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6日 星期三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湖北:“糧改飼”可使收益翻番

  • 發佈時間:2016-04-18 02:31:37  來源:農民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2015年,湖北省糧食總産創歷史新高,但主要農作物市場收購價格低迷,農民增産未增收,種植業結構調整勢在必行。

  棉花種植效益大幅下滑。棉花市場低迷,農民收益持續下滑,且受進口衝擊持棉難賣,植棉面積逐年萎縮。不種棉花,開展“糧改飼”,棉田改種青貯飼料是選擇之一。湖北省油菜常年種植面積在1800萬畝左右,總産連續18年居全國第一位。但近年種植效益較低倒逼油菜産業向多功能性發展。華中農業大學傅廷棟院士團隊研究表明,飼料油菜在2~3個月生長量比苜蓿、箭舌豌豆等青飼料高一倍以上,且蛋白質含量高、料肉比好于豆科牧草。保持油菜産業穩定發展,防止冬季良田大面積拋荒,因地制宜發展飼料油菜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種植結構調整,“糧改飼”是一個可行路徑。據對湖北省黃岡市的調查,種植青貯飼料收益是種糧的一倍有餘。而且青貯飼料市場需求有空間。2015年湖北省肉牛出欄167萬頭,肉羊出欄568萬隻,牛羊總飼養量達到3500萬個羊單位,每年需要的優質青飼料總量在3000萬噸以上,每年青飼料缺口在1000萬噸以上,尤其是冬春季節牛羊青飼料缺乏情況更為明顯。青貯飼料省內外都有市場,可以形成青貯飼料新産業,由向外供應糧油變為供應青貯飼料也是一種好的市場取向。

  但是,目前“糧改飼”在實際生産中存在“三難”:飼草收儲難,因為飼草收儲有時限,受勞動力和收割機械的影響,往往很難在短時間內收儲完成;合作社貯運難,因為缺乏資金支援,種植合作社和農戶一般都是散運,沒有打捆包膜,受收穫季節氣溫高、濕度大的影響容易變質腐爛;種植戶利益保障難,因為現代大型牧場一般只與規模化種植大戶和經紀人簽訂合同,千家萬戶的農民種植青貯飼料承擔風險較大。

  為化解這些問題,更好地推進湖北省“糧改飼”種植結構調整,提出以下三個方面建議:一是開展“糧改飼”工作試點。建議在有條件的縣(市、區)或鎮(鄉、辦)開展試點工作,推進糧食作物種植向飼草料作物種植的方向轉變,努力構建種養迴圈、産加一體、糧飼兼顧、農牧結合的新型農業生産結構。二是強化青貯飼料技術支撐。加快産學研結合,統籌開展主要農作物青貯品種選育,加強推廣新技術,提高青貯飼料、青貯小麥、青貯油菜品質,推進標準化種飼養畜,力促種養雙贏。三是加快培育青貯飼料專業化生産市場主體。持續優化“糧改飼”的發展模式,大力發展“養殖企業+種植大戶”、“養殖企業+種植合作社”、“養殖企業+自有種植基地”等多種種養結合模式。

  鄧幹生肖長惜郭安國葉俊

  編者的話:種麥不收麥,種油不收籽,種玉米不收棒子。湖北“糧改飼”改的不僅是作物,更帶來了種植方式和理念的轉變,體現了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要求,為其他地方提供了值得借鑒的經驗。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