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8日 星期五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無人駕駛成全球汽車産業“風口” 或給中國帶來機會

  • 發佈時間:2016-04-14 07:36:00  來源:經濟參考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無人駕駛正成為當前全球汽車産業和網際網路企業爭相佈局的“風口”,逐步從概念變為現實。中國作為汽車消費大國,未來將具有更多發展機遇,但行業目前仍面臨網路技術安全、法規監管、交通責任歸屬等難題待破解。

  以BAT為首的中國網際網路巨頭近年來紛紛宣佈進軍無人駕駛領域。特別是在2015年底,寶馬與百度合作的自動駕駛汽車在北京完成路測,是中國無人駕駛汽車領域迄今為止進行的最接近真實路況的開放道路測試之一,標誌中國無人駕駛發展進入新階段。

  而在近日,沃爾沃宣佈將運送100輛無人駕駛汽車到中國公共道路上進行試駕,並承諾如果這些無人駕駛汽車發生車禍或事故,沃爾沃將全權負責。

  受益攝像傳感技術進步、晶片速度提升、人工智慧演算法、智慧交通規劃,無人駕駛技術正加速從理論向現實轉變。不少車企已將2020年作為實現自動駕駛的時間節點。海通證券研報認為,當前消費者和投資者對無人駕駛的認同度快速提升,産業化信心增強,産業投資業已啟動。根據百度公司的計劃,3年實現自動駕駛汽車的商用化,5年實現量産。如果一切能夠實現,那麼無人駕駛汽車在國內的應用普及將為期不遠。

  在全球無人駕駛領域,美國和歐洲企業相對先行一步。有專家指出,和美國的無人駕駛相比,中國無人駕駛技術要落後5至10年。其中,核心零部件、核心技術的差距讓中國無人駕駛汽車發展的自主性受到一定程度制約,而這又推高了研發成本。

  百度高級副總裁、自動駕駛事業部總經理王勁不久前表示,從前汽車是一個機械製造行業,未來將變成類似電腦製造業,最核心的部分就是車載大腦,而最終大家的競爭會是軟硬體一體的競爭、系統的競爭。谷歌在無人駕駛上走得早,百度有後發優勢。

  “就算目前中國企業和谷歌有五到十年的技術差距,也不代表中國企業就要花那麼長時間才能趕上,新的技術發展很快,一切都充滿不確定性。”在前不久由德勤和美國奇點大學在哈佛大學上海中心舉辦的“啟迪未來”講座上,奇點大學教授、谷歌無人車項目顧問布拉德·坦普爾頓向記者表示,中國在新興技術方面具有先試點再推廣的傳統,而且中國人口龐大,汽車産量多於美國,“其實中國是最適合大規模推廣無人駕駛的地方。”

  布拉德·坦普爾頓表示,無人駕駛未來。就像富士康和蘋果公司的合作一樣,在無人駕駛方面,中國車企未來也有望和歐美企業進行類似合作。雖然目前中國車企在海外知名度還不夠高,但是這種狀況未來可能會得到改變。

  據業內人士介紹,當前在硬體技術上,無人駕駛汽車已經沒有技術障礙,只是成本過高問題需要靠時間和量産來解決。而在軟體和人工智慧技術上,除了研發,還需要小範圍可控的不斷試驗與糾錯,才能在實際使用中不斷接近完美。

  目前主要發達國家都已採取多種措施支援企業開展無人駕駛汽車研發和測試,通過包括批准無人駕駛汽車路測、建成無人駕駛汽車測試路段等方式促進無人駕駛汽車産業的發展。

  而在國內,今年“兩會”期間,百度公司董事長李彥宏、吉利集團董事長李書福均提出應加快無人駕駛法律法規制定。長江證券認為,網際網路企業和車企共同呼籲,無人駕駛立法應當提上日程。無人駕駛産業發展涉及技術路線、行業標準、安全法規、保險責任等各個方面。推動汽車自動化智慧化需要國家層面對於消費者和汽車企業的引導,首先需要修訂和完善無人駕駛相關法規。

  工業和資訊化部副部長辛國斌日前提出自動駕駛在中國發展的三點主張:首先,自動駕駛必須把安全放在第一位;其次,自動駕駛各方要融合協作;最後,自動駕駛不是簡單的技術疊加,不是零部件簡單拼湊,要有系統思維來進行考慮和協作。

  針對當前中國企業發展無人駕駛技術,布拉德·坦普爾頓則建議,一是要推動政府出臺政策法規、明確監管,二是要加大對各種感測器技術的研發投入,三是要擁有好的軟體設計團隊。除此之外,還要盡可能多地在道路上進行測試。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