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4日 星期一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鐵腕嚴法守護綠色

  • 發佈時間:2016-04-12 06:02:34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4月7日至8日,全國人大環資委在京召開“貫徹綠色發展理念、深入推進實施環境保護法”座談會,各省區市人大環資委紛紛介紹了當地的喜人變化,各級人大通過立法先行、強化監督、緊盯重大環保專項等手段,在“美麗中國”的建設過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死磕”重大環保問題

  故事一:垃圾山生態回歸變身園博園

  2015年9月25日,第十屆中國(武漢)國際園林博覽會精彩開幕,鳥語花香、綠色怡人,吸引了國內外160萬遊客慕名前往。誰也不曾想,遊客們腳下這一片綠地,曾經居然是武漢最大的垃圾填埋場——金口城市生活垃圾山,吸污納垢16年,約100萬噸重的垃圾在這裡散發著刺鼻的臭氣。

  “園博會申辦期間,武漢大膽提出了‘垃圾場上建園博’的申辦方案”,武漢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胡洪春告訴記者,為了完美打造這一生態回歸的樣板工程,武漢市人大常委會從項目籌備、建設、驗收,一直到運作,全過程參與。“為支援該項目,常委會多次對垃圾滲濾液處置、園林建設養護等關鍵環節和重點工作進行視察、檢查,並於2015年5月聽取和審議了市政府關於園博會籌備工作情況的報告,力求審議一項報告、促進一項工作、落實一件實事”。胡洪春説。

  緊盯問題不放鬆,是人大面對重大環保專項問題的一貫態度。江西省人大常委會連續多年跟蹤南昌市備用水源幸福水庫周邊養殖污染問題,督促和支援當地政府攻堅克難,拆除豬欄達到94.8%,水庫水質取得明顯好轉。

  對同一環保問題,“我們堅持反覆抓、抓反覆,在內容安排上把以往發現問題的整改作為一項重點,在程式設置上把突出問題‘回頭看’作為每年工作的重要環節”,江西省人大環資委副主任委員屠永發説。

  釘釘子精神,同樣體現在全國人大環境與資源保護委員會的工作之中。據全國人大常委會環資委主任委員陸浩介紹,近年來,全社會高度關注大氣污染防治工作,全國人大環資委積極回應社會關切,從2013年以來連續三年將大氣污染防治作為監督工作重點,配合常委會開展了專題調研、執法檢查和跟蹤監督,大氣污染防治法執法檢查中查出的主要問題和提出的6項立法建議,均落實到法律修訂草案中。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六次會議審議通過了大氣污染防治法修訂草案,對於加強大氣污染防治,改善空氣品質,發揮了積極有力的引領、推動、規範和保障作用。

  立法先行劃出法律紅線

  故事二:“全球城市交通領袖獎”花落南京

  2015年12月,在聯合國巴黎氣候大會上,南京市超越倫敦、新加坡等競爭對手,將“全球城市交通領袖獎”的桂冠收入囊中。在全球範圍內,南京是新能源汽車應用推廣數量最多、發展最迅速的城市之一,尤其在2014年青奧會期間,創造了一次性投放純電動車所用時間最短、建設充電站點最多、運營規模最大等多項全球第一。

  穿行在南京市的大街小巷,近萬輛新能源汽車“不留痕跡”地從身邊駛過,超過6000根充電樁提供著源源不斷的綠色動力,僅2014年一年,該市就減少排放24600噸二氧化碳。

  “綠色發展,是市人大及其常委會依法履職的重點、人大環資城建工作的焦點。其中,推動公交優先戰略、鼓勵綠色出行更是本屆人大的一項中心工作。”南京市人大常委會環資城建委主任韋昌明説。

  立法先行,確保了南京市公交優先戰略落到實處。“早在2011年,考慮到經濟社會快速發展、城市建設如火如荼和機動車保有量急劇增加所帶來的大氣環境壓力,市人大常委會就明確提出了推動公交優先戰略、鼓勵綠色出行的意見,並將《南京市公共客運條例》的修訂這一關係到環境保護和民生改善的議題,優先列入常委會立法計劃,以立法的形式,確保公交優先戰略落到實處。”據韋昌明介紹,此外,在2014年青奧會舉辦前,《南京市軌道交通管理條例》也得到了及時的修訂與實施。

  在全國層面,全國人大常委會環資委踐行“用嚴格的法律制度保護生態環境”的要求,積極推進生態文明立法工作。過去一年來,由環資委承擔提請審議和聯繫的法律案共12部,由環資委牽頭起草和提請審議的有5部。其中,深海海底區域資源勘探開發法和野生動物保護法修改在2015年如期提請全國人大常委會進行了審議;核安全法、土壤污染防治法和迴圈經濟促進法的制定和修改等已列入立法規劃並明確由環資委牽頭起草和提請審議;對水污染防治法、測繪法等7部由國務院提請常委會審議的法律案,環資委提前介入,加強與國務院有關部門的溝通,及時了解和督促各項立法工作進程,並積極做好審議準備工作。

  重拳監督跟蹤落實

  故事三:甩掉“黑帽子”還原“蘭州藍”

  無濾鏡版的“蘭州藍”,是蘭州市民口中頗為流行的一個詞彙。在2015年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暨第21次《聯合國氣候框架公約》締約方大會上,蘭州市獲得了聯合國氣候變化公約秘書處與中國低碳聯盟聯合頒發的“今日變革進步獎”。

  然而,“過去的蘭州,卻是全國大氣污染最嚴重的十大城市之一,一度被外國媒體評為‘衛星看不見的城市’。”蘭州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張淑菊告訴記者,近幾年來,為了甩掉頭頂上的“黑帽子”,蘭州市打了一場大氣污染防治的硬仗:在蘭州,對環境違法行為每半月集中曝光一次,2014年共處罰55家、曝光41家;成立了市公安局環保分局,2014年出動警力480余人次;2011年以來,包括蘭州原環保局局長在內,一批幹部因治污不力被免職。

  “在這場大氣污染防治攻堅戰中,蘭州市人大常委會始終把大氣污染防治作為監督工作的一個突出重點。”據張淑菊介紹,為充分發揮監督職能,蘭州市人大常委會以“大氣污染防治”為主題,多次組織開展大氣污染防治工作的執法檢查和調研,對市政府在貫徹實施法規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提出意見建議,督促加強整改落實。

  全國人大常委會的監督工作也在不斷強化。“環資委牢牢抓住大氣、水污染防治等群眾關注的重大環境問題,有針對性地開展監督工作,推動法律有效實施,增強監督實效。”陸浩舉例説道,全國人大常委會把檢查水污染防治法實施情況作為2015年監督工作的重點內容,並以聯組會議形式開展專題詢問,國務院及其有關部門認真負責地進行了答覆,體現了全國人大常委會依法履行監督職責的品質和效果。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