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1月26日 星期二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李萬隆: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排頭兵

  • 發佈時間:2016-04-13 07:32:25  來源:重慶晨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愛和恨

  2016年4月6日,潼南區扶貧辦主任李萬隆的工作記錄本上,有兩項工作劃上了重點。一是研究落實鞏固脫貧的措施,二是向西藏卡洛區介紹潼南區現代農業和脫貧攻堅的情況。

  自從潼南區完成了市級脫貧檢查驗收後,該區幾乎每隔一段時間都會迎來一批“取經”的客人。而這些人,都會收到一本487頁的《潼南區扶貧攻堅工作手冊》。

  對於這本攻堅手冊,李萬隆是又愛又恨。愛的是,攻堅手冊將潼南區扶貧攻堅的經驗戰術都詳細的寫盡了;恨的是,為了這本攻堅手冊,他將摔斷4根肋骨的妻子一個人撇在了重醫附一院重症監護室。

  2015年6月下旬,李萬隆的妻子摔了一跤,4根肋骨摔斷。7月就要開脫貧攻堅動員大會,“那時候正是忙得不可開交的時候。”作為扶貧辦主任,李萬隆正全心全意準備攻堅手冊,一天工作12小時的他,完全沒時間照顧妻子,只得請人照顧躺在重醫附一院重症監護室的妻子。

  “回過頭想,很對不起她。”提起這件事,李萬隆眼圈紅了。

  談到妻子,李萬隆是一個感性的人。然而在工作中,李萬隆卻是理性得可怕。他會為了一個數據反覆核實,這樣較真的結果便是,每天不停地加班。“從2015年端午節開始,他每天最少工作12個小時,而且沒有休息過一天。”同事李代良説,他的體重減了13斤。

  兩本台賬

  翻開讓李萬隆體重銳減13斤的攻堅手冊,除了詳細收錄了潼南區扶貧的12份文件、通知、倡議書等,更讓人感嘆的是總共374頁的“潼南區貧困戶工作臺賬”和“潼南區鞏固提升戶工作臺賬”。

  這兩份臺賬以村為單位,詳細記錄了每戶貧困戶的情況。不僅有每戶貧困戶的電話號碼、家庭人口、主要貧困原因、主要幫扶措施等,甚至連包幫責任人及電話、包幫龍頭企業或種養大戶的電話、村支部書記的電話都登記在冊。

  説得簡單點,僅僅是兩份臺賬,就收錄了46059個電話號碼。“我們要保證隨便查個任何資訊,就能夠馬上找到。”李萬隆説。

  正如潼南區委宣傳部副部長、小渡鎮黃坪村第一書記米照奎所説,扶貧工作是塊“硬骨頭”,必須作好打硬仗的準備。而打硬仗的前提就是要“知己知彼”。在摸清了貧困戶的情況後,該區又製作了“潼南區扶貧攻堅作戰圖”。

  雖説脫貧攻堅戰已經勝利,但這幅長2.5米、寬2米的作戰圖仍然放在潼南區扶貧辦門口。

  “作戰圖”是在潼南區地圖的基礎上繪成的。按照國家新一輪扶貧標準,2014年10月-2015年12月,潼南區對精準識別出來的50個貧困村、15353戶貧困戶、50272名貧困人口開展脫貧攻堅和精準扶貧。

  “作戰圖”清晰地標出了各街鎮貧困村的個數、貧困戶的戶數、貧困人口的人數,而貧困戶的戶數又分深度貧困戶和鞏固提升戶。例如,桂林街道有貧困村1個貧困戶816戶2686人,其中深度貧困戶45戶148人、鞏固提升戶771戶2538人。

  “作戰圖”上還有一類圖示、黃色長方形,標出了蔬菜、李子、核桃、水産、花椒、水稻等基地應該硬化道路、新建(整治)泥結碎石路、改造D級危房、擬建供水工程的數字。

  “作戰計劃”和“數字密碼”

  “作戰圖”標明瞭基本情況,然而要知道潼南區怎麼打贏了脫貧攻堅戰,李萬隆説,這還得從潼南區制定的“作戰計劃”説起。

  李萬隆所説的“作戰計劃”,對於潼南區的6000余名入戶“作戰”的幹部來説,就是一連串的“數字密碼”——“3+1”、“22、22、22”、“1261”。

  原來,潼南區為打好脫貧攻堅戰,整合了國土、交通、農業、扶貧辦等力量,建立起了“1名區級領導、1個牽頭部門、1個駐村工作隊”對口幫扶1個貧困村和部門、鎮街村三級對口幫扶貧困戶的“3+1”包幫機制。

  為讓這些包幫機制精準落實,潼南區還成立了22個脫貧驗收工作委員會,點對點地抓好脫貧攻堅工作。區紀委抽調22名紀檢組長派往22個鎮街,實時監督扶貧幹部到崗和履職情況。

  “1261”則是潼南區拔掉“窮根”的根本之舉。李萬隆説,為了構建“1261”脫貧長效機制,瞄準完成貧困村銷號、貧困戶越線、貧困區摘帽這個“靶子”,潼南區制定出臺了《農業産業扶貧實施辦法》和《貧困救助管理暫行辦法》“2個輪子”,走好産業脫貧、就業脫貧、困難救濟、教育幫扶、法律援助、低保兜底等貧困戶越線脫貧的“6條路子”,用好自種自養、聯戶帶動、土地置換、入股分紅、託管代養、退地入保、扶持農場、訂單採購、貸款貼息、農業保險“10個方子”,確保完成脫貧有門路,鞏固脫貧有保障。

  貸款利率和土地股金

  潼南區打贏了脫貧攻堅戰,回想這大半年的攻堅,最讓李萬隆感慨萬千,也是眾多來“取經”之人所問到的,則是一道數學題。這道看似簡單的數學題,實則幫李萬隆解決了大問題。

  要脫貧,不能只把錢發給貧困戶,怎麼讓“輸血”變成“造血”,是潼南扶貧的關鍵所在。“如果我們直接把錢發給貧困戶,他三天兩頭就用完了怎麼辦。”

  於是,潼南區確立了蔬菜、糧油、生豬、經果、水産、鄉村旅遊六大主導産業,設立2000萬元産業扶貧專項資金和1000萬元貧困救助專項基金,協調8家金融機構為貧困村貸款授信5億元,動員龍頭企業帶動、派遣科技特派員幫扶,從資金、技術、市場等多方面解決“造血”問題。

  而這些上億的資金,不是説給就給的,“我們是要讓貧困戶傍上‘大款’。”李萬隆所説的“大款”,就是投資農業的各個大戶。

  土地入股,一畝地到底值多少錢,為了這個換算公式,李萬隆研究了不少資料。最後,潼南區以一年期農業貸款利率的方式,即“同期銀行農業貸款利率÷租金=一畝地實際價值”這一公式,推算出每畝田可折資12000元、每畝地可折資6000元。再以此為參考,經與貧困戶反覆協商,最後敲定田按每畝8000元、地按每畝4500元的價格折資入股農業公司。

  貧困戶和監事長

  貧困戶的土地折資入了股,政府還要按入股資金1比1配比現金,就是説,一家公司若貧困戶土地折資50萬入股,則政府還要拿出50萬的配股。

  雖然規定這些錢只能用作基礎設施建設和流動資金,但大戶們究竟怎麼用這筆錢,還得貧困戶説了算。

  可貧困戶怎麼擁有話語權,李萬隆説:“我們就有一個規定,貧困戶可以當企業的監事長。”45歲的陳貴賢就是潼南區十多位監事長之一。

  陳貴賢是潼南區新勝鎮鐘峰村的村民,高中畢業的她,因為一場大病,家裏負債纍纍。然而,村裏引進了重慶市盤姜農業發展股份有限公司,陳貴賢一家1.72畝土和2.7畝田,全部折價入股。如今,陳貴賢不僅可在年底分紅,每個月還能按照勞動情況拿到工資。“3月份拿了1000多塊錢。”

  而作為企業監事長的陳貴賢還有一項任務,就是要監管公司“脫貧資金”的使用情況。“以前在重慶打工,都只是自己埋頭幹活,現在感覺自己真是企業的主人了,還可以監管‘公司’的部分股金使用情況,責任更大了。”

  本報記者 羅薛梅 圖/本報記者 楊新宇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