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30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部分地方煤炭鋼鐵行業去産能:開啟“瘦身健美”新征程

  • 發佈時間:2016-04-12 20:28:05  來源:新華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原標題? 開啟“瘦身健美”新征程--部分地方煤炭鋼鐵行業去産能掃描

  新華社北京4月12日電? 題:開啟“瘦身健美”新征程--部分省市煤炭鋼鐵行業去産能掃描

  新華社記者趙曉輝、劉開雄、安娜

  又一次面臨煤炭去産能衝擊的尹萬軍,並沒有像17年前那樣惆悵和不安。身為陜西省榆林市麻黃梁煤礦總工程師,尹萬軍深知煤炭行業將面臨一場巨變,但他對去産能之後的行業發展更有信心。

  在“十三五”開局首季,隨著各項目標的確定和措施的出臺,一些地方行動起來,以煤炭和鋼鐵行業為標誌,化解過剩産能,努力實現經濟“瘦身健美”。

  去産能舉措次第推出

  今年以來,一項項去産能的實質性舉措陸續出臺。

  2月4日,國務院發佈《關於鋼鐵行業化解過剩産能實現脫困發展的意見》,明確在近年來淘汰落後鋼鐵産能的基礎上,從2016年開始,用5年時間再壓減粗鋼産能1億-1.5億噸;

  2月5日,國務院發佈《關於煤炭行業化解過剩産能實現脫困發展的意見》,明確在近年來淘汰落後煤炭産能的基礎上,從2016年開始,用3至5年的時間,再退出産能5億噸左右、減量重組5億噸左右,較大幅度壓縮煤炭産能;

  2月25日,工信部副部長馮飛表示,中央政府決定設立工業企業結構調整專項獎補資金,資金規模是兩年1000億元,用於化解過剩産能、處置僵屍企業過程中的職工安置;

  ……

  面對産能過剩攻堅,必須多措並舉,拿出真金白銀。

  “過剩行業企業不僅佔用了大量的資源,使得有限的資源沒法用到代表中國經濟未來方向的新興産業中去,而且還可能帶來信用風險,並傳導到其他領域。對此,政府必須痛下決心予以解決。”博時基金宏觀策略部總經理魏鳳春説。

  當前,産能過剩猶如“惡性毒瘤”,成為中國經濟迫切需要醫治的病症。中國企業研究院首席研究員李錦説:“過去那些低端附加值以及能源消耗量大的企業要加速退出市場,特別是一些沒有核心競爭力和先進技術的‘僵屍企業’,必須退出市場,這是不能有任何猶豫的。”

  儘管整個行業當前面臨困難,但在尹萬軍看來,去産能將給煤炭行業帶來希望。“現在煤炭産能大約有57億噸,實際需求只有不到40億噸,如果三年能減10億噸,未來煤炭行業還是大有希望的。”

  陣痛中謀求“鳳凰涅槃”

  過剩産能不去,行業盈利狀況很難根本改觀。然而,去産能的過程必然伴隨著陣痛。

  在全國鋼鐵第一大省河北,儘管壓減過剩産能力度一直在加大,但去年該省鋼、鐵、材産量不降反增。春節過後,鋼材市場回暖,一些停産企業已經復産或準備復産,給去産能帶來巨大壓力。

  按照既定目標,到2017年底,河北省要壓減煉鐵産能6000萬噸、煉鋼産能6000萬噸。而自2013年以來至2015年底,河北已累計壓減煉鐵産能3391萬噸、煉鋼産能4106萬噸,分別完成全部任務的56.5%、68.4%。

  在安徽省,正在壓減的鋼鐵産能有400萬噸左右,再結合企業轉型升級,未來還可削減適量的低效産能。“如果按比例壓減,安徽完成去産能目標不成問題。”安徽省經信委主任牛弩韜表示。

  不過,在牛弩韜看來,鋼鐵行業去産能的關鍵是要讓企業扭虧脫困。壓縮産能是要改變供需比例,讓鋼材價格恢復到合理水準;通過債轉股、破産、核銷呆壞賬等方式,降低企業財務費用,以期實現企業扭虧脫困。雖然安徽鋼鐵企業不多,但去年以來行業效益下降非常快。據介紹,安徽目前有鋼鐵企業12家,去年累計生産粗鋼2785萬噸,虧損58億元,而上年同期是盈利5.8億元。

  牛弩韜説,去産能要淘汰落後産能,更要優化行業産品結構。在安徽,鋼鐵行業産品中,鋼坯、螺紋鋼等初級産品佔約60%的總産能,産品同質化,競爭激烈。

  去産能並不是簡單的“做減法”,而是要在“去”的過程中讓行業企業變得更具競爭力,實現“鳳凰涅槃”。

  “瘦身健美”需要持久戰

  就在很多煤炭企業度日如年的時候,陜西榆林的一些煤企卻供不應求。“雖然全國煤炭産能過剩,但榆林煤在市場上依然炙手可熱。”榆林市能源局局長秦林惠説。

  “煤價高的時候,榆林煤賣到每噸750元以上,現在是160-170元。”榆林泰發祥礦業有限公司常務副總經理王艷宏説,“煤價是跌了不少,但我們當地企業還是賺錢的,只是賺得比以前少了。”

  在很多煤企都虧損的情況下,榆林煤憑什麼賺錢?記者調研了解到,煤質好和機械化開採是主要原因。除此之外,品牌化管理和制定技術標準也是關鍵因素。

  據了解,自2014年以來,榆林實施“榆林煤”品牌戰略,陸續制定出臺了《發電煤粉鍋爐用榆林煤》、《高爐噴吹用榆林煤》、《水泥回轉用榆林煤》、《常壓固定床氣化榆林煤》等四個地方標準,嚴把品質關。這些舉措加速了榆林煤品牌走出去,也進一步保證了榆林煤的競爭力。

  榆林煤炭企業的“一枝獨秀”值得深思。在多位業界人士看來,去産能過程中簡單地下任務很難達到效果,要提高産品品質、環保等標準,利用技術、法律等綜合手段淘汰落後産能,同時還要注重提高技術水準,調整産品結構,增加高附加值産品的比重。

  “十三五”開局季,去産能的步伐已然邁出。然而,“瘦身健美”並非一日之功。“化解産能過剩,根本手段是市場,做好托底靠政府,成敗關鍵在執行。這是一項十分複雜的工作,要做好打持久戰的準備。”冶金工業規劃研究院院長李新創説。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