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5年01月06日 星期一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厄爾尼諾如何“攪擾”汛情

  • 發佈時間:2016-04-18 02:31:31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自超強厄爾尼諾形成以來,我國天氣氣候就出現諸多狀況。近日,南方地區連續多輪降雨天氣過程,一些河流出現超警洪水,並且伴隨著3月21日廣東省首先進入前汛期,華南前汛期較常年偏早16天到來。南方的多輪降雨背後是不是厄爾尼諾在“搗鬼”?這個調皮的“小男孩”會加劇今年汛情嗎?我們又該準備哪些招式應對厄爾尼諾“余威”?日前,《經濟日報》記者進行了深入採訪。

  南方為啥雨多多

  中央氣象臺數據顯示,4月11日至13日,我國南方開啟3月下旬以來的第四輪暴雨強降水過程,而之前的3次暴雨強降水分別出現在3月20日—24日,4月2日—4日和4月6日—7日。累計有46站的日降水量突破當月曆史極值,其中湖北大冶、湖南汝城等5站日降水量突破當地春季極值。

  實際上,天氣氣候系統“情緒不穩”不是近期才發生。據國家氣候中心氣候監測室正研級高工周兵介紹,從去年夏季開始,我國南方大部分地區降水異常偏多,而北方大部分地區降水偏少,呈現“南多北少”的降水分佈特徵,入秋以後,南方地區降水比常年同期偏多,特別在去年11月,廣西、湖南和江西等地出現罕見“冬汛”。去年冬季,全國平均降水量較常年同期偏多五成以上,創歷史最多紀錄。

  這些複雜狀況正是超強厄爾尼諾在“攪局”。周兵説,厄爾尼諾雖然是海洋溫度升高的現象,但通過海洋與大氣互動影響全球大氣環流。厄爾尼諾易使某些環流系統穩定,例如當影響我國的副熱帶高壓穩定在某一區域而不再南北遊走時,雨帶也將相對穩定,就會産生一些區域降水集中,而另一些區域降水減少,持續降水與持續晴熱並存易形成災害。因此,總體來説,厄爾尼諾易造成大氣環流系統的異常,這一異常疊加在我國的季節進程中,厄爾尼諾就像外部力量,給我國季節進程加力,影響了降水變化與季節轉換的步伐。

  此次的南方大範圍降雨也與厄爾尼諾密切相關。氣象專家介紹,正是超強厄爾尼諾事件激發菲律賓—南海的反氣旋性環流,導致副熱帶高壓持續異常。中低緯度主要受副熱帶高壓系統的影響,由於其長時間持續強度偏強,脊線位置偏南,使得來自熱帶太平洋和赤道印度洋的水汽充沛,直接導致長江以南的大範圍地區降水偏多。

  雖然南方小夥伴早就想與接連不斷的強降水天氣揮手告別,但事實上,南方強降水還只是開了個頭。周兵表示,目前南方的強降水是兩種氣候現象的疊加,即江南春季連陰雨和華南前汛期前期降水的共同結果。華南前汛期最強的階段一般出現在5月份,隨著南海夏季風的爆發,西風季風強盛,暴雨過程會頻繁發生。因此,兩廣等地的大範圍強降水還未來臨。

  “真正考驗我國大江大河是否發生特大洪澇的時間可能在6月—7月的梅雨季節。”周兵説,由於長江流域降水集中,加上前期秋冬季雨水充足,春季降雨又頻繁發生,主汛期極端強降水的出現將誘發大江大河洪澇可能性增大,洪水風險加大,氣象災害加重。因此,在超常厄爾尼諾次年,長江流域洪水風險確實存在,需要密切關注和防範。

  今年春夏汛情幾何

  國家氣候中心的監測表明:厄爾尼諾在2014年9月開始形成,到2015年11月達到峰值(2.9℃)後,目前處於繼續衰減狀態。

  據了解,在本次超強厄爾尼諾事件之前,近百年間僅發生過兩次超強厄爾尼諾事件,即1982/1983年和1997/1998年厄爾尼諾事件,持續時間分別為14個月、13個月,每個月海溫比常年平均值偏高的累計值為21.5℃、23.1℃,海溫比常年平均值偏高的峰值分別為2.8℃和2.6℃。

  “生命史時長、累計強度、峰值強度,本次厄爾尼諾事件3個指標都達到了歷史最高。這次過程比之前發生的1982/1983年和1997/1998年這兩次都強,是超強厄爾尼諾事件。”國家氣候中心副主任巢清塵説。

  儘管當前超強厄爾尼諾已經處於衰減狀態,但是其“余威”仍不可小覷。而且厄爾尼諾峰值過後的衰減年,也就是傳統意義上的厄爾尼諾次年,往往伴隨著區域和全球氣候異常而引發的災難。從今年汛情和天氣形勢的會商分析來看,在超強厄爾尼諾的影響下,我國氣象年景總體偏差,防汛抗旱形勢嚴峻。

  周兵表示,厄爾尼諾事件發生後,會通過熱帶海—氣相互作用等,影響全球天氣和氣候。在厄爾尼諾次年的夏季,由於赤道中東太平洋海溫偏高,沃克環流減弱,導致西太平洋副熱帶高壓增強,位置偏西偏南。東亞夏季風偏弱,暖濕氣流北上勢力不強。因此冷暖空氣交匯産生的季風雨帶偏南,從而使長江中下游多雨,華北和黃河一帶少雨,易乾旱。

  “具體而言,今年汛期降水偏多,澇重於旱,全國平均降水量和多雨範圍均比1983年明顯偏大,但小于1998年,流域性洪澇災害比1998年輕,但比1983年重。主汛期(6-8月)有兩條雨帶,主要多雨帶位於江南北部、江淮、江漢及西南地區東部,另一多雨帶位於東北北部和內蒙古東北部。”周兵説。

  專家提醒,氣象災害防禦方面,長江、嫩江、松花江流域需注意防範汛情,江淮、江南北部、西南地區東部需防範暴雨災害並引發的城市內澇,可提前加固防洪堤壩等基礎設施,加強城市防澇設備的巡檢。東南華南沿海要加強防颱風工作,防禦強颱風帶來的暴雨洪澇和大風災害。

  “預計超強厄爾尼諾將於今年5月結束,隨後的夏季赤道中東太平洋將進入正常狀態。但大氣對厄爾尼諾的響應有滯後性,國家氣候中心會加強實時監測和滾動預測,面對災害審慎應對和科學決策。”周兵説。

  應對風險要使哪幾招

  超強厄爾尼諾下,洪水災害風險迅速升級。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水資源所副所長嚴登華在接受《經濟日報》記者獨家專訪時表示,今年暴雨洪水將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大範圍長歷時的暴雨洪水的風險和發生的概率有可能增加;洪峰的強度和推進的速度有可能進一步加快;山洪災害發生的概率和影響可能進一步加大。”嚴登華説。

  雖然氣象專家預計,今年汛期流域性洪澇災害比1998年輕,但仍有不少人對一旦出現大洪水該如何應對表示擔憂。

  然而,今時不同往日。嚴登華表示,1998年大洪水以後,我國加大了大江大河治理,防洪體系基本形成,防洪能力得到顯著提高,與此同時,中小河流的治理和山洪災害的防治也在穩步推進,我國防洪硬體設施條件得到整體提升。此外,為了降低洪水的災害風險,水利部門部署了洪水風險圖的編制工作,這對於制定洪水風險預案提供了有力的保障。而資訊技術得到進一步深入應用,也使得防洪調度能力得到了顯著增強。

  做好今年的防汛工作,嚴登華建議把握好幾個發力點:第一,要做好中長期洪水風險、洪澇災害的預警、預報;第二,按照洪水風險防控的要求,進一步做好應急預案的細化和演練;第三,進一步加強流域層面上的洪水的統一調度與管理,服從國家防總的統一調度指揮。

  隨著氣候變化和人類活動影響的深入,高風險的洪水發生概率可能進一步增強,洪澇的應對將成為長期的問題。因此,除了防範當下的汛情,還應該做好應對風險的長期準備。

  嚴登華表示,首先,要在現有海綿型城市建設的基礎上,進一步建設生態海綿型流域。所謂生態海綿型流域的建設,就是要按照山水林田湖的基本理念加強生態的恢復,充分發揮林地、草地、天然濕地、湖泊等對暴雨洪水的調蓄作用,充分利用好這類綠色基礎設施。其次,加強土壤“水庫”的建設,提高土壤對暴雨的調節能力,在一些有條件的地方,加強地下水庫的建設,利用地下空間提升對洪水的調蓄能力。

  “我們不但要充分降低洪水風險,還要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實現洪水的資源化,這也是生態文明建設要求的具體落實。”嚴登華説。為此,應該在充分挖掘自然調節潛力的基礎上,進一步優化提升水庫、堤防、渠道等灰色基礎設施能力,在流域層面上提升對洪澇水的滯、滲、蓄、凈、用和排的整體功能。進一步融合現在的大數據等技術,加強智慧水網、智慧流域、智慧水務的建設。通過陸氣的耦合和陸面水文的耦合,採用動力學的機制,提高科技支撐能力,提升洪水的預警預報能力。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