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15日 星期六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你了解牛奶嗎?國産奶,能放心喝嗎?

  • 發佈時間:2016-04-17 07:55:52  來源:新華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假冒品牌嬰幼兒奶粉事件再次觸動人們敏感的神經

  國産奶,能放心喝嗎?

  訪談嘉賓:

  中國奶業協會秘書長:谷繼承

  中國農業大學動物科學技術學院教授:李勝利

  農業部奶製品品質監督檢測中心(北京)副主任:李松勵

  君樂寶乳業奶粉事業部總經理:劉森淼

  一奶業走出低谷了嗎?

  ●假奶粉事件雖屬點狀散發個案,但對整個行業是個警示

  ●乳製品進口量同比下降,佔液態奶市場比例很低,但佔國內幹乳製品市場比例偏高

  ●國産嬰幼兒奶粉市場佔比逐步提升,2015年已達53%

  記者:2008年嬰幼兒奶粉事件到現在已經8年了,國産奶業還沒走出陰影,消費者“海外背奶”現象依然不斷,這次又發生假冒品牌嬰幼兒奶粉案,怎麼看這一現象?

  李勝利:此次發生的上海假奶粉事件,是一個點上暴露出的問題,與之前的嬰幼兒奶粉事件不同,那次是影響全行業的問題。社會對奶業的關注度高,一方面説明奶業還需要提振信心,另一方面也可以督促産業更加健康發展。

  奶業鏈條長,哪一個環節不到位,都可能出問題;有時個別産品和地方出問題,也會對整個産業造成衝擊。中國奶業正經歷一個涅槃重生的過程,人們期待透明的生産、透明的監管,信心不是“強調”出來的,需要企業品質、行業自律和政府監管的合力。

  劉森淼:每一次事件對行業都是一次警醒。此次的假奶粉事件是暴利驅使,一桶奶粉,生産成本只有幾十元,假冒知名品牌,就能賣100多元甚至幾百元。

  記者:奶業面臨什麼樣的形勢?進口奶在國內市場佔多大比例?

  谷繼承:當前中國奶業正經歷特殊時期,産量增速減緩。2014年,全國乳製品産量首次出現負增長;2015年扭轉負增長,産量達2782萬噸,同比增長4.6%;其中液態奶産量2521萬噸,同比增長4.72%。

  2015年,我國乳製品(含嬰幼兒配方奶粉)進口178.7萬噸,同比下降7.6%。折合為原料奶約1200萬噸,佔國內奶類産量的比例接近1/3。其中,進口液態奶46萬噸,佔國內液態奶産量的1.8%,雖佔比較低,但同比增幅44%,增長明顯且呈上升趨勢。幹乳製品進口132.7萬噸,雖同比下降17.8%,但佔國內幹乳製品産量的50.8%,佔比偏高。

  劉森淼:2014年下半年開始,出現了一個可喜變化:國産嬰幼兒奶粉市場佔比逐步提升。從數據看,2008年—2014年進口奶粉市場份額為55%—60%以上,國産奶粉只佔40%左右,但2015年國産奶粉佔比已達53%。這反映出消費者對國産奶粉的信心正在恢復。

  二國産奶真的放心嗎?

  ●乳品企業生産集中度提高,奶牛規模化養殖接近50%,機械化擠奶率達到90%

  ●對嬰幼兒乳粉企業實行藥品等級的監管,“月月抽檢、月月發佈”

  ●奶製品抽檢合格率達99.5%,與進口奶安全性沒有明顯差異

  記者:消費者最關心的還是國産奶的品質,到底能不能放心喝?

  李松勵:2008年以後,我國乳製品品質明顯提高。根據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數據,2015年奶製品不合格率是0.5%,其他食品不合格率是3.2%,奶製品安全性可靠性比較高。

  2013—2015年,我們對15個省份的近萬批次生鮮乳進行評估,從幾個關鍵指標來看,三聚氰胺:連續七年沒有發現三聚氰胺等違禁添加物,合格率保持在100%。黃麴霉毒素M1:這是全球乳業普遍關注的指標,評估顯示,國産奶和進口奶差距不大。體細胞數:國産牛奶體細胞數平均值已經降到了51萬個/毫升(美國限量75萬,歐盟是40萬),一些優質牧場,該指標20萬—30萬個/毫升。

  谷繼承:奶源是奶業生産的第一車間。目前在生産環節,標準化、規模化程度大幅提高,存欄100頭以上的比例接近50%,比2008年提高30個百分點,加快建設奶源基地,2014年乳品企業自建和參股的奶源基地超過20%。

  在收購環節,奶站數量大幅減少,機械化擠奶率達到90%,減少了奶源受污染風險;在加工環節,對嬰幼兒乳粉企業實行藥品等級的監管,淘汰了一批落後企業。

  劉森淼:近年來,國家對奶業監管越來越嚴,2013年底出臺了新版嬰幼兒奶粉實施細則,可以説是史上最嚴,奶粉生産集中度進一步提高。現在對嬰幼兒奶粉生産實現“月月抽檢、月月發佈”。

  記者:國産奶和進口奶品質上有很大差距嗎?

  李松勵:我們對23個城市的液態奶進行了評估,其中1/4的樣品是進口奶。結果表明,國産奶和進口奶在安全性方面沒有明顯差異。

  部分進口液態奶保質期長達310天,且進口UHT(超高溫暫態處理)滅菌奶的糠氨酸含量顯著高於國産UHT滅菌奶,存在過度加熱和添加復原乳的風險。因此,並不是説進口奶一定比國産奶品質高。

  谷繼承:要知道,奶以越快的時間進入人體,人體吸收就越好。低溫巴氏鮮奶,從養殖到加工、物流、配送需要全程冷鏈,這是進口奶很難做到的。

  三奶製品如何更多樣?

  ●品質安全是底線,産品結構還需更加優化

  ●乳品企業應重視産品研發,增加投入,以滿足日益多元的市場需求

  記者:消費者對於奶製品的需求,安全是底線,底線之上也需要産品更多元、功能性更強,産業的健康發展也離不開這些,那麼我們的奶業要實現這個目標還有多遠的距離?問題出在哪?

  谷繼承:當前最突出的是賣奶難和價格下跌,導致一部分養殖企業虧損。其根源是市場消費增長緩慢,這既受到當前經濟下行的影響,也與奶製品結構比較單一、消費者信心不足有關。推進奶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要進一步優化産品結構,提升産品品質。

  李勝利:一些乳品企業在品牌行銷、市場推廣等方面的投入較多,佔銷售額的比例約為5%—8%,這大大影響企業在産品研發等方面的投入。

  李松勵:根據我們的市場調研,“北奶南運”的現象比較普遍。以廣州為例,市場上奶製品最長的銷售半徑達4000公里,是從最北端黑龍江運過去的。這種佈局對産業發展會産生一些不利影響。

  劉森淼:君樂寶一直很重視産品創新,每年研發投入都佔銷售額的5%以上。這幾年,常溫酸奶在乳製品市場增速很快,君樂寶推出了高端常溫酸奶,去年這一品牌酸奶實現120%的銷售增長。我們還根據市場需求,創立了“小小魯班”兒童乳品品類,也很受消費者歡迎。

  4.如何提振消費信心?

  ●行業要加強自律,企業要用心提升品質

  ●監管要把好生産、加工、流通每一道關口,不能只曝光不禁止

  ●對電商、海淘等新業態監管不能留真空

  記者:在當前這種情況下,如何提振消費者信心?

  谷繼承:我國奶業是朝陽産業。我們是全球奶類生産、加工和消費大國,但每人平均奶類消費水準依然較低,不足世界平均水準的1/3,這也説明市場潛力大。

  提振信心,靠加大供給側改革力度,加快一體化建設,實現“種養加”一體化、“産加銷”一體化。只有通過一體化,才能真正建立起多方的、緊密的利益聯結機制,真正解決利益不協調的矛盾,讓奶業品質更加可控,提升我國奶業的綜合競爭力。

  李勝利:當前出現了奶源相對過剩、奶農“賣奶難”的情況,行業要加強自律,加工企業更好地保護奶源基地。奶源是乳品企業發展的根本,不能因為奶多了就變相提高標準,拒收養殖戶的原奶。對養殖企業來説,從國內外先進經驗看,降低成本、提高效能還有空間。

  劉森淼:重振消費者的信心需要共同努力,作為奶業人,我們要踏踏實實用心做好品質。君樂寶建設的現代化牧場,去年一年就接待了幾十萬消費者來參觀,大家看到我們在品質方面的努力,慢慢的才能有市場認可。正因如此,我們做嬰幼兒奶粉雖然只有兩年,但銷量一直保持高速增長。

  記者:政府應發揮什麼作用?在監管層面,力度是否要進一步加強?

  谷繼承:從政府層面來説,首先要做好規則、規劃的制定工作,對涉及奶業發展的標準法規要不斷完善;其次要加大奶業的宣傳力度,擴大飲奶科普宣傳;三是要完善奶業扶持政策,引導奶農、乳品企業標準化生産,加大財政、金融和保險等方面支援力度,還要建立生産消費預警機制,防止生産和價格大起大落。監管部門也要不斷加強對乳製品品質的監管力度,發揮好監管職能,把好乳製品生産、加工、流通等每一道關口。

  李勝利:2008年以來,我國政府對乳製品的監管力度不斷加強。對那些屢次被曝光的不合格企業,應當加大懲罰措施,不能只曝光不禁止。在監管方面,還有一個新情況值得關注,那就是電商、海淘等流通環節的監管要跟上,不能出現監管真空。

  劉森淼:今後應加強流通環節的監管,對不合格企業、假冒偽劣産品嚴厲懲罰,做到百密無一疏。(記者 馮華)

  你了解牛奶嗎

  一什麼是鮮牛奶?

  目前市場上鮮牛奶指的是巴氏殺菌奶,是採用低溫(一般為72—85攝氏度)殺菌加工成的牛奶,也叫低溫奶。這種方法既可殺死致病菌,又能較好保存牛奶的營養與天然風味。但其保存期短,低溫下只能保存2—7天。

  二什麼是純牛奶?

  目前市場上純牛奶指的是常溫奶,採用超高溫瞬間滅菌,也稱為UHT奶。

  三什麼是還原奶?

  還原奶又稱“復原乳”,是指將煉乳或奶粉添加適量水,製成與生鮮牛奶中水、固體物比例相當的牛奶。

  四乳飲料是牛奶嗎?

  乳飲料肯定不是牛奶。因為乳飲料的蛋白質含量很低,其他營養成分也不能與牛奶相提並論。鮮牛奶中蛋白質含量一般不低於2.9%;而乳飲料中的蛋白質含量則低至0.7%。它們在包裝上應有明顯標識:“鮮牛奶”或“含乳飲料”。

  伍牛奶是否越香、越濃越好?

  牛奶的營養價值與香濃程度沒有必然聯繫。正常的純牛奶、鮮牛奶經過加工後有天然奶香味,但不應有特濃、特香的奶味。

  六“散奶”是否更好?

  不是這樣的。剛擠出的牛奶是“生牛奶”,沒有經過正常檢疫和殺菌處理,容易導致牛奶中的細菌大量繁殖,是不安全的。更有甚者,病牛所産奶中含有大量病原微生物,易引發疾病。(中國奶業協會提供)

  “孩兒媽”的信心打哪兒來

  安全放心的品質、嚴格高效的監管、真實透明的資訊公開機制等形成合力,對國産奶的消費信心才能真正建立

  家有小兒,奶粉成了剛性的家庭消費品。小朋友兩歲多,洋奶粉陪了他兩年多。身邊朋友對奶粉的選擇也大抵如此,國外品牌多過本土品牌。應當説,這種選擇的背後,是大家對於洋奶粉一些優勢的肯定,比如相對較高的安全要求、相對先進的生産技藝、相對穩定的奶品品質。然而從另一個角度看,卻也反映出了國內部分消費者,尤其是“孩兒媽”們對國産奶粉的信心仍然略顯不足。

  信心不足在日前假冒品牌奶粉事件的輿情反映中表現明顯。案件最初披露時,人們對於三聚氰胺事件的苦澀回憶被迅速勾起,在部分消費者中出現了一定程度的恐慌情緒。當有關部門解釋奶粉雖為假冒,但也“符合國家標準”時,消費者的焦慮並未得到疏解,相反部分人關於國標門檻是否過低的質疑卻又被引發。雖然其中摻雜著不少情緒化的反應,但人們對於奶粉安全的信心不足卻可以從中明確感知,進一步提升中國奶業的安全水準也顯得更為迫切。

  經歷三聚氰胺事件後的8年間,我們看到了國內奶業的確在發生著變化。有關部門在生産、收購、加工環節,出了政策,下了功夫。對於“孩兒媽”更加關注的嬰幼兒奶粉,不僅強力淘汰落後産能,還不斷升級監管標準,織密監管網路。此次的假冒品牌奶粉事件也是在有關部門嚴格監管下發現的。正因為有了這些努力,國內奶業在養殖水準、産品品質等各方面才有了明顯提升,一度低迷的市場信心也有所恢復。資料顯示,自2009年起,國産生鮮乳連續7年抽檢未發現添加違禁物;2015年國內奶粉消費市場中,國産奶粉佔比超過50%。

  走過坎坷,中國奶業的確收穫了成長。但是,距離讓“孩兒媽”們信心滿滿、稱心如意,依然還有不少問題需要解決。比如,奶業標準尚不健全,影響了奶産品品質的提升;監管尚有疏漏,點狀散發的品質安全事件也給正處於恢復期的市場信心帶來不利影響;奶業上游的奶牛養殖業發展水準尚待提升,較為粗放的生産管理模式會給産品品質埋下隱患;産品多元化開發尚顯滯後,日益多元的市場需求得不到有效滿足。因此,要把奶業發展的進步轉化為消費信心,前路還很長。

  恢復“孩兒媽”對國産奶粉的信心,不可能是一夕之功,需要長期努力。守牢安全底線,離不開企業自覺、行業自律,也離不開政府監管。不要時不時地讓品質安全事件來考驗“孩兒媽”的承受能力。與此同時,要建立完善的資訊披露等機制。只有當産業發展中,安全放心的品質、嚴格高效的監管、真實透明的資訊公開機制等形成合力,消費信心才能真正建立,我國奶業發展的新未來才能真正開啟。(曉眷)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