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01日 星期六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2016《文化藍皮書》:我國文化産業正越來越融入實體經濟

  • 發佈時間:2016-04-12 13:22: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陳鬱  責任編輯:羅伯特

  中國經濟網北京4月12日訊(記者陳鬱)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化研究中心近日發佈《文化藍皮書:中國文化産業發展報告(2015—2016)》。藍皮書指出,我國文化産業正越來越融入實體經濟,顯示出與發達國家相似的景象。

  藍皮書指出,當代文化産業是“後工業化”時代的産物,越來越從傳統形態的文化産業發展為新興文化産業。有兩個典型特徵日益凸顯,即前端越來越強調內容創意,後端越來越從“産品”變為“服務”,融入一系列相關産業,使創意成為國民經濟的普遍特徵。發達國家的文化産業的突出特徵是産業“關聯度”高、帶動性強,於是主要的産出越來越轉變為對相關産業提供的生産性服務,這使得發達國家的文化産業越來越與實體經濟融為一體,演變為一種以“體驗經濟”為名的社會經濟生活景象。這種文化産業與實體經濟普遍的“互滲”性是文化産業成熟的表現,也是文化産業的常態化標誌。

  我國文化産業起步晚,成熟度低,除了不能很好地滿足人民群眾的精神文化消費需求之外,生産性服務功能較差是一個突出問題,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文化産業對於國民經濟轉型升級的戰略支撐作用。在這裡,突出的表現就是適應實體經濟需求的“中間産品率”較低,産業關聯度較低,帶動性較差。

  藍皮書指出,隨著近年來我國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和産業結構調整加速,國家對生産性服務業的鼓勵政策連續出臺,宏觀經濟環境已經發生較大的變化。十八屆三中全會以後,融入實體經濟成為我國文化産業的一個突出發展動向。2014年3月出臺的《國務院關於推進文化創意和設計服務與相關産業融合發展的若干意見》是一個新的開端,該文件對推進文化創意和設計服務發展、促進其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進行了系統部署,明確了文化創意和設計服務與裝備製造業、消費品工業、建築業、資訊業、旅遊業、農業和體育産業融合發展的重點任務,並提出了一系列具體政策措施。我國文化産業的創新創意創業作用已經越來越顯示在經濟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走上了與市場經濟先行國家同樣的常態化道路。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