準化管理等五項指標,年底進行評分考核。”安溪縣農業與茶果局局長蔡建明告訴記者,正是這樣的制度設計,使得鄉鎮把茶葉看得很“重”。

  在交流過程中,安溪縣各界人士認為,安溪鐵觀音是搭乘市場經濟快速發展的時代經濟列車而發展壯大的。在今天,任何茶葉産區再想重新複製安溪模式是很難成功的。但安溪縣發展茶産業的經驗依然有值得學習的地方,最更要的是要結合自己的地方特色、因地制宜地發展茶業。只有達到“人無我有”,才能真正把一個産業做響。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