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9日 星期六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加快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 發佈時間:2016-04-17 05:37:51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今年一季度GDP同比增長6.7%,符合市場預期,宏觀經濟短期已企穩。不過,展望下半年,下行壓力依然不容小覷。

  從外部看,外貿環境並不樂觀。儘管3月份我國進出口總額同比增長8.6%,為2015年初以來首次正增長,但主要受當月出口同比大幅增長18.7%帶動,增長主因是季節性基數效應所致,並非外需的根本性改善。近日,IMF公佈了最新一期《世界經濟展望報告》,將今明兩年全球經濟增長預期分別下調0.2和0.1個百分點,降至3.2%和3.5%。世界貿易組織發佈的年度全球貿易報告預測,2016年世界貿易增長繼續低迷,約為2.8%,全球貿易增幅將連續第5年低於3%。因此,預計今年凈出口會繼續對我國經濟增長形成拖累。

  目前,投資形勢良好,在穩增長中發揮了關鍵性作用。一季度固定資産投資累計同比增長10.7%,較上年全年回升0.7個百分點。從構成看,製造業同比增長6.4%,較上年全年下降1.7個百分點,而房地産和基礎設施同比增長6.2%和19.25%,分別加快5.2和1.96個百分點。同時,固定資産投資本年新開工項目個數和計劃總投資額分別為107293個和81403億元,分別較去年同期增加30357個和23031億元,為二、三季度投資持續回升打下基礎。然而,考慮到去年下半年投資開始發力,基數效應會影響今年下半年的投資增速。另外,當前對房地産和基礎設施投資依賴性較強,長期看又會加劇結構性矛盾。

  與此同時,金融對實體經濟支援力度加大。一季度,信貸和社會融資規模雙創歷史新高,需警惕信用過度投放加大企業和居民部門的債務負擔,催生通脹和資産泡沫。

  由此可見,要使中國經濟行穩致遠,短期來説,應保持宏觀調控政策的連續性和穩定性,控制好物價和房價,提高居民消費意願,使穩增長從投資拉動向消費驅動轉變。長期來説,要抓住美聯儲加息進程放緩、國際資本流動相對平穩的時間窗口,加快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特別是在推進簡政放權的同時,著力推進投融資體制和國企改革,促進傳統産業升級和新興産業發展。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