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9日 星期六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跳出“一統就死,一放就亂”的宿命

  • 發佈時間:2016-04-15 09:31:05  來源:中華工商時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時下,産能過剩行業覆蓋面積很大,不僅鋼鐵、煤炭、玻璃、造船、汽車等行業過剩,就連光伏、LED、手機等高科技行業産能也過剩。這再次凸顯出中國經濟始終難以擺脫“一統就死,一放就亂”宿命和怪圈。

  中國經濟治理的大局,始終在政府與市場兩個極點之間擺動和震蕩,但從沒有找到精準的位置。左右搖擺之後,不是一潭死水就是一盤散沙。

  具體到時下諸多産業的産能過剩,有人認為是非市場主導的結果。其依據,一是中央政府從2003年就開始調控了,結果越控越過剩;二是市場主體背後多有地方政府的影子。

  不錯,的確是這樣的。但過剩不是調控的結果,而是想控但沒有控住。當年“鐵本事件”那麼大的項目,中央愣是排除地方干擾給中途叫停了。你能説不需要調控嗎?不叫停“鐵本”,莫非就不會過剩?可能嗎?

  至於説市場主體背後有政府的影子,但這並不改變其時常主體的特徵,它畢竟還是要在市場的海洋中沖浪。對於客戶而言,其可以自由選擇,客戶可以自由選擇,就等於形成了市場的雛形。尤其是中央放權之後,全國就已經是一個大市場了。雖然其中的主體較多是由地方政府干預乃至主導的,但畢竟這樣的主體數量龐大,都要面臨客戶地挑選,相互之間是平等競爭的關係。如今出了問題,已經不是放不放權的問題,而是放權後主體像“下餃子”一樣盲目投入的結果。自由倒是自由了,但卻是盲目的自由、無序的自由。一看到有利可圖,大家就一哄而上,一擲千金,連身家姓名都敢押上,也在所不惜;一但市場風向不對頭,立即掉轉船頭,該留下的後路也可能不留,該負擔的責任也可能不理不睬。

  如果説鋼鐵的過剩是地方政府上下其手的結果的話,目前紡織行業的過剩則很少有政府的氣息。早在上世紀90年代初就因過剩而砸錠,現在哪兒還有政府部門炒剩飯?但紡織業同樣也過剩,而且是市場完全開放前提下發生的,是2010年以來的過量的擴張導致的,説明完全的自由競爭也不是包治百病的靈丹妙藥。自由競爭固然有高效的優勢,但也有人心互異、以臨為壑的軟肋。但一樣也有過剩。

  這個特點歷史上曾有先例。上世紀30年代,美國等許多自由資本主義國家出現過産品相對於消費而言大量過剩的經濟危機。我國目前的現象與之頗為相似。説明我們還處在與其對應的發展階段。

  所以,此時已經不是市場不市場的問題了,而是市場成熟與否、政府調控是否科學以及是否會有力的反思。政府的調控有助於糾正市場的偏差,尤其是在我國市場主體多受地方政府干預的特殊國情,更離不開中央操控全國一盤棋。只是這需要極為高超的能力。比如,2008年前政府定性“過剩”的行業,其看似過剩的産能,其後很快就被市場旺盛的需求所消化。這就難免讓市場對政府的判斷産生懷疑,即便其後政府的判斷準確,“廬山中人”也可能不以為然。

  至於市場主體,地方政府的干預終究不能覆蓋企業自身的意志。造成如市場道路堵塞、誰都不能通行的結局,難道就不該檢點自己有無不遵守規則的地方?不該反思自己有無看走眼的時候?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