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30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煤炭行業整合要突破條塊分割現狀”

  • 發佈時間:2016-02-23 02:10:59  來源:新京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陜西大柳塔鎮的現狀,反映了中國煤炭行業正在面臨的“寒冬”景象。

  在這樣的産業寒冬中,供給側改革,去産能、去庫存、産業脫困等關鍵詞不停地出現在決策者和從業者的面前,轉型與改革,成為整個行業的共識。

  對於煤炭行業的出路,中央財經大學煤炭上市公司研究中心主任邢雷表示,整合煤炭市場是謀求轉型的必經之路,而實現這一切,亟待突破的是現有的國有資産管理體制。

  煤炭行業資深專家、中國煤炭運銷協會資訊中心原經理李朝林則認為,指望煤炭企業轉型發展其他産業很困難,煤炭資源型城鎮的未來,仍然有賴於煤炭企業自身強化管理,降低成本。

  煤炭業轉型要靠整合

  新京報:煤炭經濟景氣的時候,神木民間借貸興盛,但隨著煤價下挫,其問題暴露無遺,這其中反映了什麼問題?

  邢雷:本質上來説,民間借貸也是一種投資,投資本身有風險;不能説現在有風險了就去管國家要,哪個地方政府也掏不起這個錢,一部分風險必須自己承擔。當然,也有其他方式解決,比如債轉股,這有助於從長期角度解決問題。

  從金融角度講,民間借貸涉及金融穩定和監管,這個是全國性的,不是單個地區的,不能説哪個地區出一個管理辦法,這不現實。

  新京報:對於神木大柳塔這種單一依靠煤炭資源型城鎮,他們謀求轉型,該如何實現?

  李朝林:對於煤炭資源型城鎮來説,轉型發展其他産業,除非有資源或其他優勢,一般很難做到。壟斷化行業不容易進,市場化行業難度則比較大。比如東北一些煤炭企業在搞農業;但內地,本來土地資源就很少,轉型就很難。煤炭資源型城鎮的未來,還是煤炭企業自身強化管理,這是最關鍵的。

  通過工人輪流休息的辦法可以降低成本,或者讓他們在代替性的工作崗位先就業。畢竟相對來説,煤炭行業工人還是屬於弱勢群體,需要採取循序漸進的辦法處理這方面問題。

  邢雷:前些年煤炭行業興旺時候,陜北地區、蒙東地區有一批城鎮借助煤炭行業的勢頭快速發展,比如神木,鄂爾多斯等。但現在市場環境下行,供需失衡,目前能做到的有降成本和企業整合兩項工作。

  首先,神木這些地方的煤質比較好,企業降成本上有一定能力,但這不足以改變整個煤炭市場供需狀況。要靠市場化方式,也就是整合的方式才能實現。

  拿電力行業舉例,嚴格來説經濟不景氣,煤炭過剩,煤價大幅下行,但為什麼電力沒有出現狀況,因為電力是有幾大集團,他們控制了整個市場,産業集中度高。而現在煤炭行業企業太多,控制産能是做不到的,也就是經濟學上的囚徒困境,大家都盼望別人降産量,自己不降,結果誰也沒降,導致更加嚴重的供過於求。

  新京報:具體在整合措施上,有什麼建議?

  邢雷:煤企聯合起來搞電力,煤企和電企聯合,或者煤企收購電企,電企反過來收購煤企,這都是可以嘗試的方式。除此之外,煤電一體化也可以通過相互持股解決問題。

  現在煤炭價格低,電力企業好過,煤炭企業不好過,誰能斷定以後就不會反過來呢?

  煤電這兩大上下游産業是可以對衝的,在相互持股以後,煤企可以更合理的價格賣給電力企業,實現長期合作。

  李朝林:行業整合的目的是解決産能過剩問題,但這要靠市場經濟手段解決。

  跨區跨體制改革還未實現

  新京報:煤炭等資源型行業受到行政力量影響很大,大規模整合的話勢必要受到行政力量的阻力?

  邢雷:煤炭行業很少聽説過跨省整合,基本到單個省內部就完事了,比如河北建兩個集團,陜西建一個集團,山東建兩個集團。為什麼沒有跨省,因為産業集中度涉及國有企業管理體制的問題。

  神華再好也收購不了同煤集團,為什麼?因為山西政府不讓。煤炭行業的條塊分割現象,下到市裏,上到省裏、全國,都一樣。未來要真正實現行業整合,那就要實現跨地區、跨所有制的國有體制改革,但現在還沒有做到。

  新京報:煤炭行業什麼時候能夠觸底回升?

  邢雷:現在宏觀經濟走入了新常態,既然説是常態就不是短期內的問題。具體到煤炭行業,需求不足是個長期的大概率事件,行業未來取決於提高産業集中度,控制好産能,從而實現供需平衡。

  目前中央和國務院出了一系列去産能政策,但這都是行政舉措,也要看誰來實行。比如政府關停一些小煤礦,這能夠解決一些問題,但大礦呢?産量仍然很大。

  小企業方面,對不合規、沒有開採能力的或者開採量不是很大的,退出去,關掉;大企業,繼續推動整合。市場經濟體制下,壟斷是不可以的,但控制産能是可以的,歐佩克不就是這個功能嗎?

  新京報記者 趙毅波

  【記者手記】

  高調的煤老闆仿佛一夜間“消失”了

  陜西省榆林市神木縣,它曾是中國第一産煤大縣。與當地聯繫比較緊密的是我國最大煤炭生産企業神華集團,其旗下最大的煤炭生産企業神東煤炭集團在神木擁有多座煤礦。

  令人意外的是,神東煤炭集團總部並沒有設在神木縣城,而是在下屬鄉鎮大柳塔鎮,通過查閱神華集團旗下上市公司中國神華年報發現,神東煤炭集團在大柳塔擁有三座煤礦,其中大柳塔煤礦的産量遙居第一。這既是知名煤企的縮影,也是一家普通煤礦的寫照。

  在剛剛過去的2015年裏,産能過剩依舊是煤炭行業面臨的主要問題,反映到煤企的業績上,是一連串虧損的數據。數據是冰冷的,我更想知道在這種環境下,與它相關的普通個體生活和命運會發生哪些轉變。

  神木變“低調”了

  面對記者,在神木縣及大柳塔鎮,不論是尋常百姓還是官員、煤老闆,都變得謹小慎微。

  在去神木之前,一位當地媒體朋友告訴我,這裡是一座新聞富礦,有些記者在這裡挖掘出了重磅新聞,一稿成名,也有一些冒牌記者通過敲詐,能賺不菲一筆。

  我通過當地媒體朋友、官員,先後聯繫了五六個他們比較熟絡的個體煤礦礦主,在表明來意是想聽他們講講開礦創業的故事,並不是去要錢,但仍無一例外都婉拒了。

  一位當地朋友告訴我,這些煤老闆經歷了曾經的輝煌,現在情形一落千丈,其實是一塊傷疤,不願揭開。此外,還可能與之前1月6日神木發生的一起重大煤炭安全事故有關,誰也不想在這個風口浪尖上“惹麻煩”。

  那些曾經高調行事的煤老闆,仿佛在一夜之間“消失”了。

  以至於在後來的採訪個體工商戶中,我不得不以“投資者”的身份,向他們“打探整個小鎮的行情”。

  吃飯成為難題

  在整個採訪的幾天中,吃飯是個難題。

  無論在榆林市、神木縣,還是大柳塔鎮,開門營業的餐館並不多,以至於開著的餐館處處爆滿。一位神木的計程車司機説,在幾年前,一過了正月初五、初六,大部分飯館都開了,現在的生意難做了,開了也沒生意,還不如過年在家多待幾天。

  關閉著的餐館門臉上歇業告示隨處可見,也有一些餐館門前一片狼藉,“轉租”幾個大字赫然映入眼前。

  新京報記者 徐偉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