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媒:中國科技初創企業燒錢,能燒多久?
- 發佈時間:2016-04-12 08:00:00 來源:環球時報 責任編輯:羅伯特
英國《金融時報》4月10日文章,原題:中國科技初創企業燒錢在中國的網際網路業,如今燒錢已成令人憂慮的流行風氣,許多公司給使用其服務的顧客提供鉅額補貼,以期競爭對手在資金耗盡前退出。例如一家意在成為汽車線上經銷平臺的初創企業,已把行銷策略建立在賠錢基礎上。該企業近期的廣告稱,“燒投資人的錢,博買車人的心。”
今年早些時候,優步的負責人沾沾自喜地説,該公司每年在中國虧損10億美元以上,部分原因是為顧客提供補貼以搶佔市場份額。而包括滴滴快的在內的中國競爭對手也明確表示,他們不會在開支方面落後於人。其負責人曾説,不燒錢就沒有今天的滴滴。另一家競爭對手的高管則表示,他們正“陷入燒錢漩渦”,今年已至少準備了30億至50億元的“彈藥”。
“燒錢”並非可行的商業模式,但這些成立不久的中國公司稱,就打造品牌並獲得競爭所需的規模效應而言,補貼顧客的做法如今不可或缺。這尤其適用於經濟正從投資驅動型轉向消費帶動型的中國,這種轉變令“花錢收買中國顧客”的目標似乎頗具吸引力。
但也有人斷言,中國的這種燒錢風氣預示著一個網際網路泡沫正浮出水面。正如矽谷曾在上世紀90年代的網際網路泡沫期間説服投資者相信利潤已不再重要一樣,如今中國的網際網路公司正在對(特定時期的)虧損“奉若神明”。“
“當資金消耗殆盡時,許多此類公司會被遺忘”,達睿諮詢創始人馬繼華估計,為吸引中國消費者通過手機享受打車、按摩和洗車等服務,商家每年為他們支付多達500億元的補貼。但他也承認,這些公司幾乎沒有選擇餘地,“在如今這個市場內,不燒錢就不會斬獲市場份額,這意味著就無法獲得融資,從而喪失與燒錢的競爭者進行抗衡的機會。”
大多數補貼都流入雄心勃勃的手機app運營商手中。目前,這些“線上到線下”的O2O服務,是中國網際網路行業最熱門的投資主題。成為市場翹楚的潛在收益有助於解釋這種現象:匯豐銀行的數據顯示,中國的O2O(潛在)産業規模高達10萬億元,但目前的(網際網路)滲透率僅為4%。該行預測,(中國市場)這種O2O産業的“利潤蛋糕”將在5年內達到260億元。
但專家表示,這種商業模式的可行性,最終取決於當資金停止流入時的結局。其實,去年就有跡象表明投資者已對“燒錢”現象忍無可忍。經濟學家布萊恩·威亞德表示,“燒錢”的根本模式“更多與樂觀情緒而非經濟因素有關。許多此類公司都有一個共同點:他們心目中的成功概率比實際情況要高。”(作者查爾斯·克洛弗,王會聰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